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进口徵税

进口徵税

进口关税指进口国海关对从外国进入本国的货物和物品徵收的一种关税。是关税中最主要的一种。进口税在外国货物输入关境或国境时徵收,或者外国货物从自由港、自由贸易区或保税仓库中提出运往国内市场销售,办理通关手续时徵收。由于世界各国所徵收的关税大多採用这种税,所以国际上通常所称关税或国际关税协定,国际关税谈判所指的关税,一般均指进口税。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进口徵税
  • 外文名:Import tax
  • 别称:进口关税
  • 本质:税种

意义

徵收进口税,可以增加进口货物成本,削弱其在进口国市场的竞争能力,保护进口国商品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因而,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进口税一直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和公认的保护手段。一方面它具有调节本国市场需求、调节市场价格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作用。另一方面它也能成为关税壁垒,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使本国被保护的企业产品产生依赖性,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的开拓和竞争能力。

分类

由于徵收进口税的目的和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各种名目的进口关税。例如,保护关税、财政关税、协定关税、国家关税、特惠关税、互惠关税、报复关税、反倾销关税、反贴补关税等。若按进口税标準划分,又有複合关税、选择关税、滑準关税、差价关税、平衡关税等徵税方法。进口税除在税则中规定的正税外,有时还徵收进口附加税。
一般进口税主要可分为最惠国税和普通税。前者适用于与该国签有最惠国待遇原则贸易条约(或协定)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商品;后者适用于与该国没有签订上述条约(或协定)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商品。最惠国税率比普通税率要低,税率差幅则往往很大。例如,美国对绸缎进口,最惠国税率为11%,普通税率为6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大多数国家加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或签订了双边贸易条约或贸易协定,相互提供最惠国待遇,享受最惠国税,因此,正常进口税通常就是指的最惠国税。资本主义世界的所谓关税壁垒即高额进口税。在市场问题尖锐化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时期,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竞相提高进口税,高筑关税壁垒,进行激烈的关税战。

中国的进口税

中国徵收的关税主要也是进口税。在进口关税税则中,每个税目同时列有普通税率和最低税率两栏。最低税率的徵税对象是那些产自与中国订有关税互惠条款的贸易条约或协定的国家的进口货物。普通税率的徵税对象则是产自与中国没有签订互惠条款的贸易条约或协定的国家的进口货物。普通税率略高于最低税率。
中国自汉、唐至清前期,海关税基本属于朝贡性质。近代中国关税始创1684年,设有粤海、闽海、浙海、江海等四个海关,对进出口货物接货价贵贱比例徵税。自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关税丧失自主权。1843年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凡进口、出口货物,均按“海关则例”议定税率从价值百抽五。以后税率多有重议,除部分商品外,大部分进口货改从价为从量计税。
北洋政府在帝国主义列强干预下,沿用清末关税制度。1922年,因银价下落,经外国列强同意,改为按上海1921年至1922年间6个月平均批发市价为计税价格,仍按5%计征。
1928年,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固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自1929年2月1日施行。1931年,实行固定税则,税目分为16类647目;税率分为12档,最低为5%,最高为50%.1934年修订税则,税目有16类672目,税率为15档(包括免税档在内),最低为5%,最高为80%.抗日战争爆发后,为调整进出口贸易,统制进出口货物,制定了战时夫税政策,对医药、交通器材等实行减免税;日用必需品按原税率的1/3徵收;奢侈品与非必需品则禁止进口。战后税则恢复1934年旧制。1946年8月,国民政府重新修订关税税则,对进口货物分别实行免税、减征、重税和寓禁于徵的进口税政策。战后美国加强对华全面渗透,课取在华种种减免进口税特权或优惠。例如,1947年10月,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参加国际关税与贸易一般协定》,规定对美货减免进口税的达110种。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