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海阳(山东省海阳市)

海阳(海阳市)

海阳(山东省海阳市)

海阳市一般指本词条

海阳市,隶属于山东省烟台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烟台市境南部,地跨东经120°50′—121°29′,北纬36°16′—37°10′。东邻乳山、牟平,西接莱阳,北连栖霞,南濒黄海,西南隔丁字湾与即墨相望。总面积1886.84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海阳市下辖4个街道,10个镇,3个工业区,1个旅游区。

截至2017年末,海阳市总人口为64.674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7.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8.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8.2亿元。

2019年1月9日,海阳市凭藉海阳大秧歌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海阳
  • 外文名称:Haiyang
  •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 所属地区:山东省烟台市
  • 下辖地区:4个街道,10个镇,3个工业区,1个旅游区
  • 政府驻地:凤城街道
  • 电话区号:0535
  • 邮政区码:265100
  • 地理位置:山东半岛南部,黄海北岸
  • 面积:1886.84平方千米
  • 人口:64.674万(2017年户籍人口)
  • 气候条件: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万米海滩、招虎山、丛麻禅院、云顶竹林、南山公园、虎头湾
  • 火车站:海阳站,海阳北站
  • 车牌代码:鲁F
  • 行政区划代码:370687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海阳市因地处黄海之北而得名。据《登州府志》:“以其地在海之阳,故名。”

建置沿革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御倭患,在张家庄等渔村建起一座卫城,因处嵩山之阳,故名大嵩卫。卫城周八里,有居民五六百户,壕外土悉属莱阳县地。
海阳万米金滩海阳万米金滩
清雍正年间,河东总督王士俊清理封疆,奏请裁卫设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廷批准裁大嵩卫设海阳县,隶属山东省登州府。西以莱阳县三驾山为界,西北以莱阳县平兰社为界,北以栖霞县水头村为界,东以宁海州崮山为界。将莱阳县行村、林寺、嵩山三乡及宁海州乳山乡和普济、兴善两社归併海阳。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设道,属胶东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属东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道废,直属山东省政府。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前后,属山东省第七督察专员公署和鲁东行署。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9日,海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山东省胶东区东海专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属中海专署。同年9月裁中海专署,复属东海专署。
海阳城区海阳城区
1950年5月属文登专署。
1956年属莱阳专署。
1958年10月属烟台专署(后改称烟台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改属烟台市。
1996年4月撤县设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4年4月,改公社为乡镇,全县辖留格庄、朱吴、辛安、大山所、二十里店、大阎家、高家、黄崖、山西头、战场泊、北埠后、泉水头、赵疃、南城阳等14个乡及东村、凤城、大辛家、郭城、盘石店、发城、徐家店、小纪、行村等9个镇。大队改称村。
海阳城区远眺海阳城区远眺
1994年4月22日,撤销留格庄乡、大阎家乡,设立留格庄镇、大阎家镇。1994年9月29日,撤销二十里店乡、辛安乡,设立二十里店镇、辛安镇。
1995年9月27日,撤销南城阳乡,将其行政区域併入东村镇;撤销战场泊乡,将原战场泊乡的战场泊、李家岭、西楼子、东楼子、林山、璋夼、台城、东庄、择善、山角、三宝沙、油房沟、下十字夼、上十字夼等14个自然村划归郭城镇,市政府驻东村镇。
2000年底,全市总面积1886.84平方千米。总人口6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8万人。辖13个镇、7个乡、1个区,732个行政村。
2001年底,全市总面积1886.84平方千米,总人口68.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05万人,辖2个街道、12个镇、1个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和1个旅游度假区,732个行政村。2002年8月,成立碧城工业区,为中共海阳市委、海阳市政府派出机构。
2002年底,总面积1886.84平方千米,总人口67.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7万人,辖2个街道、12个镇,732个行政村。
2003年底,总面积1886.84平方千米,总人口67.4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34万人,辖东村、方圆、凤城3个街道及徐家店、发城、小纪、行村、留格店、辛安、朱吴、郭城、二十里店、大闫家、盘石店11个镇,3个区(海阳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碧城工业区),共有732个行政村。
海阳市境海阳市境
2007年底,总面积1887平方千米。总人口66.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6万人,人口城镇化率46.9%。少数民族23个,661人。辖3个街道、11个镇:方圆街道、东村街道、凤城街道、留格店镇、盘石店镇、郭城镇、徐家店镇、发城镇、小纪镇、行村镇、辛安镇、二十里店镇、大阎家镇、朱吴镇,共有732个行政村。
2011年7月4日,《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大阎家镇设立龙山街道的通知》(海政发[2011]52号):经报请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市政府决定撤销大阎家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龙山街道,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大阎家镇人民政府驻地。调整后,全市辖4个街道、10个镇:方圆街道、东村街道、凤城街道、龙山街道、留格店镇、盘石店镇、郭城镇、徐家店镇、发城镇、小纪镇、行村镇、辛安镇、二十里店镇、朱吴镇。

区划现状

截至2018年,海阳市下辖4个街道,10个镇,3个工业区,1个旅游区。海阳市人民政府驻凤城街道。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370687001000
方圆街道
370687002000
东村街道
370687003000
凤城街道
370687004000
龙山街道
370687102000
留格庄镇
370687103000
盘石店镇
370687104000
郭城镇
370687105000
徐家店镇
370687106000
发城镇
370687107000
小纪镇
370687108000
行村镇
370687109000
辛安镇
370687110000
二十里店镇
370687112000
朱吴镇
370687401000
外向型工业加工区
370687402000
碧城工业区
370687403000
旅游度假区
370687404000
核电装备製造工业园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阳市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地跨东经120°50′一121°29′,北纬36°16′一37°10′,东邻乳山、牟平,西接莱阳,北连栖霞,南濒黄海,西南隔丁字湾与即墨相望。县城距烟台市119千米,离济南市420千米,至北京市883千米。

地质构成

海阳市境内岩性主要分布着中生界沉积岩和中生代燕山期的岩浆岩。构造以北东向50左右的断裂为主。
地层产状断裂的破坏,基本呈单斜出现或平缓的波状褶曲,褶皱不甚发育。构造以断裂为主,以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控制着地层和岩浆岩的分布。
境内岩浆岩较为发育,除少量小岩体及基性脉岩外,主要是中酸性岩浆岩,尤以招虎山岩体为着。它东起招虎山以东的乳山县,向西延伸到小纪,并在赵家一带断续分布,大致呈北东向。此岩体为一深成岩,岩性分为:似斑状花岗闪长闪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等,和上侏罗系呈侵入接触关係,沿接触带有蚀变与烘烤现象。此岩体为中生代燕山期的产物。

地形地貌

海阳为低山丘陵区。北部徐家店、郭城、山西头等乡镇,山低坡陡,丘陵势缓,间有河谷平原,平均海拔140米;中部战场泊、朱吴、高家、盘石店等乡镇及东村镇、南城阳乡北部,以招虎山脉为主体,形成境内屋脊,平均海拔174米;西部发城、小纪、北埠后、泉水头、黄崖等乡镇和二十里店、赵疃乡部分村庄,山低坡缓,丘陵、平原交错,平均海拔97米;南部行村、凤城、大辛家、辛安、大山所、大阎家等乡镇及留格庄、二十里店、赵疃、南城阳乡和东村镇部分村庄,地势低缓,海拔多在50米以下。
1984年农业区划调查,山地占总面积的19.02%,丘陵占44.20%,平原占34.38%,海岸占2.40%。
境内山岭属崂山山系的分支,最大山脉为招虎山山系。该山系以招虎山、垛鱼顶、跑马岭、翅岭、河龙崮为中心,与古寨、黑崮、垛山、黄草顶诸峰,组成大致呈北东、向次为北西向的低山群,绵亘于盘石店、东村、高家、朱吴、南城阳五处乡镇。全县高于300米的低山30座,多属招虎山山脉,故低山的形成与招虎山花岗岩体有关。由于构造破坏及风化剥蚀等原因,形成峰峦重叠、沟夼交错的低山丘陵区。

气候特徵

海阳市属暖温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乾湿区属于中国湿润区的北延;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达200余天。年平均气温12.0℃,年平均降水量850毫米左右。
春季平均气温10.6℃,降水量120毫米。由于受海洋气候调节,气温回升缓慢,大部年份无晚霜冻危害,有利于各种农作物及林果的种植、生长和发育。
夏季平均气温23.4℃,降水量420毫米。盛夏盛行东南季风,气候凉爽,是盛夏避暑胜地。
秋季平均气温14.2℃,降水量270毫米。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多受大陆变性冷高压控制,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有利于各种水果和乾果糖份形成和积累,果实色泽鲜艳、清脆乾甜。
冬季平均气温-0.4℃,降水量40毫米。虽受大陆气团西北季风控制,但无寒冷乾燥之感觉,在山东半岛东西向山脉的阻挡下,冷流降雪少。受黄海海洋气候影响,气温降幅度小,无寒冷之感。

水文条件

海阳水文海阳水文
海阳市地表水系不甚发育,有发源于招虎山山脉的较小河流。以该山脉为分水岭,南流入黄海。北流入五龙河,再入黄海。河流属季风区雨源型,源短流浅,河床坡度较大,河水涨落剧烈,季节变化明显。正常降水年份,多数河流夏、秋有水,冬、春乾枯。
海阳市主要河流有:
东村河
发源于山中涧东山,向西流过后山中涧村西1千米处南折,至羊角泮流入黄海。河长35千米,流域面积184平方千米。中水流量每秒566立方米,枯水每秒0.58立方米。
留格庄河
发源于仙人盆,至辛家港入黄海。河长31千米,流域面积322平方千米。中水流量每秒556立方米,枯水每秒0.96立方米。
纪疃河
东北支流发源于黄草顶,经过大磊石、山后、鲁家、刘家、埠峰、潘家、窦疃入里店水库;西北支流至马河港入黄海。河长34千米,流域面积252平方千米。中水流量每秒421立方米,枯水每秒0.74立方米。
白沙河
发源于瓮窑头,流向西南。河长34千米,流域面积221平方千米。中水流量每秒345立方米,枯水每秒0.85立方米。
昌水河
旧名浮游水,有四个源头。县内河长45千米,流域面积432平方千米。水流量每秒572立方米,枯水每秒1.5立方米。
富水河
东北支流发源于北榆山,东南支流发源于有兰夼南山,西南支流发源于晶山,西北支流发源于古堆山。中水流量每秒327立方米,枯水每秒1.25立方米。
古现河
发源于车家沟村南,经过车家沟。窦家疃、东古现、西古现、前洽河、后洽河、葛家、戴家入牟平县境。县内河长17千米,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海阳市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51752万立方米,平水年46282万立方米,枯水年29741万立万米。

矿产资源

海阳市有石灰石、滑石、大理石、铜、硫铁等矿,尚未开採的有铁、铅、金、多金属、水晶、重晶石、石墨、石棉、铝等矿床及矿化点。

人口

截至2017年末,海阳市总人口为64.674万人(公安户籍数),比上年减少7322人。

    经济

    综述

    2017年,海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7.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可比价格,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2亿元,比上年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18.4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138.2亿元,增长7.7%。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海阳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4776008万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生产性投资3986952万元,增长21.7%;非生产性投资789056万元,下降31.4%。投资项目总数为749个,比上年增加83个;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238个,比上年增加48个。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2.1:45.2:52.7调整为0.5:39.4:60.1。三产投资完成2870636万元,同比增长23.5%,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比上年扩大7.4%。
    财税收支
    2017年,海阳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303766万元,增长7.8%。
    人民生活
    2017年,海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13元,增长8.2%。其中工薪收入24847元。人均消费性支出22380元,增长6.3%。食品消费支出5542元,增长13.3%。城市居民恩格尔係数(即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4.76%。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64平方米。
    2017年,海阳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9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404元,增长12.6%,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766元。农村居民恩格尔係数为36.20%。农民人均住房面积为41.85平方米。
    截至2017年末,海阳市城乡居民本币储蓄存款余额为275.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42亿元;人均储蓄42626元,比上年末增加3446元。

    第一产业

    2017年,海阳市农业总产值1247770万元。
    种植业
    2017年,海阳市粮食总产376770吨,比上年下降1.7%。其中夏粮总产124576吨,下降9.9%;秋粮总产252194吨,增长2.9%。花生总产85291吨,增长1.9%。蔬菜总产430061吨,下降0.9%。水果总产450319吨,下降0.5%。
    林业
    2017年,海阳市造林面积1903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3000公顷。
    养殖业
    截至2017年末,海阳市大牲畜总头数3.53万头;生猪存栏25.95万头,下降8.7%;出栏51.97万头,增长0.3%。全年肉类总产量54290吨,增长0.9%;禽蛋产量32968吨,下降5.4%;奶类产量18144吨,增长0.5%。
    渔业
    2017年,海阳市水产品总产量318029吨,与上年持平。其中海洋捕捞121518吨,海水养殖192736吨,内陆养殖产量为3775吨。
    农业基础
    截至2017年末,海阳市机耕地面积53179公顷,机电灌溉面积32813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82.5万千瓦,全年农用化肥(折纯)42313吨,农村用电量22592万千瓦时,地膜覆盖面积25432公顷。

    第二产业

    工业
    2017年,海阳市工业增加值97.5亿元,增长8.6%。17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9.0%;主营业务收入2491621万元,增长5.7%;利润113877万元,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中,主营业务收入,私营工业1527169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1.3%;外商及港澳台商工业429186万元,占17.2%。利润,私营工业69652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1.2%;外商及港澳台商工业16532万元,占14.5%。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效益增速好于轻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重工业1247085万元,增长7.1%;轻工业1244536万元,增长4.6%。利润,重工业52994万元,增长7.6%;轻工业60883万元,增长4.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0.3亿元,增长15.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26.9%,比上年提高3.8%。
    建筑业
    2017年,海阳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3亿元,同比下降2.7%。其中,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8个,同比减少2个,总产值250589万元,同比下降3.0%,利税39493万元,同比下降2.3%。固定资产投资房屋施工面积1097.7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8.02%,竣工面积653.8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8.65%。

    第三产业

    2017年,海阳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38.2亿元,增长7.7%。
    国内贸易
    2017年,海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44007万元,增长10.3%。其中城镇零售额995821万元,增长6.7%;乡村零售额1048186万元,增长13.9%。从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增速较快。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7.7%,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8.9%。
    对外经济
    2017年,海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65.65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出口51.74亿元,增长2.6%;进口13.90亿元,增长9.5%。实际到帐外资5.39亿元,增长5.9%;契约外资2.25亿元,增长22.3%。
    房地产业
    2017年,海阳市房地产业全年完成投资额352479万元,增长18.2%。
    邮电通信
    2017年,海阳市邮电业务总量为39446万元,年末,海阳市固定电话总户数2.98万户,行动电话68.03万户。
    旅游业
    2017年,海阳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019.70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78.50亿元,国内旅游收入65.91亿元,旅游外汇收入18433.38万美元,旅游商品收入22.62亿元。
    金融业
    截至2017年末,海阳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83.05亿元,比年初增加16.42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54.96亿元,比年初减少4.64亿元;住户存款275.68亿元,比年初增加19.4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07.68亿元,比年初增加43.0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36.87亿元,比年初增加28.26亿元;中长期贷款170.81亿元,比年初增加16.37亿元。
    保险业
    2017年,海阳市中保财产险保费收入9527.07万元,理赔支出6679.42万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6235.67万元,理赔支出4027.60万元。
    海阳植物园海阳植物园

    交通运输

    交通

    海阳市是胶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境内蓝烟铁路横贯东西,青威高速公路、烟青一级公路、烟凤一级公路以及青石公路、荣兰公路和309国道纵横交错;方圆120千米之内有烟台、威海、青岛三处机场和三处大型港口,境内还有海阳港以及大埠圈等渔商港口,海陆空交通方便。乘车去烟台、威海、青岛均需1小时车程,乘飞机去日本、韩国需1小时左右。丁字湾跨海大桥和烟海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根据2013年2月完成的《环渤海地区山东省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补充报告》,青岛——海阳轨道交通项目启动。
    跨海大桥跨海大桥
    海阳港
    海阳港位于海阳市临港产业园区,分为东港区和西港区,东港区由中交二航海阳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东港区及综合配套服务区工程,按双突堤双港池方案布置,划分为散杂货、滚装、液体散货、多用途和预留发展区等功能区,共形成码头岸线3635米;规划港口物流园区和临港综合配套服务区,面积12.6平方千米。
    铁路
    青烟威荣城际铁路海阳境内设海阳北站,坐落于海阳市徐家店镇204国道刘家窑北部区域。
    蓝烟铁路设有海阳站。

    运输

    2017年,海阳市公路客运量471万人,同比增长7.3%;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货运量859万吨,同比增长16.1%;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为470万吨,增长78.0%。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7年,海阳市发明专利申请55件,发明专利授权12件,有效发明专利77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末,海阳市共有高中6处,毕业生为3252人,招生2799人,在校学生8550人;国中23处,毕业生4910人,招生4336人,在校学生18860人;国小27所,毕业生4115人,招生3537人,在校学生19353人。中等职业学校(机构)3所,毕(结)业生为915人,招生996人,在校学生2881人。

    文化产业

    截至2017年末,海阳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场次150场;图书馆1个,馆内总藏量21.6万册(件);博物馆1个,藏品0.3万件(套)。有广播电视发射台1座,发射机1部,功率1千瓦,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体育事业

    2017年,海阳市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共获金牌10枚,银牌2枚。举办了第31届奥林匹克日长跑活动、2017仙境海岸·海阳国际马拉松、中国摩托艇俱乐部大奖赛(海阳站)等一系列国际国内大型赛事和活动,先后向市以上输送优秀运动员52名。

    卫生事业

    截至2017年末,海阳市各类卫生机构518个(含村卫生室),执业医师及助理执业医师1197人。

    历史文化

    方言

    海阳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胶东方言。
    海阳方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包括东村镇、留格庄乡、大辛家镇、凤城镇、南城阳乡、二十里店乡、大阎家乡、辛安乡、行村镇、大山所乡、赵疃乡,以东村镇为代表;北区包括郭城镇、高家乡、山西头乡、徐家店镇、发城镇、朱吴乡、战场泊乡、北埠后乡、泉水头乡,以郭城镇为代表;盘石店镇、小纪镇、黄崖乡部分属于南区,部分属于北区。
    南北两区,只是大致上的划分,各自的内部也不完金统一。单字音系的声调,表现得最为明显。有三个声调、四个声调及三调四值等区别。
    海阳夜景海阳夜景
    (一)三个声调。以国语的阴平为平声,上声为上声,将国语的阳平和去声合併为去声。三个声调的乡镇有东村、南城阳、留格庄、大辛家、凤城、二十里店、大阎家、辛安、大山所、行村、赵瞳、小纪、郭城、高家、山西头等,其中大阎家、辛安、大山所、行村四个乡镇,平声和上声调值相近,大阎家乡尤为明显。
    (二)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类与国语基本相同,调值不同。四个声调的乡镇有发城、战场泊、徐家店、朱吴、黄崖、北埠后、泉水头等。
    (三)三调四值。调类与第一种情况相同,仅去声中部分原属国语去声的字,有时出现两种调值。如盘石店镇驻地盘石店、东村镇的羊角沟、高家乡的北长仙、发城镇的王家山后和北埠后乡的北卧龙等。
    海阳方言有24个声母,内含一个零声母;有37个韵母。海阳方言单字音系有三个声调:平声53刚专安鹅人云,上声214古纸袄五染有急各职一,去声433盖正爱用穷床娘文局直药,上声的收尾实际不到4度,但所差极小;去声的调值不太稳定,有时较短促。

    地方文艺

    海阳大秧歌
    海阳大秧歌据现有资料可追溯到明初,兴盛时期大致在清朝中期,即雍正十三年裁大嵩卫设海阳县以后,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当地有民谣:“乡下秧歌进了城,先拜娘娘后耍景;正月十五不进城,过日来了撵出城。”说明秧歌当时已成为庆贺节日不可少的活动内容。“没有秧歌不叫年”,已成为民众的一句口头禅。
    剪纸
    海阳剪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以前妇女用金银箔片、彩色绫绢,剪成“方胜”、花鸟等图案贴与鬃角,为装饰。其剪制技巧和艺术效果是剪纸艺术的先河。宋朝时期发明造纸术,海阳民间就出现了剪纸。由于长期生产劳动以及环境的影响,广大农家妇女对自然物象的认识,加上主观情感,形成的独特的民间、民俗艺术。海阳剪纸流传至今,历经千百年久经不衰。

    风土人情

    海阳民风
    海阳市自古敦厚豪爽。《海阳县誌》(清乾隆版)载:“民多朴野,性皆犷直,犹有古风。凡有施为,质多而文少”。“憨厚老实”,是海阳人民的突出特点。《旧大嵩卫学记》载:“民俗淳朴”。至今仍保持谦虚诚实、讲求信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海阳因历史及地理关係,东、西、南、北风俗人情略有差异。
    祭祀
    海阳市民间祭祀有祭神、祀祖之分,其庙堂、供品、祭期亦各有别。“祭神”玉皇大帝,在迎正屋之墙砌一神龛,或于院中搭临时席棚,内供“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神牌;灶王,在正间东灶墙壁贴灶王神像或神牌,旁书"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对联。玉皇、灶王,皆于旧曆年关祭奠,供品均为10个插枣饽饽、两方粘糕及果品、糕点。火德真君,正月十八日祭祀;土地,二月初二日祭祀;帝,六月二十四日祭祀。供品都是10个插枣饽饽。
    祀祖
    海阳市每逢除夕,一般人家在堂屋正北挂新席,或悬祝子于席上,或摆神主在席前;大户人家则供于客舍。各族尚设小宗祠堂、合族祠堂,显官贵爵称为家庙。供品大致有三:供奉羹、饭、茶、酒、水饺、果品、糕点、饽饽、粘糕,四盘、十碗,谓之餚点供;外加生猪头、生公鸡、生当腰猪肉,谓之三牲供;不供三牲而供整猪、整羊,谓之猪羊祭。祭祀费用,(一)出于祭田;(二)由族长统一安排,依照支系义务供奉;(三)根据供品种类、形式,量力自献。解放后,祭祀之风渐被摒弃。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烧香纸、摆供品祭祀祖先的风气复兴。

    地方特产

    海阳银杏
    海阳市内20处乡镇有银杏树散生,是重点发展的土特产品之一。1996年被国家林业部确定为“海阳千亩银杏示範基地”。结果大树2700余株,主要分布在朱吴乡后庄村,小纪镇笤帚夼、前沙和西野口村,盘石店镇大庄村,泉水乡佘格庄等村。市内小纪镇、朱吴乡成为银杏生产示範基地。发城镇上上都村有古老大银杏树一株,高25米,胸径2.23米,冠幅达27米,树冠遮地面积1亩左右,树龄600余年。
    海阳大樱桃
    是甜樱桃和酸樱桃的通称,原产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中国很多地方有大樱桃生产,海阳丁家夼最为盛名。具有果大、味美、宜鲜食、适加工的特点,大樱桃有"春果第一枝"的美称。共有32个品种,主要品种有小紫、大紫、水晶、鸡心、琉璃泡、秋鸡心、那翁、红丰、早紫、晚红、毛把酸、红樱桃、烟台一号、烟台二号。
    海阳白玉黄瓜
    俗称白黄瓜,又名“梨园白”。海阳白玉黄瓜是海阳市种子站从地方品种中经过定向系统选育而成的耐热、抗病品种,已通过海阳市科委组织的鉴定,是真正的海阳的特产。植株生长势强,叶色浅绿。以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着生在第四节前后。瓜条圆筒形,粗细均匀,长18厘米左右,单瓜重200克左右。

    风景旅游

    万米海滩浴场
    万米海滩海岸曲折绵延20多千米,沙细、浪稳、坡缓、水清,是中国最好的海滩之一,海滩底质全部为沙质,沙粒均匀,是天然的海水浴场。占地面积1600亩的沿海防护林沿万米海滩海岸呈条状布局。。
    招虎山森林公园
    招虎山地处胶东低山丘陵的低山部分,属崂山山系的分支,距海阳城区8千米。招虎山是动植物王国,植被覆盖率达到92%,草木本植物600多种,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的植物14种,有狼、花面狐、金雕、中华秋沙鸭等走兽飞禽180多种。招虎山森林公园景观资源有地文、森林、水文、天象等自然景观,又有古蹟遗址、神话传说等人文景观。招虎山森林公园规划出卧龙湖景区、招虎山景区、龙门峡景区、霜叶谷景区、云顶竹海景区、山村风情区等6大景区。
    地雷战纪念馆地雷战纪念馆
    梦达寺
    梦达寺位于山东省海阳市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是少林寺下院之一。又名“东方琉璃世界”。贞观八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驾征讨高丽,途经观阳县(今海阳),夜宿此庙,梦见菩提达摩临坛,传授佛法。梦醒后,即焚香祭奠,并许下心愿,东征胜利后,拨重金扩建寺庙,题名“梦达寺”。据海阳县誌记载,梦达寺的建筑规模大,是东方佛教圣地。2005年4月经山东民政宗教事务局批准复建梦达寺。梦达寺成为海阳旅游线路“山海经”中一大景观。
    丛麻禅院
    丛麻禅院景区素称“佛教圣地”、“风水宝地”、“世外桃源”。始建于隋末唐初,历经唐、宋、元、明、清,迄今千余年,名声远扬,成为胶东着名的佛教圣地。风景区内:其东七峰摩汉、其北崮石参天、其西仙洞锁烟、其南溪水潺潺、其中茂竹参天。崮西有诺大的棋圣洞、神功仙洞、虎头驼峰、蜗牛石、求子洞、老虎洞、八仙台、苍鹰石、僧人的习武场、幸福园等景点。
    云顶自然旅游区
    位于海阳市盘石店镇大庄村西侧,占地4800亩,“望之郁然深秀”。景区内有近千种动植物,有“江北最大的竹林”500余亩。被旅游家和植物学家誉为“胶东半岛一大奇观”、“北国一大奇观”。
    亚沙水生植物园亚沙水生植物园
    千里岩
    又名千里岛、千里山。该岛由南北两座山组成,地形高而宽,中间低而窄,形似哑铃。岛长0.82千米,宽0.24千米,面积0.2平方千米。海拔90.9米,距陆地最近点海阳市凤城码头24.8海里(约50千米)。2002年1月份,省政府下文(鲁政字[2002]35号)批覆建立海阳千里岩岛海洋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多风为千里岩的一大特点。该岛附近海域水温变化于5.2—29.1℃之间,海水盐度介于30.17—38.80之间,全年海浪以风浪为主,天然景观有“仙岛旭日”、“东阳仙洞”、“天门阶”、“仙人脚痕”、“天成石屋”、“天桥吞舟”等。
    海阳市博物馆
    海阳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9月,1999年博物馆新馆落成交付使用。布展按时代顺序进行,首先举办了历史、春秋古墓葬、馆藏书画三个固定陈列。二楼为地雷站纪念馆。海阳地雷战大型纪念馆于2005年5月31日正式对外开放。地雷战纪念馆展厅面积500平方米,展览面积240平方米,展览分六大部分。展示画面200余幅,文物200余件。

    着名人物

    高出(1574年—1655年)字孩之,海阳徽村人。明万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历任曲周、卢氏两县矧县及户部主事、郎中、江南布政使司参议、山西按察使、按察副使、辽东监军道等职。
    胡文伯(1696年—1778年)字偶韩,号友仁,海阳城里人。由副贡授济南府学训导。五任同知,两任知府,一任江南苏松粮道,三任司使。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擢升安徽省巡抚,清正廉明,民称“胡青天”。死后名列国史馆《名臣列传》。

    城市荣誉

    荣誉称号
    国家园林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国家沙滩体育健身基地
    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
    中国毛衫名城
    2012中国休闲小城
    公众心目中中国和谐之城
    2010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县级)城市
    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範基地
    山东省人居环境奖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