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公众气象服务产品

公众气象服务产品

社会需求推动公众气象服务飞速发展,公众气象服务的内容不断丰富,包括天气监测预报警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气候服务、农业气象服务、环境质量预报以及气象科普等,主要是及时向公众提供高辰然灾害性天气、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服务,提供覆盖面广的公众生活工作、出行、医疗健康等多样化服务,开展公众关心的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和实况监测资讯服务,为提高公众气象意识及防灾减灾知识提供利普宣传服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公众气象服务产品
  • 外文名: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products
  • 产品1:实况类服务产品
  • 产品2:预报类产品
  • 产品3:气候类产品
  • 产品4:气象谘询类产品

简介

社会需求推动公众气象服务飞速发展,公众气象服务的内容不断丰富,包括天气监测预报警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气候服务、农业气象服务、环境质量预报以及气象科普等,主要是及时向公众提供高辰然灾害性天气、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服务,提供覆盖面广的公众生活工作、出行、医疗健康等多样化服务,开展公众关心的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和实况监测资讯服务,为提高公众气象意识及防灾减灾知识提供利普宣传服务。

公众气象服务的内容

(1)灾害性天气、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服务。高频次地及时向公众提供颱风、暴雨、雷暴、冰雹、寒潮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信息。以图、文、视频并茂,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描述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使广大公众能及时获得各类灾害性天气气候信息,及其演变、发展过程,提前採取有效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灾害与不利天气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2)面向公众生产生活的多样化气象服务。开展与公众工作、出行、健身、医疗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如人体舒适度指数、紫外线指数、风寒指数、花粉浓度、中暑指数。提供空气品质、污染物汇聚、扩散的预报预测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和生活指导服务。与医疗卫生部门联合开展疾病发生、流行的气象条件分析和预报服务。
(3)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和实况监测资讯服务。提供乾旱、颱风、暴雨、高温、大风、雪灾、冰雹、沙尘暴、大雾、低温冷害、雷电等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分析服务,对洪涝、山洪、风暴潮、山体滑坡、浜石流、森林(草原)火灾、荒漠化等次生和衍生灾害以及磁暴、太阳耀斑等空间天气灾害的监测预报服务,及时向公众提供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影响、跟蹤评估、防御措施和应对建议等服务,使公众能及时方便袋得到所关心的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报预警与实况监测资讯。
(4)气象科普服务。採取多种方式传播气象知识,通过发布公众关心的重大天气、气候、环境和气象事件信息及气象新闻等,传播和普及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等科学知识。加强对公众气象知识、防灾减灾的培训,增强公众科学套用气象产品的意识和能力。

实况类服务产品

一般包括天气实况(包括天气现象、气压、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向、风速、云量、大气成分等)监测产品、卫星云图监测产品、雷达监测产品、酸雨监测产品、雷电监测产品等,以及对暴雨、雷暴、冰雹、大风、大雪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地域及强度的监测和跟蹤服务,以及因灾害性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如土石流、山体滑坡、洪涝和积涝、森林草原火险、电线结冰、道路覆冰等的监测。
一般可直接在各种媒体上发布,也可根据对各种天气实况观测资料,加工成关于气象要素和相关气象灾害的种类、出现的地点、时间和强度的图示性描述产品。

预报类服务产品

主要是发布基于各种观测资料集成融合、数值预报产品、动力统计释用预报产品或预报员在数值预报和解释套用产品的基础上,套用各种技术方法和经验所作的综合预报产品。一般包括临近(0~2小时)、短时(0~12小时)、短期(1~3天)、中期(4~10天)、延伸期(11~30天)、长期(30天以上)天气预报。

气候类服务产品

主要是对大气环流分布特徵、发生的气候异常和极端气候事件及其灾害进行综述回顾,给出相应的影响评价,提供相应的服务。一般包括年度气候公报、重要气候公报、气候系统监测公报、月(季、年)气候评价、月(季、年)气候预测和气象灾害年鉴等。

气象灾害预警类服务产品

主要包括製作发布的针对颱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高温、乾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气象灾害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等服务产品,以及公路、铁路、水运、航空、旅游、卫生、通信等领域的气象预警服务产品。

环境预报类服务产品

主要是指结合公众需求,利用基本天气及气象要素和相关灾害监测与预报产品,藉助科学合理的统计学关係或机理模型技术,模拟计算或诊断分析得到的气象指数类服务产品。一般包括空气品质预报,以及生活、健康、旅游、交通等各类气象指数产品。

气象资讯类服务产品

围绕当前天气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及气象灾害防御的需求,依靠中国气象频道和中国天气网驻各省(区、市)气象部门的记者站以及气象信息员,及时製作发布天气新闻、原创文章等,分析天气对与公众生活、出行的等方面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防御对策和建议,供公众选择和参考。
中国气象频道《风云快报》就是全天多次滚动更新,以预报与新闻资讯为一体的实用型服务性节目,为防灾减灾、服务经济、服务生活提供最新的全国天气预报、最快的气象新闻报导,是中国气象频道面向公众发布预警预报信息第一平台。中国天气网天气要闻频道根据每日重点天气,发表原创文章,分析天气影响,提出对策和建议,截至2009年底已经发表原创文章15600余篇,平均每天发表50篇文章。

专题类服务产品

在遇到突发重大事件和高影响天气事件时,围绕一个主题,独家地、集束地、专门地、深度地製作气象科普专题节目,供电视、网站、手机等媒体播放!或製作网站专题,全面报导事件影响的来龙去脉以及相关影响等。
在製作气象科普专题电视节目时,要很好对把握客群定位和内容定位;注意把握气象知识的深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处理好知识的实用性和节目的可视性之间的关係内容较多时可以划分多集或多个系列,但主线要清楚,要在集与集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繫,并注意形式、表现手法和风格的一致性。
目前,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影视集团巳製作生产了包括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象科普、气象与社会等四个系列节目2000余集,建成了国内最大的气象科本专题片和纪录片库。气象科普节目製作理念、选题内容、製作水平、技术含量都有了较大的进步,科普节目质量不断提高。在2008年初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製作的《道路结冰》、《冻雨》、《暴雪》科普短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中央电视台还专门发来感谢信。中国气象频道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还特别赶製了《地震自救互救》、《悬空寺不倒之谜》,以及3集《应对地震灾害》等5个科普专题片,在中国气象频道内滚动播出,强化公众对地震避险等常识的认识和运用。
在製作网站专题服务时,要考虑面向特定的读者群,不仅在选题上要有特色,在表示形式和製作也要有特色。如中国天气网的专题服务密切关注所有影响的颱风、暴雨、寒潮等灾害性天气过程,专题栏目通常包含了最新动态、特别推荐、热点报导、图片新闻、背景资料、防御措施、延伸阅读等小栏目,关注灾害性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的预警、预报和实况信息的实时播报结合防灾减灾科普知识,适时宣传灾害防御措施,并邀请气象专家对事件深入剖析。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