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龟(海龟科、海龟属)
海龟(学名:Chelonia mydas)隶属龟鳖目、海龟科、海龟属。广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国海龟北起山东、南至北部湾近海均有分布。长可达1米多,寿命最大为150岁左右。头顶有一对前额鳞。四肢如桨,前肢长于后肢,内侧各有一爪。头、颈和四肢不能缩入甲内。主要以海藻为食。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到陆地上产卵,孵出幼体。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龟适应在水中生活,四肢变成鳍状,利于游泳。一般仅在繁殖季节离水上岸。雌龟将卵产在掘于沙滩的洞穴中。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海龟
- 拉丁学名:Chelonia mydas
- 别称:绿海龟
- 二名法:Chelonia mydas (Linnaes)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纲:爬行纲
- 亚纲:龟鳖亚纲
- 目:龟鳖目
- 亚目:潜颈龟亚目
- 科:海龟科
- 属:海龟属
- 种:海龟
- 分布区域: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 拉丁文学名:Chelonia mydas
- 种类:棱皮龟、蠵龟、玳瑁、平背海龟等
- 韩语:거북이
- 法语:Les tortues de mer
- 中文繁体:海龟
- 阿拉伯语: السلاحف
鉴别特徵
椎盾5枚;肋盾4对,第一对不与颈盾切接;喉盾前有单枚间喉盾;背、腹甲间有一系列下缘盾。前额鳞1对;吻部短圆,上颚前端不成钩曲。四肢桨状,每肢内侧各具1爪。
形态特徵
形态描述依据海南1雄2雌2幼,共5号标本描述:大型海产龟。雄性背甲长840mm,雌性460mm。吻部短圆,上颚前端不呈钩曲,其角质的内表面有两条垂直的角嵴;下颚略向上钩曲,颚缘具强锯齿,咀嚼面有一由短的尖齿突连线而成的中嵴。头背具对称大鳞片,前额鳞1对。背甲呈心形,盾片平铺镶嵌排列;颈盾短而宽,与相邻缘盾并列;椎盾5枚,第一枚呈扇形,第二至第四枚呈六边形,第五枚呈梯形;肋盾4对,第一对肋盾不与颈盾相接;每侧有缘盾11枚。腹甲平坦,前、后缘圆弧形,前部有1枚三角形的间喉盾,其它各盾片均沿腹中线整齐对称紧密排列;腹盾缝><股盾缝>肛盾缝><喉盾缝>胸盾缝>肱盾缝>喉间盾。每侧有4枚下缘盾;腋,胯部各具若干枚小盾片。四肢桨状,覆以大鳞;前肢长于后肢,内侧各具1爪,雄性前肢的爪强大而弯曲成钩状。尾短,雄性尾长,SMNH8180032号标本尾长达310mm,为其甲长的1/3。
生活时背甲橄榄绿色或棕褐色,杂有黄白色的放射纹。腹甲黄色。头及四肢棕褐色。 SMNH785007号标本,系刚孵化的幼龟,背甲棕黑色,具3棱,脊棱明显,其色较浅,侧棱较弱。腹甲黄白色,两腹侧各具一条明显的纵棱;脐孔位于腹盾和股盾间缝的中央部。
生活习性
终身生活于海洋中。以鱼类、头足纲、甲壳纲动物及海藻为食。4—10月为繁殖季节,雌、雄海龟常在礁盘或沿岸水域交配,交尾时间长达3—4小时,交配后雌龟于晚间爬上岸边沙滩掘坑产卵,先以前肢挖一深度与体高相当的大坑,伏于坑内,再藉后肢交替动作挖一口径20cm、深50cm左右的“卵坑”,产卵于坑内,产卵一般在夜晚10时至翌晨3时进行,卵产毕后,将卵坑用沙覆盖后离滩返海。每年可产卵23次,每产91—157枚,多可达238枚。卵白色,圆球形,卵壳革质而韧软,卵径35—58mm。孵化期30一90天,通常45—60天,幼龟自出壳即爬归海水中生活。我国广东省惠东、海南的西沙群岛沿岸均为海龟产卵繁殖地。
地理分布
中国分布于北起山东,南至北部湾海域。
种群现状
多年来,海龟已极少被发现,只偶有捕获。
保护级别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Ⅱ级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ITES) 附录Ⅰ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濒危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极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