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省公益性地质调查单位,主要负责地质环境监测、调查及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预警工作,1955年成立,现隶属于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正厅级),处级事业单位,编制125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 始建于:1955 年
- 地区:陕西省
- 性质:处级事业单位
概况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始建于 1955 年,早期隶属于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2001 年在机构改革中整建制由省地矿局划归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管理,为处级事业单位,2010年整建制划归新成立的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正厅级事业单位)管理,仍然为处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编制全省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规划、计画,并组织实施;承担全省地质灾害、地下水动态等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指导市(地)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承办全省地质灾害测报及防治工作,提出全省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设定建议,并组织实施;起草年度全省地质灾害防灾预案;负责汛期地质灾害值班,承担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调查工作;草拟全省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规範和技术规程;承担全省地质环境项目的技术业务管理;负责地质环境调查、监测资料的汇总、分析和地质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编制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年报,受厅委託向社会发布地质环境信息;承担全省地质遗蹟调查、监测工作;承担矿区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并提出治理建议;承担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等科技情报收集和技术谘询服务工作。
质量管理
持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勘查工程两个甲级资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乙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设计两个丙级资质。2013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内设机构


综合办公室、财务资产科、总工室、地质灾害防治室、地质环境监测室、综合研究室、地质环境信息中心。
人员构成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0人,其中博士4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18人,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人(含二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17人,工程师25人。
现任领导
站 长:范立民
副站长:贺卫中、鄢子卿
总工程师:李 成
站长助理:李永红
主要成就
近年来,组织完成了全省107个县(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完成了陕西省地下水监测、西安市地裂缝监测、关中盆地地下热水监测与研究等重大项目,主持完成的《关中盆地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及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查明了关中盆地地热资源量,与陕西省气象局合作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为陕西省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2年12月首次举办学术研讨会

专利技术
2016年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获得六项专利授权,其中《地质灾害体地表建筑物裂缝线上监测预警装置》获发明专利权,《一种滑坡体动态线上自动监测预警一体机》、《一种光电式滑坡体动态线上监测一体机》、《一种用于地质灾害监测的裂缝与视频联动监测预警一体机》和《一种适用于保水採煤区地下水埋深测量的手持式装置》等五项技术或仪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权。
2017年2月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取得两项专利授权,分别是《保水採煤DCS监测预警系统》《一种地质灾害动态综合监测预警仪》。
2017年9月1日《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的土石流监测预警设备》(专利号:ZL2017 2 0058550.8)获得授权
2017年11月24日我站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权,分别为《一种矿山地质环境预警装置》(ZL 201720499333.2)和《一种矿山地质测量装置》(ZL 201720499333.2)
2018年7月,《一种潜水含水层水位水量协同控制的保水採煤方法》(专利号:ZL201611045182.X)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基金项目
2018年2月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与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联合申报的《中国地质灾害科普丛书(6册)》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软体着作权
截止2016年3月17日共获得18项软体着作权证书
2018年7月新获4项软体着作权
2016.3.17获得的软体着作权证书

科学技术奖
主持或参与完成的项目先后获得2009、2010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二三等奖、2011和2015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奖项目详细情况见下表。

序号 | 获奖项目 | 完成单位 | 主要获奖人员 (加粗为本单位职工) | 获奖情况 | 备注 |
1. | 黄土高原及秦巴山区降雨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研究 | 陕西省气象台,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商洛市科技局,安康市气象局 | 杜继稳,李明,王雁林,赵世发,石明生,张雅斌,赵奎锋,李芳,赵荣 | 2010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
2. | 西安地裂缝及地面沉降调查报告 |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 宁社教,闫文中,许超美,李勇,焦喜丽,王兴安,张新宇 | 2010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 |
3. | 陕西省系列瓦斯地质图、矿井瓦斯赋存规律与套用 |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科技大学,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陕西陕煤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彬县煤炭有限公司 | 范立民,王英,陈永昌,张晓团,屈永安,赵庆民,何万盈,师同民,钱建峰,孙相斌,于峰 | 2011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 颁奖时,范立民已调入我站工作 |
4. | 陕西省秦巴山区土石流灾害成因与防治对策研究 |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省矿产资源资产利用研究中心 | 李永红,滕宏泉,向茂西,张新宇,闫文中,康金栓,崔爱平 | 201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 |
5. | 陕西省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长安大学,西安科技大学 | 康金栓,赵法锁,李芳,滕宏泉、娄月红,何意平,李永红 | 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 |
6. | 关中盆地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及开发利用关键技术 | 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 穆根胥,李 锋,闫文中,李成,刘建强,刘方,陈建平 | 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 同名专着2016年8月由地质出版社出版 |
7. | 矿产高强度开採区地质灾害与防治关键技术 |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省煤田地质有限公司,陕西天地地质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大学,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 | 范立民,宁建民,蒋泽泉,李成,陈建平,刘辉,张廷会,郑苗苗,杜江丽,郝业,滕宏泉 | 201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 同名专着201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
8 | 典型煤矿区地质灾害演变及防控技术 |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院和西安捷达测控有限公司 | 李永红、贺卫中、何意平、李成、金有生、刘海南、姬怡微、姚超伟、吝哲峰 | 2017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 同名专着2018年2月地质出版社出版 |
9 | 汶川地震区重大地质灾害成生规律研究 |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 李芳 | 201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
优秀论文
1.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叙述论文
2016年10月范立民的《西部生态脆弱矿区保水採煤研究与实践进展》一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简称F5000)。
2017年11月《西部生态脆弱矿区矿井突水溃沙危险性分区》(范立民,等)和《榆神府矿区水体湿地演化驱动力分析》(马雄德,等)入选F5000。
2.中国煤炭学会优秀论文
2017年12月22日,中国煤炭学会表彰了《煤炭学报》2015年度影响力优秀论文25篇,我站3篇论文榜上有名,题目分别是《西部生态脆弱矿区保水採煤研究与实践进展》《榆神府矿区水体湿地演化驱动力分析》和《神府矿区採煤对地下水循环的影响——以窟野河中下游为例》
3.期刊优秀论文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第五届优秀论文,我站《陕西榆神府生态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李永红,等)和《石灰岩开採区硬岩边坡复绿技术及其适用性》(李成,等)入选
4.中国煤炭期刊网亮点论文
《彬长矿区“对滑型”黄土滑坡及其形成机制》(原载《煤炭学报》,作者孙魁,李永红,刘海南,彭捷),被中国煤炭期刊网列为亮点论文
《保水採煤的科学内涵》、《高强度煤炭开採对烧变岩泉的影响》和《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接壤区泉的演化分析》被中国煤炭期刊网列为亮点论文
员工荣誉
2015年范立民获得我国地质科学最高荣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17年4月28日获得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姜大明部长接见14位获奖者

2016年李成获得中国地质学会野外青年地质科技奖——金罗盘奖;
2017年9月28日李永红获得第二届全国最美地质队员称号
应急调查
2015年8月12日0时30分左右,山阳县发生一起大型滑坡灾害,65人被埋,凌晨4点我站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地质灾害一级应急回响,组成4个应急专家组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
2016年4月12日22时40分许,延安市宝塔区桥沟街道办事处枣园村发生一起山体崩塌灾害,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贺卫中总工程师担任专家组长,携带无人机、测距仪、罗盘、照相机、摄像机、印表机等应急装备赶赴延安,完成应急调查任务。
2017年4月17日11时58分,安康市白河县茅坪镇茅南小区突发山体崩塌,造成坡脚一栋7层居民楼垮塌,7人被埋。接到应急指令后,范立民、贺卫中、李永红、向茂西、何意平、张新宇、李宪、姚超伟等21人迅速回响,携带三维雷射扫瞄器、无人机系统等应急装备及常规应急设备,赶赴现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排查工作,并圆满完成任务。
白河县崩塌现场三维雷射扫瞄器扫描
应急专家组在研判延安地质灾害形势



学术研讨
2012年12月5日举办了首次全站学术研讨会,23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术演讲,会议评选出李永红、滕宏泉、李勇、李成、丁佳五位同志获优秀论文奖,并进行了表彰。;
2013年12月31日举办了第二次全站学术研讨会,25位技术人员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了学术演讲交流,滕宏泉、李勇、李永红、丁佳、贺卫中、陶虹等同志的6篇论文评选为优秀论文,予以通报表彰;
2014年12月25-26日组织召开了2014年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有130余人参加会议,19位专家做了学术报告,编辑出版了《陕西环境地质研究》论文集。
2015年12月30日组织召开了“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术研讨会”,来自省内的160余名代表参会,11位专家做了学术报告,会后,编辑出版了《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年9月21日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联合《煤炭学报》编辑部召开了“保水採煤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60余人参加会议,范立民、王苏健、黄庆享、陈苏社、马立强、马雄德、李涛、来兴平等9位专家做学术报告
2016年11月23日组织召开了“高强度採矿区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术研讨会”,来自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长安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和在陕各地勘单位的代表70余人参加会议,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李仁虎调研员到会指导,刘天林、李永红、李成、胡文寿、王根龙、陈建平等12位专家、学者以“高强度採矿区地质灾害与防治”为主题,围绕高强度採空区地质灾害特徵、成因机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防治技术展开研讨,学术报告内容丰富,报告精彩,学术氛围浓厚,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
2017年9月20~21日承办了第一届中国西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学术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人参加论坛,武强院士等做特邀报告
西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学术论坛主席台


标準起草
1.制定的陕西省地方标準《地质灾害预报技术规程》(DB61/T 589-2013),2013年9月26日发布
2.主编的行业标準《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规範》(T/CAGHP008-2017)和参编的《采空塌陷勘查规範》(T/CAGHP005-2017)2017年3月发布实施
3.提出的《矿山地下水监测规範》列入2017年陕西省地方标準制定计画
4.《保水採煤技术规範》《地下水质污染监测与评价规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技术要求》《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规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技术与验收规範》《地裂缝灾害监测技术规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技术要求》7个项目被列入我省2018年第一批地方标準制定项目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