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层地震
浅层地震(shallow earthquake),是指地震震源在地球深度30至70公里发生的地震,余震多,破坏力大。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浅层地震
- 外文名:shallow earthquake
- 定义:地球深度30至70公里发生的地震
- 极浅层地震:0~30公里的震源深度
简介
(),具体是指在,另外,将称为,也划为浅层地震範畴。
浅层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2.5%,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其中,震源深度在30公里以内的占多数,是地震灾害的主要製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这种地震的影响範围可以广达700至800公里以上,造成严重伤亡的机会比较大。
相关概念
地震震源深度在0~30公里者称为极浅层地震(very shallow earthquake)。
在31~70公里者称为浅层地震( shallow earthquake)。
在71~300公里者称为中层地震(intermediate earthquake)。
在301~700公里者称为深层地震(deep earthquake)。
分布特徵
浅层地震分布範围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
实例
汶川余震
地球上浅于3公里的地震非常罕见,但在汶川地震的余震区东北段,有相当多浅层地震,接近地球的表面。还有一些地震地表根本看不见。如,2008年8月5日汶川即有6级地震,发生在地面没有破裂的地方,却非常浅。对于浅层地震,研究人员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就能看见。但在汶川地震前,浅层地震学术界极少发现。
地表1公里处地震
西班牙东南部穆尔西亚自治区2011年5月11日连续发生两次地震,造成8人死亡,至少167人受伤。楼房建筑大面积损坏。西班牙此次发生的地震震源深度仅有1公里,属于浅层地震,虽然震级并不太高,但却能造成较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