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博新实训培训班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博新实训培训班开办于2004年,本班集中了校区部分领导、骨干教师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以专题、讨论、交流、实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训,充分体现了博学、创新、实践、精训的理念。其为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迎接未来的挑战,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经验、新途径、新模式,为学校人才的培养树立品牌做出了卓越贡献。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博新实训培训班
- 类型:教学
- 开办时间:2004年
- 培养目标:学会营造自己幸福、快乐等
简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竞争的範围迅速扩大,程度空前加剧。谁将是竞争中的胜利者?是那些占据人力资源优势的地区、国家和企业。因为经济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被称做 “ 经营之神 ” 的日本着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得好 “ 国家的兴盛在于人,国家的灭亡亦在于人,古圣先贤,早有明训;回顾古来历史,可谓丝毫不爽。经营事业的成败,不容讳言,与治国同一道理,在于人事安排是否合宜 ” 。毫无疑问,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应该成为所有大学生学习和了解的知识和技能。
为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迎接未来的挑战,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经验、新途径、新模式,为学校人才的培养树立品牌,校区于 2004 年开办了“博新实训”高级管理技能人才培训班。本班集中了校区部分领导、骨干教师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以专题、讨论、交流、实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训,充分体现了博学、创新、实践、精训的理念。
该班由西南大学副校长、荣昌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硕士生导师王永才教授任班主任,荣昌校区党工委副书记赵子华副教授及荣昌校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汉春副教授任副班主任。
举办背景
1 、以 “ 博学、创新、实践、精训 ” 作为办学理念,密切适应社会管理人才培养的新型教育培训平台。
2 、博新实训是集领导、管理、经营和创新等学科的双师型教师,以专题、项目、案例、讨论、实作等形式,通过知识点的科学组合,精心设计、规範管理的教学集合体。
3 、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经营管理高级人才。
培养目标
1 、学员在良好地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同时 , 在进入社会前接受特定的培训。
2 、满足社会对高等院校学生多方面才能的需求。
3 、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有着良好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创新型人才,能干、会干、肯乾、乾好。
4 、学会营造自己幸福、快乐、美好的梦。
教育思想与目标
1 、积极探索在校专业教育与终身(继续)教育有机结合。
2 、积极创造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与现代培训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
3 、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够承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知识、综合管理技能和领导艺术的实践性、创业性的综合素质高的套用型人才 。
教学方法与计画
1. 通过引进新的培训课程,拓展学生思维和视野,提升价值观;通过与企业领导交流,激发创业潜能。
2. 通过专业技术教育,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传授和管理能力训练,以及通过领导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和领导能力训练, 培养精通畜牧兽医专业技术特色 ,具有管理大中型饲料厂、兽药厂、养殖场的科学技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较高经营领导能力的创业型人才。
3. 引进新的诱导题目研究型教学方法和 CBE 教育模式,探索最新教学方法和成果在学校教育中的套用,带动学校新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养成 。
4. 有效总结和评估,确保教学质量,加强宣传和推广,创建 “ 博新实训 ” 新的教育品牌和教育平台。
培训时限
一学年度,总计 100 学时(其中理论 40 学时、讨论 30 学时、实作 30 学时)。
培训对象
校区三年级在校学生,按照一定的选拔程式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参与。
课程设定
1、根据培训班培养目标,同时充分考虑与现有教学体系的有效对接,本培训班课程设定由四个模组组成。包括思维训练、技能训练、企业管理、领导学等。
2、根据现有教学体系和教学计画,有效组织培训班。
管理制度
1 、设立班主任,聘请学校副校长王永才教授担任本班班主任。
2 、分组并建立班委,提倡班级自主管理。
班规
1. 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
2. 勤奋刻苦,克服惰性,全力以赴完成各项任务。
3. 要有谦和开放,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和敢打必胜的信念。
4. 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竞争。
5. 戒骄戒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6. 自尊、自强、诚实守信
7. 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善于总结,取长补短,完善 自我。
8. 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种讨论、专题讲座、集体活动,保持课堂应有的氛围。
2. 勤奋刻苦,克服惰性,全力以赴完成各项任务。
3. 要有谦和开放,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和敢打必胜的信念。
4. 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竞争。
5. 戒骄戒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6. 自尊、自强、诚实守信
7. 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善于总结,取长补短,完善 自我。
8. 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种讨论、专题讲座、集体活动,保持课堂应有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