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和四十八藩镇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712~756)时期,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其中特别是北方诸道权力的集中更为显着,经常以一个人兼任两三镇节度使,王忠嗣曾担任陇右、河西、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安禄山曾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抵御叛军进攻,军镇制度扩展到了内地,最重要的州设立节度使,指挥几个州的军事﹔较次要的州设立防御使或团练使,以扼守军事要地。于是在今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出现不少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等大小军镇。后来又扩充到全国,到元和年间(806-820)形成四十八藩镇的局面。长期割据的只有河北三镇(魏博节度使、成德军节度使、卢龙节度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元和四十八藩镇
- 外文名:And forty-eight Yuan Dynasty
- 朝代:唐朝
- 分布:全国
- 作用: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
- 创始人:唐玄宗李隆基
简介
元和年间约有四十八藩镇:
藩镇分布以唐玄宗时期,划分天下州县的十五道为依据。
关内、京畿二道
节度使有7:
渭北节度使(鄜坊)(治鄜州、今陕西富县)
邠宁节度使(治邠州、今陕西彬县)
振武军节度使(治单于都护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南)
凤翔节度使(治凤翔府 今陕西凤翔县)
夏绥节度使(治夏州 今陕西靖边县白城子)
朔方节度使(治灵州 今宁夏灵武西南)
泾原节度使(治泾州、今甘肃泾川北)。
(都)防御使有3:
丰州都防御使(治丰州天德军 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
同州防御使(治同州 今陕西大荔)
潼关防御使(治华州 今陕西华县)。
山南东西二道
节度使有3:
山南东道节度使(治襄州 今湖北襄樊襄阳区)
山南西道节度使(治兴元府 今陕西汉中)
荆南节度使(治江陵府 今湖北荆州)。
都防御使有2:
金商都防御使(治金州 今陕西安康)。
夔州都防御使(治夔州 今重庆奉节)
剑南道
节度使有2:
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梓州 今四川三台县)
剑南西川节度使(治成都府 今四川成都)。
江南三道
(黔中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
节度使有0
观察使有8:
黔州观察使(治黔州 今重庆市彭水县)
湖南观察使(治潭州 今湖南长沙)
福建观察使(治福州 今福建福州)
江西观察使(治洪州 今江西南昌)
宣歙观察使(治宣州 今安徽宣城)
浙西观察使(治润州 今江苏镇江)
浙东观察使(治越州 今浙江绍兴)
鄂岳观察使(治鄂州 今湖北武汉武昌区)。
淮南道
节度使有1:
淮南节度使(治扬州 今江苏扬州东北)。
岭南道
节度使有1:
岭南节度使(治广州 今广东广州)。
经略使有4:
安南经略使(治交州 今越南河内)
桂管经略使(治桂州 今广西桂林)
容管经略使(治容州 今广西容县)
邕管经略使(治邕州 今广西南宁)。
河南、都畿二道
节度使有6:
宣武军节度使(治汴州 今河南开封)
武宁军节度使(治徐州 今江苏徐州)
忠武军节度使(治许州 今河南许昌)
平卢节度使(治青州 今山东青州)
天平军节度使(治郓州 今山东东平西北)
义成军节度使(治滑州 今河南滑县东南)
都防御使1:
东都畿都防御使(治河南府 今河南洛阳东)
观察使2:
兖海观察使(治兖州 今山东兖州)
陕虢观察使(治陕州 今河南三门峡西南)。
河北道
节度使有6:
河阳节度使(治怀州河阳县 今河南洛阳东北黄河北岸)
魏博节度使(治魏州 今河北大名县)
成德节度使(治镇州 今河北正定县)
横海军节度使(治沧州 今河北沧州东南)
义武节度使(治定州 今河北定州)
卢龙节度使(治幽州 今北京市西南)
河东道
节度使有3:
河中节度使(治河中府 今山西永济蒲州镇)
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府 今山西太原)。
昭义节度使(治潞州 今山西长治)
注释:陇右道安史之乱后陷没吐蕃,所属藩镇不在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