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龙Ⅲ
“海龙Ⅲ”是在中国大洋协会组织下、由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开发的勘查作业型无人缆控潜水器,也是中国“蛟龙探海”工程重点装备。它最大作业水深6000米,具备海底自主巡线能力和重型设备作业能力,可搭载多种调查设备和重型取样工具。
2018年4月4日18时30分—5日0时15分,“海龙Ⅲ”执行2018年综合海试任务的“大洋一号”科考船入水,下潜到4266米深、离海底3米的近底位置,传回海底画面并完成标识物投放,随后进行了航行等试验,返回母船“大洋一号”甲板。
2019年4月9日,“海龙III”在西南印度洋洋中脊龙旂热液口成功完成本站下潜任务,最长连续近底观测作业6个小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海龙Ⅲ
- 研发: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
- 作业水深:最大6000米
- 试验时间:2018年3月25日
设备功能
“海龙Ⅲ”最大作业水深6000米,具备海底自主巡线能力和重型设备作业能力,可搭载多种调查设备和重型取样工具。

深水试验
2018年3月25日上午,中国“海龙Ⅲ”潜水器由“大洋一号”科考船搭载,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首次深水试验,抵达1690米深的海底。
2018年3月25日5时20分许,“海龙Ⅲ”从母船“大洋一号”入水,进行2000米级深水试验,潜水3个小时后抵达1690米深的海底。潜水器拍摄到海山结壳,相关设备也完成了规定动作,随后成功回收到“大洋一号”甲板。
综合海试科考队还将择机对“海龙Ⅲ”进行4000米深水试验。
“海龙Ⅲ”首次深水试验搭载了岩石切割工具、取样机械手等多种设备。海试过程中,潜水器及各种设备运行良好,技术状态稳定,试验目标顺利实现。
2018年4月4日18时30分,“海龙Ⅲ”从正在执行2018年综合海试任务的“大洋一号”科考船入水,加挂浮球后开始下潜;21时24分,监控系统显示,“海龙Ⅲ”下潜到4266米深、离海底3米的近底位置,传回海底画面并完成标识物投放,随后进行了航行等试验;5日0时15分,“海龙Ⅲ”回到母船“大洋一号”甲板。
2019年4月11日4月9日凌晨01:00,“海龙III”在西南印度洋洋中脊龙旂热液口成功完成本站下潜任务,总计下潜3次,最长连续近底观测作业6个小时,採集大型底栖动物、洁净海水、底栖鱼类、深海沉积物等多种样品,并进行了多种原位参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