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海陆丰

海陆丰

海陆丰

海陆丰,是汕尾市的另称。是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协办城市 ,联合国国际重要湿地城市 ,广东省省辖市、珠三角城市群成员之一。地处广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岸,与台湾一水之隔,东临红海湾和碣石湾,莲花山南麓,东临惠来县,西连惠东县,北接梅州市和紫金县,南濒南海。

海陆丰(汕尾市)是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是中国 新一轮城市合作示範地的视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汕尾速度”, 同时享有“中国彩色珠宝之都”、“ 小提琴之乡”、“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水鸟之乡”等美誉。 汕尾是重要的边境口岸城市。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中国13块革命根据地之一。

海陆丰暨今汕尾市包括城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海丰、陆丰、陆河、华侨、红海湾区等组成。居民主要为汉族。还有疍族、畲族等23个民族。海陆丰是广东着名侨乡,旅居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约百万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海陆丰
  • 外文名称:Haifeng and Lufeng
  • 别名:汕尾市
  •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
  • 下辖地区:4个行政区和3个功能区
  • 政府驻地:汕尾市城区汕尾大道(汕尾市马思聪艺术中心旁)
  • 电话区号:0660
  • 邮政区码:516600
  • 地理位置:东邻揭阳,西连惠东,北接兴梅,南濒南海。
  • 面积:5271平方公里
  • 人口:340.61万人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凤山妈祖、红场红宫、玄武山、莲花山、红海湾、碣石溪、神象山
  • 机场:汕尾机场
  • 火车站:汕尾站、汕尾北站、陆丰站、鮜门站、陆丰东站、深汕站
  • 车牌代码:粤N

简介

汕尾市是彭湃烈士的故乡。
20世纪20年代,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在这里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这是中国第一次农民运动,通过烧田契,分土地,推动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步伐,推动了全国革命斗争的向前发展,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我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奔向海陆丰奔向海陆丰
20世纪20年代,英雄的海陆丰人民拿起正义之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仁人志士在在中国共产党和彭湃同志的领导下,高举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大旗,组织了全国第一个农会,掀起了农民运动的革命怒潮。摧毁了海陆丰境内的传统堡垒势力,开创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创建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

历史沿革

海陆丰区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东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渔猎种植,生息繁衍。《禹贡》有九州之说,时海陆丰属九州中的扬州南境;《周礼·夏官·职方》称为藩服之地;春秋属南越;战国入楚称百越。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统一岭南,岭南地区设立三个郡: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桂林郡(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象郡(治所在今广西凭祥市)。南海郡下设四个县:龙川县、傅罗县、番禺县、四会县,龙川县东境又设揭阳戍(在今丰顺),以推行“和辑汉越”政策,置惠州府管理。于是,海陆丰地区全境属南海郡傅罗县。
至秦末,诸侯纷纷叛秦,公元前204年,新任南海郡尉赵佗为防北方动乱波及岭南,于是割据岭南三郡,自立为王,国号南越。
西汉建立以后,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西汉中央政府为加强对南越国的管辖权,封名织者为南武侯,在南越国境内建立小诸侯国名南海。南海国拒西汉,因胜战,都城以南武侯之名定为“南武城”,即今广州市。
海陆丰
前111年(西汉元鼎六年)汉闽越王郢出兵攻南越,南越请求内附。南越平定后,建为汉十三州之一的交州,汕尾市地区全境属交州南海郡傅罗县。
公元265年(吴甘露元年),改傅罗县为博罗县,分博罗县置欣乐县(今惠州市惠城区)。
326年(东晋鹹和元年)析南海郡东部置东官郡。331年(鹹和六年)年,从博罗县析出宝安县、海丰县、安怀县(今东莞市)。此时海陆丰地区属东官郡海丰县、海宁县。
420年(南朝宋永初元年)析欣乐县东部置怀安县(今惠州惠东县),海丰县(海宁县西部此时已归还海丰县)省入怀安县。483年(南朝齐永明元年),析义招县置程乡县,析龙川县置河源县、新丰县,析怀安县置陆安县(今陆丰大安镇)。503年(南朝梁天监二年)东官郡东部再次析出设梁化郡,这时东官郡範围缩小,仅管辖:增城县、酉平县(今惠阳区)、安怀县(今东莞市)、博罗县、宝安县等五县。南梁时,海陆丰地区属梁化郡怀安县、陆安县。
589年(隋开皇九年)改欣乐县为归善县。590年合併梁化郡(含海陆丰)、义安郡(今潮汕地区)、始兴郡(今韶关市)、东官郡(今深圳东莞)置循州,治所在归善县(今惠州市惠城区)。隋开皇十年的循州地域最为广阔;十一年(591)则将东官郡併入广州,始兴郡改设韶州,义安郡改设潮州(今潮汕地区)。海陆丰仍属循州(今惠州)。
605年(隋大业三年)循州更名龙川郡。
622年(唐武德五年)复名循州,析海丰县东部置安陆县(南齐陆安,唐改安陆),安陆县治设在大安屯(今陆丰大安镇辖地),辖今之陆丰市、陆河县、惠来西北部客家地区、普宁西部客家地区、揭西客家地区。唐武德五年,岭南俚帅杨世略以循、潮二州来降,遂被唐朝政府封为循州总管,循州总管府初辖循、潮、韶三州。
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废安陆县,复併入海丰县,仍隶属循州;循州总管府撤併入广州总管府管辖。广州总管府为唐岭南五管之一,又是唐岭南经略史驻地。杨世略,属于粤东土着民族俚族,出生在义安郡海阳县蓝田隘的飞泉径;历南陈祯明、隋朝至唐,卒于垂拱年间。总管三州其间,他促进了潮州、循州的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进一步融合。今粤东人有纪念他平定南疆的功绩,路曰平南路,公园曰平南公园;并为其建祠、立牌坊,上书“飞泉玉露”,以纪念他的出生地及其夫人傅氏。
917年(南汉乾亨元年)循州移治龙川县,析循州之归善,博罗,海丰,河源四县置祯州,海陆丰地区(海丰县)属祯州。
971年(宋开宝四年)设广南东路祯州,1021年(天禧五年),因避太子赵祯(后即仁宗)名讳,改祯州为惠州,时海丰、博罗、河源、归善(今惠东,惠阳及惠城部分)四县均属广南东路惠州。元代,海陆丰地区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惠州路;海丰县辖兴贤、金锡、杨安、石塘、石帆、吉康、坊廓、龙溪等八都。
清代属广东省惠州府。1731年(清雍正九年),析海丰县东部之石帆、坊廓、吉康三都置陆丰县。县治在东海(今陆丰东海镇),海丰、陆丰两县同属惠州府。
民国初年,隶属广东省潮循道,1930年(民国19年),隶属广东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惠阳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丰、陆丰均属东江专员公署管辖;1953年改属粤东行政公署;1957年隶属惠阳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划归汕头特区专员公署。
1983年9月1日重新划归惠阳地区。
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广东省惠阳地区的海丰、陆丰两县行政区域基础上设定地级市,其市名与时 汕尾镇重名。红草、马宫、东涌、汕尾、田乾、捷胜、遮浪7个镇建立汕尾市城区,海丰县行政中心仍为海城镇,汕尾镇为今汕尾市行政中心所在地;析出陆丰县北部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水唇、上护、南万、东坑8个镇建立陆河县,陆丰县行政中心仍为东海镇,原陆丰县河田镇为今陆河县行政中心所在地。
1992年底,市城区设田乾镇、遮浪镇,建立红海湾经济开发区,1995年,设原陆丰所辖华侨农场为华侨管理区 ,以上两区属汕尾市政府派出机构。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陆丰撤县建市(县级市),由省政府直辖,委託汕尾市人民政府代管。陆丰市辖区内设有47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场,陆丰市政府驻东海镇。
2011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在汕尾市西部建设拥有地级市管理许可权,委託深圳市管辖的深汕特别合作区。

当地风情

说到海陆丰,很多人都知道“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这句话,可对于“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的内涵、外延是什幺,真正了解的人却不多。可能由于主观误会和别人言语的误导,让很多人对海陆丰人有所误解,所以我们更要明确把这话告诉他人,我们这里是个很好的地方,人们更是淳朴善良,我们都热爱生活,尊重与欢迎各个朋友。
海丰红场海丰红场
这句话来源于:明嘉靖时,义军反贼四起,倭寇乘机入侵南沿掠夺,当时的总兵南下剿寇,因为北军痞性难训,不习水性,所以骄兵必败,今由海丰管地南番小埠碣石,军中令:吴时来,发动地方官府联络当地土着,共同抗击倭寇,因为土着习水性,知地形,碣石一战大获全胜,喜报捷达,皇帝龙颜大悦,曰:有如春雷贯耳,海丰也。(此选段摘录于明末着名文学家冯梦龙先生<<智囊>>一书卷八第三0六页第二十八章节。) 所以天上雷公,天下海陆丰就由这句,春雷贯耳演变出来的,当时皇帝说春雷是有很多重意义,万物复甦,春天已经到来,希望国泰民安。
造成对这句话各人有各人的理解,甚至误解。最为典型的是1988年法制日报有一篇《雷区里的,无雷区》的文章,文章主要是说当时的海丰县一个边防派出所,反走私的事迹。该文章引用了“天顶雷公,天下海陆丰”这句,但他错误的将他理解为天上最恐怖的是雷公,天下最野蛮的是海陆丰,造成了许多外界人士不了解海陆丰历史的误解。
“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有人对它作了这样的诠释,坚韧而彪悍野蛮的民风,总是孕育着躁动的期待,总是积澱变革的渴望,蓄势待发之后爆一声:嗨,咱们的海陆丰!
海陆丰的自然环境是海、沙、石,海陆丰人对大自然的恩赐充满希望和爱护。但因时代和环境的原因,旧时海陆丰人相信因果报应,因而对神产生亲近、崇拜、畏惧的心态,这三种心态最典型的体现是对“雷公神”,在海陆丰人的心目中“雷公神”是宣扬善德,除弃恶行的扬善抑恶的神。所以,因各自的原因对“雷公神”亲近、崇拜、畏惧。旧时海陆丰人把自己遭到不公的行为寄託于“雷公神”为他主持公道,相信“雷公神”会使恶行者受到“报应”。至今,在海陆丰人骂恶人的口头禅中仍带有“你做歹事,小心雷公敲你呀”(你做坏事,小心雷电劈你)。所以,每当打雷时,遭到不公的人就认为,雷公在对为非作歹者发出警告,希望其停止作恶行为,如作恶者不停止作恶,“雷公神”会根据天条处罚他、或使他得到报应。
在“雷公神”扬善抑恶的精神指导下,海陆丰人正直刚强、于人于国公正,就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海陆丰人民拿起正义之剑,在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战士彭湃的领导下,发起了中国第一次农民运动,进行烧田契,分土地,推动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步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伟大的贡献。海陆丰人正气正义的行为,产生了革命圣地—汕尾的红场、红宫;周恩来总理大革命时期抢渡的黄金海岸陆丰碣石湾;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唯一的一座集佛、道、儒于一身的碣石玄武山的元山寺。海陆丰海、沙、石的自然风光,因历史的原因,增加了神的神秘化,期望任何海陆丰人应懂得“天顶雷公,天下海陆丰”的内涵。希望海陆丰以外的人别误解“天顶雷公,天下海陆丰”的内涵。愿你体会天上雷公扬善除恶,地下海陆丰人正气正义的文化。
在全国,可能会有不少朋友,甚至在广东的朋友也许连海陆丰的名字都未听说过,或也仅限于听说而已,并不真正对海陆丰有多少了解。
海陆丰革命老区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在这里开创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民间艺术

1正字戏,又称正音戏,也有南下大戏之称,以中州音韵官话(正音)唱念,系南戏遗响,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历来被国内外戏剧界的专家、学者誉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正字戏有正音曲(杂以弋阳、余姚、青阳、四平的一种腔调)、崑腔、乱弹和杂调,是一个多声腔古老珍稀剧种。2006年,正字戏被国务院公布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陆丰
2、白字戏,历史悠久,元末明初(或更早些时候)从闽南流入粤东,到了海陆丰,与当地方言、民间艺术结合,遂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海陆丰白字戏。音乐唱腔基本为曲牌联套体,辅以民歌小调。因唱曲多用“啊咿嗳”衬词拉腔,故俗又叫“啊咿嗳”。后来吸纳竹马、钱鼓、渔歌和潮剧音乐等民间艺术,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白字戏原有老白字(闽南地方戏)、(海陆丰白字)之分,现为海陆丰白字的专称。
海陆丰
3、 西秦戏,初考系明末西秦腔(即秦腔、甘肃调)流入海(陆)丰后,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初遂逐渐游离于本腔(西秦腔)而自立门户,形成了别具风格与特色的海陆丰西秦戏剧种。
音乐唱腔为齐言对偶句的板式变化体。设有老生、武生、文生、正旦、花旦、红面、乌面、公末、丑、婆等十个行当。主要声腔是正线和西皮、二黄,还有少量崑腔与杂调,正线(以52定弦)为本腔,唱、白沿袭中州音韵,男女异声同调,男唱真嗓,女唱假噪。乐队(素称“后场”)分文畔(管弦乐)与武畔(打击乐),原有打击乐器八件,俗称“八张交椅”;管弦乐器四件十一支弦索,俗称“四大件十一条线”(统由八名打击乐手兼作)。剧目一千多个,武戏(提纲戏)七百多出,文戏(曲戏)四百多出;有“四大传”(本传)、“八小传”(草传)、“四大弓马”、“三十六本头”、“七十二小出”之分。表演风格粗犷、豪放、激昂、雄浑,长于武打,习南派,宗支少林。西秦戏植根海陆丰,流行于粤东,到过闽南、台北、广州、香港及东南亚。
海陆丰
4、 皮影戏,一直在民间生存、发展,有古代闽南语系的基因,又得海陆丰民间习俗的孕育,唱腔音乐丰富,地方特色浓厚,绘画、雕刻精緻,表演生动逼真,优雅可观。2006年,陆丰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陆丰
5、舞狮,有多种,其来源不一,其中陆丰青塘村青面白额的“盖仔狮”历史最长,被尊为老大/狮王!据考,“盖仔狮”即源于明代军狮,百年来一直在青塘村流传。因头部状似锅盖而名。具有目大口阔鼻子短等面部特徵。眉宇间写有“王”字,额头中间饰有八卦。被尊为老大的“盖仔狮”享有特殊的地位,海陆丰有“青面白额,狮班免掠”之俚句流传。“免掠”意谓“不用比”,指其武艺高强,地位崇高。譬如,不论哪个村若有盖仔狮在表演,其它狮类是不敢进村的,只等“老大”表演结束离开方敢进村。反之,其它狮类在一个村里表演,如果“老大”突然闯进,只有自觉中止表演,选择离开。其它种类的狮班与之相遇,要偃旗息鼓,乖乖地站在旁边让道等候“老大”的通过,有的乾脆改道避之,颇有惹不起而躲避的意味。陆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陆丰
6 滚地金龙,“滚地金龙”表演时,由二人钻入“龙身被套”,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整个表演过程分为“开场见礼”、“打围巡洞”、“游潭戏水”、“抻筋洗鳞”、“伏蛰闻雷”、“迎雷起舞”、“驾云飞腾”、“收场还礼”八个舞段,表演中模仿的龙旋舞飞腾、戏水嬉耍、沉思奋醒、柔静盘曲、勇猛奋进等动作。伴奏用威武雄壮、嘹亮开阔的海陆丰正字戏的“牌子大锣鼓”,大唢吶按不同的表演情节吹奏不同的曲调,有【宫娥怨】、【哭皇天】、【山坡羊】、【八板头】等曲牌。表情丰富、套路众多、舞段精彩、技艺兼善是这个舞蹈的基本特点。陆丰滚地金龙主要在西南镇青塘村、安云村,大安镇南溪村、顶潭村、安塘村、安博村、磁西(九乡)王厝村,城东镇上神山村,潭西镇深沟村,海陆丰区香洲街道和顺村(盐酸角)等村流传。2006年,陆丰滚地金龙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陆丰
7、麒麟狮象舞,海丰县公平镇的麒麟狮象舞,人称之为“三才”(天、地、人),是公平镇特有的动物舞蹈,象徵公平圩日兴市各社团、族群和姓氏之间的团结包容、和谐相处的社会文化,因此被誉为祥瑞、团结之舞,主要在春节期间和喜庆节会上表演;公平麒麟狮象舞,是海陆丰“狮舞”中的奇葩,其象徵包容、和谐的意义,更是独树一帜、无与伦比,麒麟狮象舞锣鼓队吹奏音乐合拍动听,以及舞狮人员的精湛舞艺,堪称公平一绝,在海陆丰地区,只有公平才舞“麒麟狮象”,因此名扬海陆丰。
海陆丰
8、五色狮灯舞,陆丰碣石于明朝初期设卫,建有碣石卫浅澳炮台,是明清时期我国的海防军事重镇,期驻军由朝廷在全国各地统调。相传在明洪武年间碣石卫城舞“五色狮灯舞”就已有之,并逐渐成为碣石镇最富有地方特色、民众喜闻乐见、历史最悠久的民间传统娱乐节目之一。威武雄壮的“五色狮灯舞”既融洽了外地舞狮特点,又独具地方特色,形成了突出当地民俗的传统舞蹈。“五色狮灯舞”的製作方法是用竹片扎成骨架,裱上薄棉纸或娟布,狮身高2.8米、长3.2米、宽1.2米,内空,有安插火烛的装置,分狮头和狮尾,狮腰用软绳连线,可以前后活动,狮头和狮尾各装竹桿一支。五只狮分别涂上青、蓝、红、黄、深蓝五种颜色,故称“五色狮灯舞”象徵金、木、水、火、土五行和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2009年入选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陆丰
9、 大安“八兽舞”,源于唐武德五年安陆县奠基庆典,时人以“八兽”出贺。由于“八兽”造型逼真,气势非凡,被视为吉祥之物。之后,大凡大型庆典,必出“八兽”。大唐遗风,绵延千余年,流传至今。道教始于东汉,兴盛于唐代,并延续于宋、金、元、明等朝代。至清代,因道教被视为汉人的宗教而受到压制。“八仙”属道教人物,唐朝已有 “八仙”传说,但并没有“八仙骑八兽”的出现,至宋时“八仙”才定形,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八仙骑八兽”的模样了。“八兽”是指麒麟、狮、象、绵羊、青牛、老虎、鹿、马八只动物,是传说中“八仙”的座骑,由六男二女八位儿童扮成八位仙人骑在八兽上进行表演,故也称“八仙八骑”、“八仙骑八兽”。依据各仙座骑及表演时的出场顺序分列如下:一是汉钟离骑麒麟、二是吕洞宾骑雄狮、三是韩湘子骑绵羊、四是曹国舅骑青牛、五是李铁拐骑猛虎、六是张果老骑骏马、七是何仙姑骑福鹿、八是蓝彩和骑大象。
海陆丰
10、英歌舞,即英雄之歌舞,而英雄则指梁山泊一○八好汉,在智劫生辰纲中,乔装打扮,混入大名府,表现有正义、有机智,不怕艰难,英勇奋进的精神,呈现梁山泊好汉的英雄气概。英歌舞是陆丰市甲子镇民间传统节目,历史悠久,据传清代光绪年间,甲子地区人民为庆祝一次盛大的庙会,从福建活动形式引进入门,开启英歌,由于英歌舞具有古老装扮;武姿雄伟,气势动人,受到民众赏识和喜爱,故此,年年活动,代代承传,百赏不厌,流传至今三百余年,成为独格英歌舞。2011年,甲子英歌舞入选国务院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陆丰
11、 博美飘色,俗称博美美景,据考证是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一七六八年),是从苏州传入,至今已有二百四十年历史,由当时的博美经商名人林广神,字尚智,太学士,于苏州经营红糖批发生意时,适逢当地节日,举办文艺巡游活动,有感于飘色表演的逼真,精巧的化装,仪态优美的特点,深受感动;随之拜请当地艺人为师,购回八套飘色道具,并聘请名艺人到博美传授指导创办飘色艺术、化装技巧等。从此博美飘色每逢春节、元宵、三月二十三等传统节日都举办飘色表演,至今代代相传,并有所改进创新和发展。
海陆丰
陆丰博美飘色的表演特点:可分为顶桩和下桩二部份,每架飘色高450厘米—500厘米,都以一个长250厘米,宽120厘米,高80厘米的景床为小舞台,台面站立的人物造型称为“屏”,也称下桩,凌空而起历史英雄人物造型称为“飘”,也称顶桩。两者由一条精心特製锻造各种不同规格和形状各异的钢条为景梗,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来表现飘色的特点,突出历史英雄人物的爱国主义气概。博美飘色现有只办五架,过去每架飘色需要八人抬着进行巡游,现经改装利用板车轮只需四人推进就可以外出巡游。飘色必须严格挑选8—18岁男女儿童为扮演者,每架飘色需3—5人。2009年入选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 吹打乐。南塘庆兴班为代表的《南塘吹打乐》是广东省音乐之一,它以大小唢吶“吹歌”为主,再辅于锣、鼓、钹等打击乐组成吹打乐,有时辅于弦乐演奏,穿插有头、手、腿顶着瓷碗进行高难度单吹或单人双吹等表演形式。2006年7月代表广东省队到河北省北戴河参加全国第七届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暨全国吹歌展演获得“特别优秀奖”和“吹歌大王”荣誉称号。
海陆丰
13、湖东旱龙船,又称“山龙船”。是靠海的湖东人民每年端午节见惯了水上龙船竞渡,模仿水上赛龙船划行动作,在陆地上象徵性地划龙船。相传始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由镇内民众始创。自清代以来,多在节日和庆典活动进行。长20米,30至46人表演,演员分成两排,站立于船中。表演时,用腰带繫着船体,以步代舟,带动龙船前进。在船内锣鼓声和指挥者的指挥下,执桡者有节奏的口呼号子作起落整齐的划桡动作,集体操作划行,掌龙头和舵尾者也做相应的配合动作,观之恰似船行水上,场面热烈,构成一幅力争上游,赛龙夺锦的动人画图,丝毫不逊在港池内溪上龙舟竞渡的情景。特别是,当桡手们随着嘹亮的哨音唱起优美的渔歌时,更造成了一个迷人的境界,渔歌有对唱、合唱。富有地方特色的旱龙船是本地民众喜爱的文艺活动表演项目之一。2009年入选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紫竹观道教音乐。陆丰河西紫竹观道教音乐源远流长。远在晋代道教卢循等起义失败,部分余众分散到海陆丰,散居于沿海港门及岛屿,史称“卢亭”。从那时起,海陆丰就有了道教、道徒及其道观、道乐等。紫竹观源于宋代甲子门的玉清宫,清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年)迁于陆丰县东海窖菜园仔称“觉生堂”,原址保存至今。清乾隆期间,又再迁于今陆丰市河西镇湖口大峰山,改“觉生堂”为“紫竹观”,俗称“湖口庵”。
海陆丰
紫竹观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多平方米,整体建成前中后三殿,前殿供奉“王灵官”;中殿“玉皇大帝”,左右有吕纯阳邱长春等道教祖师;后殿:天官、地官、水官及南辰北斗星君等。属全真教龙门派之法脉。紫竹观道教音乐分为两部分:一为道徒早晚课读的仪礼配乐;一为神诞法事的法乐。其吟唱音乐全照经文,历代相传,一字无改,唱声曲折,故俗谚称“聪明戏仔,鲁笨师公”。谓其故守传统,不知变化。然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值得称许。2009年入选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5、钱鼓舞,又称《踏钱鼓》,是一种历史悠久,艺术独特的民间歌舞。由二个角色或四个角色演唱,今人多编作群舞。演员为童伎,男女配对;身着彩衣,绿男红女。头戴哪叱帽,手持舞具钱鼓,载歌载舞。原始形态,多穿插有人物、情节。今天流传下来的故事,有《陈三磨镜》、《郭华卖胭脂》、《裴航遇云英》等。这些故事的本身或缘于《唐人传奇》,或源于《宋元话本》,形态古老。演出时,有帮腔,亦有伴奏。帮腔衬词用“啰哩嗹”,是一种古老的梵曲。伴奏乐曲有《柳青娘》、《双清》、《钱鼓尾(串)》等。《柳青娘》是一支古老的“牌子曲”。《钱鼓串》很独特,其音乐语言可谓仅见。舞蹈动作有二套,一套属《钱鼓》的舞蹈动作:如击鼓、摇鼓、打鼓、抖鼓、抛鼓、接鼓等;一套属串演故事的戏曲动作:如骑马、勒马、望楼、磨镜、照镜、穿针、引线、绣花等。两套动作,揉合一起,天衣无缝,是民间歌舞,说唱音乐向戏曲艺术过渡的绝妙範例。
海陆丰
16、城隍爷鬼节,三年一次,海丰陶河镇陶塘村、陶河镇杨铺十三村每村派人组团巡游,两班社戏斗彩等,期间有以下活动礼节:
迎神为各神明开光、走 午朝祭神、点睛仪式、会景巡游、抢包山(晚上请鬼吃包、让鬼打扮、凌晨开放村民抢包山。改为派发平安饱)、化神像等节目
海陆丰
17、 鮜门五月初九赛龙舟,鮜门龙舟赛是在端午节后四天比赛的,因为当天海水最为活跃,天气晴朗,鮜门初九赛龙舟整个鮜门镇人山人海,每一家都邀请亲戚朋友观看,在2010年的五月初九鮜门龙舟赛达到顶峰整个鮜门中心区挤满的了观看的人。
  

妈祖文化

汕尾市妈祖文化在国内处有较大影响
在过去,“信仰妈祖的不限于当地居民、农民。而渔民、商贾甚至镇守海防打官兵也奉祀妈祖,如浅澳天后宫,就是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镇守海防的官兵募捐创建的,并留下许多石刻、匾额。民族英雄林则徐就留下‘沧海恩波’匾额在该宫。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信仰妈祖习俗流传久远,影响深远。”
在今天,市凤山祖庙已经成为海陆丰地区甚至全省妈祖文化的重要活动中心。“凤山祖庙正殿始建于明末清初,清乾隆壬戌年(1742年)扩建为现在规模。“凤山妈祖石像建于1994年,是中国大陆目前最大型的妈祖艺术石雕像,石像是汕尾港的标誌之一,由我国着名的现代雕塑大师李维祀教授设计,福建惠安名石匠雕刻。石像高16.83米,重约1000吨,468块福建惠安优质花岗岩石构成,能抗8级地震及12级以上颱风。石像建
成至今,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慕名而至。”
妈祖文化不仅在国内有一定影响,而且声名已经传到海外。凤山祖庙“是目前中国大陆除福建莆田、泉州、天津之外,妈祖民俗活动开展规模较大的社区。”
恩格斯在《德国的民间故事书》一文中指出:“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
汕尾港作为对外开放的港口是海陆丰对外宣传的重要基地,尤其是对于海外华侨和台湾同胞,凤山祖庙已经成为寻根问祖的主要场所,成为联结海内外华人的精神血脉。据统计,如今世界上妈祖信众近2亿,妈祖庙近5000座,分布在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英国、南非、日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等29个国家的地区,在台、港、澳地区,妈祖信仰非常普遍。
“凤山永秀月明天开人间安乐杯圣母,祖庙长灵风静浪息世界和平颂女神”这是凤山祖庙广场廊柱上的一副对联,在妈祖石雕像下也有着名书法家、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屈武的题词“世界和平颂女神”。“世界和平女神”是海陆丰地区信众对妈祖的特别尊称,它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嚮往,寄託了人们无了美好的愿望,把妈祖的形象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女神”过去只有在古希腊神话中才有。“希腊人将很多地区和城邦的神交织在一起,建立了希腊的神话世界,以武力、强权、正义的统治和文明的艺术来对抗混乱、暴政和野蛮。”
在古希腊神话中,战争是永恆的主题。“女神”是为战争服务的,她离不开血腥的暴力。这与信仰妈祖的仁慈博爱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也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当今国际局势十分紧张,地区冲突不断,民族矛盾激化,全世界人民都希望和平与稳定。而“世界和平女神”妈祖正符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必将得到全世界人民的推崇。弘扬妈祖精神,就是宣传人类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崇高宗旨,将人类和平事业推向前进。对于这一主题的挖掘,是海陆丰地区信众的独创,也是海陆丰地区妈祖文化的最重要特色。
当前,在海内外信仰妈祖的广大信众中,妈祖是勇气与力量的化身,同舟共济,献身祖国,已经成为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心声。我们海陆丰地区的各级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海陆丰妈祖文化的影响,通过对妈祖文化的深入挖掘,进一步弘扬妈祖文化,将广大信众紧密联繫到海陆丰的经济建设中来,加强沟通,共谋发展机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促使海陆丰经济实现跳跃式发展。
海陆丰

语言

汕尾市约260万人使用福佬话(又称学佬话、鹤佬话,即闽南语),主要分布于城区、海丰和陆丰大部分地区。根据其口音特点,海丰、陆丰话可分为8个声调片和7个声调片两大片,分别以海城话和东海话为代表。
海陆腔客家语主要分布在陆河县、海丰县东北部和西北部、陆丰市北部,使用人口约55万人。
少量讲白话(粤语)集中于汕尾港和马宫港。鮜门港,使用人口多数为深水渔民。
海丰县西南部的鹅埠、赤石、小漠、鮜门、梅陇等部分人口讲“占米话”,其中鹅埠最为集中。
“军话”是明代初期“卫”、“所”军制的直接产物,有陆丰市西南镇青塘村、大安镇坎石潭和平东镇龙吟塘3个方言岛,使用人口约9000人。
畲语是聚居住在海丰县鹅埠镇红罗村的畲族居民所操的本民族语言,使用人口约200人。

汕尾旅游

主要景区
 汕尾凤山祖庙旅游景区、莲花山、碣石玄武山元山寺、碣石浅澳海滩、碣石乌坨天后宫、红宫红场、金厢观音岭、遮浪旅游景区、鮜门旅游国际度假金丽湾。

汕尾八景

红场星火

海陆丰是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之一,“红宫红场旧址”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範基地、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宫原为“学宫”,1927年在此召开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中国第一个工农红色政权——海丰苏维埃政府,并于红场召开5万人大会热烈庆祝。旧址有海丰农民运动陈列室,彭湃铜像,红二、四师会师纪念亭,大成殿和五代祠,镌刻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的“碑廊”等。
“彭湃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农民运动的摇篮。东征时周恩来和革命军苏联顾问鲍罗廷及加伦将军都曾在此住宿和工作。周边有得趣书室、大榕树、赤山约农会、海丰县总农会、海陆丰农民运动讲习所、海丰县妇女解放协会等革命旧址。现配套龙舌埔广场,有 “烧田契”和“六人农会”两组雕像等旅游景观。
红宫红场和彭湃故居有机地组合成环境优美的红色经典旅游线路,年均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

玄武灵声

玄武山位于陆丰碣石镇北郊,依山濒海,是海陆丰着名的旅游名胜风景区。
玄武山元山寺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改建于明洪武27年(1577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宗教开放场所。寺内殿堂庑廊,僧舍厅室,共99间。其雕屏彩栋等均具有精美的高工艺观赏效果。寺中供奉北极真武元天上帝、释迦牟尼等神像、佛像,释道汇流。殿内有清代林则徐题献的《水德灵长》和刘永福镇碣时题献的《灵声满道》题匾,该二面匾额被国家列为中华名匾。并有同治皇帝及提督、总兵等题匾共40多面。且藏有宋、明、清各代文物1000多件。
玄武山福星塔耸立在元山寺后山,三层可登。塔周有麒麟石、起龙巖,石上有明、清名人题刻。登塔登石,皆可全览海城胜景,自古“碣台观海”为陆丰八景之一。苍榕簇抱之中,四美亭、自得居等景物分布其间。后山园林接碧生香,植圃栽花,恬适开阔。并有斋菜馆、停车场、游客中心等。
玄武山周边有观音岭水月宫、海滩浴场、摩崖题刻群、海石花园、古炮台遗址、南关公园等诸多景点,使人尽怡游兴。
玄武山以其悠久的历史,珍贵的文物,丰厚的文化蕴层和神秘的宗教气氛及周边的名胜风光,千百年灵声远播,享誉海内外,慕名而来的国内外信众,每年达100多万人次。

有凤来仪

凤山,是汕尾市知名旅游区,位于汕尾市区的品清湖畔。凤山、小岛山、鼎盖山,三山同列,品清湖环绕。山美,水美,景美。故有“有凤来仪”的美称。妈祖面前,长堤蜿蜒,夜辉映月,风平浪静。放眼望去,风樯云集,汽笛悠扬,海鸟翩翩。站在凤仪台上,眺望市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人如流水,车似龙翔。特别是夜色降临,华灯初上,火树银花,有如人间仙景。当你站在凤仪台上,观赏通高16.83米的妈祖艺术石雕像时,你可以看到一位妙龄慈祥,神采飞扬的女神,驾风而至。这是广东通高第一的艺术石雕像。妈祖文化广场,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气派恢宏,为世界第一的专业广场。若漫步海滨路,小吃街上的特色滨海小吃,必令你垂馋。每年的农曆三月二十三日的妈祖圣诞,九月九日的妈祖升天纪念日,举行庙会,人山人海,你可以看到三个“国家稀有剧种”的精湛表演;可以听到极具海韵特色的渔歌演唱。以及多种唐音宋韵的歌舞串演。这些,都是独步天下的艺术精华。
平日间,来自省港澳、珠三角、市区内的信众,求籤问卜,祈神求福,络绎不绝。正是:三月村庄农事忙,忙中一事至难忘。携儿偕伴车舟载,好向天后庙进香。

遮浪奇观

位于汕尾市红海湾区遮浪镇的南澳半岛素称“粤东麒麟角”,她濒临南海,礁岩多姿多彩,“山、海、沙、石”兼备,“湖、岛、湾、屿”迥异,海水由于地形及海水流向的特殊性,半岛东西两边的海面景象迥然不同。当这边的海面波涛滚滚、巨浪排空,尤如万马奔腾“捲起千堆雪”之时,那边的海面却风平浪静,波光粼粼,恬静宜人,一动一静,令人讚不绝口,实为不可多得的“奇观”。这里还是国家级天然浴场,数次被作为国际和国内帆板赛比赛场。她不仅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而且还成为许多电视剧和电影外景拍摄的好地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金厢银滩

金厢银滩位于汕尾市陆丰的金厢镇,省级风景名胜区——金厢滩滨海旅游区,有沿海公路可直达。该景区是一处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滨海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观光游览区,有呈S型长约8公里、宽60米的海沙滩,滩上沙质以石英沙为主,不含砾石、贝壳,细软白净。海水清澈透明无污染、无海泥,坡缓浪少,为粤东地区最大的天然海泳浴场。海沙滩周围奇礁异石千姿百态,古今名人摩崖石刻随处可见,有着名的“镇海石”、“观涛”、“真趣”,有周恩来抢渡碣石湾的纪念碑和着名书画家赖少其题刻“龙石”等分布其间,有历史悠久的古蹟“水月宫”和古官道,文化底蕴极其深厚。滩上“神、海、沙、石”兼备,享誉海内外。着名地理学家陈传康称誉该景区为“粤东旅游黄金海岸”,由着名书法家启功题石立记。黄金海岸、银白的沙滩,湛蓝的大海以及翠绿的古松和潺潺山泉,诸多景色编织成一道绚丽的风景线,镶嵌在碣石湾畔。来到这里,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将会更加感悟到超然脱俗,反璞归真的高尚情操。

莲峰叠翠

位于海丰北部约7公里处,主峰海拔1337.3米,为粤东沿海第一高峰,状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莲花山。南麓坡面上,层峦叠嶂,翠绿相间,堆叠而起,层次分明,形成“莲峰叠翠”的天下奇景。
境内云雾缭绕,森林密布,生长着仙人茶、罗汉松、白木香、胭脂木等珍稀植物;飞泻着玉龙喷须、三井回音、龙潭飞瀑、七星叠瀑、双龙瀑、回音瀑等十八处瀑布;并分布着召贡、埔仔等温泉以及大、小东门、天池、如来盘石等自然景观,具有雄、奇、险、秀、幽之特色,是广东省的四大名山之一。明清时期,有高僧在此创建鸡鸣寺、云莲寺、金竹寺等7座古剎,宗教文化发达,被誉为“莲花佛国”。历来有白玉蟾、刘克庄、文天祥、丁日昌等名人在此隐居或经过,写有讚美的诗篇。近代又有周恩来、彭湃、徐向前、古大存等在此开闢和建立革命武装根据地,留下红四师师部遗址等。
1995年3月,经省林业厅批准,建立“广东莲花山森林公园”。兴建了度假山庄、第一泉、茶庄等旅游新区,使莲花山成为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红色景观于一体的原生态旅游名胜景区。

海陆丰饮食习惯

古代饮食为“饭稻羹鱼”;海陆丰人饮食口味清淡、浓醇并重,生脆、爽口为佳。明末以后,番薯逐渐成为主食;改革开放以来,主食大米,兼食麵粉等一日三餐,早餐吃糜(粥),午餐、晚餐吃饭,或午餐吃妙饭或擂鹹茶,农忙时必定是一日五餐,在早午晚三餐都是酒肉饭菜外,在上午的十点下午的四点左右,分别是炒饭或擂鹹茶为点心,点心也仅仅是有劳作间隙作休憩之佐之意。
海陆丰人居家食俗较为随意、节约,菜餚多是时菜、鱼肉,俭约者佐以鹹菜、 菜脯、鹹鱼、自家腌製时菜等。节日食俗和礼仪食俗则丰盛、铺张,俗称“食排场”或“食九簋”;为讲义气和体面,戚友交往,常备家宴款待,故有谚谓“头好做人客,二好过年节”。饮食口味清淡、浓醇并重,生脆、爽口为佳。喜吃蚝鲑、虾鲑、鱼鲑等,传统菜式有大三仙(猪脚、墨脯、鸡)、小三仙(猪肉、鳗鱼、蚝)、大粒参(狮子头)、甜扣玻璃肉、鳗鱼鹹菜汤、蛤仔汤、三鲜汤、鱼丸、肉丸、蒸膏蟹;蒸龙虾、蒸排骨、炒鱿鱼、炒鲜蚝、炒丝蚶、白斩鸡、反沙芋、冬瓜盅等等。
海陆丰临近港澳,也是着名的侨乡,受省港习俗影响,民国以后,海陆丰等城镇饮早茶之风渐兴,改革开放以后更浓,一些新来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也极大地丰富海丰的饮食文化。
海陆丰小吃
海陆丰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原名取义于“南海物丰”,地如其名物产丰富,是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海陆丰人民勤劳,所做出来的小吃也极尽地方特色和美味。说到海丰小吃的,你到过海丰不,又吃过多少这地地道道的小吃特产呢? 海丰的特产小吃一直不为外人所知道,离开了家乡品尝各地美味之后才发觉原来最棒的小吃在自己家乡!
海陆丰小吃,甜、鹹各有许多款式,常见的有油麻糊、豆花、豆浆白果羹、地豆羹、三豆汤、蛤春丸、狗毛糕、草粿、鱼粥、虾粥、肉粥、甜酒糟、饺子、牛肉饼、冬节蛤、小米(薯粉饺)、扁食(云吞)、甜丸、鹹丸、猪肠粿、重糕粿、菜包粿、扎头粿(碗仔 )、印桃粿、菜头丸、水糍、油糍、鼎客仔、甜粿、发粿、松粿、凉粉粽、牛脚粽、三角粽、炒米方、豆方、油条、油角、煎堆、薄饼、月饼、剪酥、豆酥、纸牌糕、麻宝、蛋糕、蛋卷和各类包点等。

汕尾名人

海陆丰这块红色大地上,诞生了许许多多着名人士: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 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杰出的农民领袖彭湃;
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首领、粤系军阀,中国致公党创始人陈炯明;
谢 非(1932年11月—1999年10月27日)广东陆河县河口镇人,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共第十四、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至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
原中国致公党主席、着名民主人士陈其尤及其继任者政治活动家黄鼎臣;
明朝宰相谏议名卿叶高标;
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
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饮誉世界乐坛大师、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
中国战地文学的开拓者、着名的革命作家丘东平;
中国书画学会名誉主席,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世界书画家协会加拿大总会副会长,国际孔子文化研究院艺术顾问罗传殷。有着“高级书法家”、“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当代名家)”、“书圣艺术家”、“中国十大杰出书画家”等荣誉称号。
海陆丰比邻港澳地区,在香港有着不少明星是海陆丰人,比如徐克,向华强,黎耀祥、林保怡、马浚伟、李珊珊、蔡一智、蔡一杰、徐淑敏等。
着名的一代医学名贤,地下党员柯麟;
当代着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仕禄;
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
着名历史学家邹小杨;
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实戈;
中国工程院院士,着名船舶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黄旭华;
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郑少俊;
国家体操队名将黄曼丹。
刘亚梅 (南拳王 、30年代南拳三大领袖之一、其吞吐拳为文化遗产项目)
杨其珊(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陈潮。
温源宁(1899年-1984年),广东陆丰人。英国剑桥大学法学硕士。我国着名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钱钟书是其学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