
绒毛毛毡苔
绒毛毛毡苔是一种属于的食虫植物。这是一种小型植物,直径大小一般约2到4厘米,在较为潮湿的地区,则能够生长到7厘米左右。 除了一般植物所拥有的养分取得方式之外,毛毡苔也能够利用酵素分解昆虫的身体,并吸收其养分。它们的叶片形状类似梳子,毛上拥有红色的黏液。外观与小毛毡苔(Drosera spathulata)相当类似。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绒毛毛毡苔
- 拉丁学名:Drosera capillaris
- 界:植物界
- 科:茅膏菜科
- 属:茅膏菜属
- 分布区域:美国南部与加勒比海一带
形态特徵
毛毡苔的叶子呈圆形,只有一个硬币那幺大,上面长着许多绒毛,一片叶子上就有200多根,像一根根纤细的手指,既能伸开,又能握起来。在绒毛的尖上有一颗闪亮的小露珠,这是绒毛分泌出来的黏液,散发出蜜一样的香味。馋嘴的小昆虫闻到香味就会迅速飞过来,当小昆虫碰到绒毛的时候,绒毛上的黏液就会把小昆虫黏住,绒毛也很快握起来,紧紧地抓住小昆虫,不让它跑掉。接着,绒毛又分泌出一种可以消化分解昆虫的蛋白酶。毛毡苔的叶细胞就把消化后的动物养料吸收到植物体内。随后,它的绒毛又伸开来,等待新的猎物陷入它的“魔掌”中。 如果一粒沙子落到毛毡苔的叶子上,它能辨别出来吗?实验表明,起初毛毡苔的绒毛有些蜷曲,但很快它就觉察到落在叶子上的不是美味佳肴,于是又把绒毛舒展开来,继续等待猎物光临。
生长环境
适宜生长在较为潮湿的地区。
分布範围
主要分布在美国南部与加勒比海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