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大气密度

大气密度

大气密度

大气密度(atmospherie density)是指单位体积大气中含有的空气品质或分子数目。 前者称质量密度(简称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后者称分子的数密度,单位为m3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大气密度
  • 外文名:atmospheric density
  • 释义:单位容积的大气质量
  • 条件:标準状况
  • 别名:空气密度

概念

大气密度(atmospherie density)是指单位体积大气中含有的空气品质或分子数目。 前者称质量密度(简称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后者称分子的数密度,单位为m3
大气质量密度取决于气温、气压和空气湿度,通常不是直接侧得,而是经计算求出的。其数值随高 度按指数律递减。我们周围的空气密度在标準状况(0℃(273k),101KPa)下为1.293 g·L-1。海平面高度的大气密度标準值为1.2250千克每立方米。
大气密度是决定物体在大气层中运动时所受空气动力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在空气中飞行的各种飞行器有重要影响。

大气密度分布

热层大气密度

热层大气密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低地球轨道太空飞行器的轨道和姿势。
太阳活动和磁暴通过极区加热对热层大气密度有影响。即使在平静期,极区加热也会对均热层密度产生明显的影响,该影响具有很强的经向变化特 征。这些变化特徵是全球性的,并且在地磁平静条件下(AP<10)两个高度上的变化特徵相类似。日平均热层密度的最大相对经向变化出现在两个半球的冬至附 近。正的密度峰值时常位于磁极点处,高密度区域向低纬度方向扩展甚至延伸到另外一个半球。这种扩展向西倾斜,但它主要局限在磁极点所处的经度区域。
因此, 日平均热层密度的相对变化有很强的季节变化特徵,并且在中高纬呈现出年变化,在赤道附近呈现出半年变化。结果说明极光区内的磁层源区加热很有可能是形成所 观测到的经向分布结构的原因。此外,日平均热层密度的相对经向变化具有南北半球不对称性,并且在南半球比较显着。

密度表

绝对压力
空气温度
空气密度
绝对压力
空气温度
空气密度
Mpa
摄氏度
kg/m3
Mpa
摄氏度
kg/m3
0.1
25
1.1691
1.4
25
16.367
0.2
25
2.3381
1.5
25
17.537
0.3
25
3.5073
1.6
25
18.706
0.4
25
4.6764
1.7
25
19.875
0.5
25
5.8455
1.8
25
21.044
0.6
25
7.0146
1.9
25
22.213
0.7
25
8.1837
2.0
25
23.382
0.8
25
9.3528
2.1
25
24.551
0.9
25
10.522
2.2
25
25.720
1.0
25
11.691
2.3
25
26.889
1.1
25
12.860
2.4
25
28.058
1.2
25
14.029
2.5
25
29.228
1.3
25
15.198

换算公式

根据pV=nRT,其中T为温度(单位K),p为压强(单位atm),所以空气密度:
空气密度=1.293*(实际压力/标準物理大气压)*(273/实际绝对温度),绝对温度=摄氏温度+273
通常情况下,即20摄氏度时,取1.205kg/m3

测定实验

材料
大气密度测定实验大气密度测定实验
带阀门的塑胶容器或玻璃容器,打气筒,烧杯,水槽,量筒,天平。
实验步骤
1.把容器的阀门打开,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到一定程度后停止打气,关上阀门。用天平称出容器的质量。
2.如右图所示,把一只装满水的大烧杯倒扣在水槽中(实验时可先将烧杯没入水槽中,然后将烧杯翻转,使其底部向上)。将接在容器上的管子另一端放在烧杯下面,打开阀门将容器中的压缩空气缓缓地放一部分到烧杯中,同时调节烧杯的位置,使杯中空气的体积约为杯容积的3/4,且杯内外的液面相平。关闭阀门并在杯上记下这时水面的位置(用一根橡皮筋套在杯上即可)。
3.称出放出一部分气体后容器的质量。两次质量差就是放到烧杯中的空气的质量。
4.将烧杯从水槽中取出,装水至橡皮筋所示的位置。用量筒测出烧杯所盛水的体积,即为烧杯内空气的体积。
5.由公式ρ=m/V可求得在此时的大气压强和温度下空气的密度。
注意事项
1.由于空气的密度与压强有关,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时,务必要使烧杯内外的水面相平,这样才能保证杯中空气的压强和环境空气的压强相同。
2.由于容器中盛的是压缩空气,所以放气时一定要缓慢,防止气体冲到烧杯外面。
3.本实验显然也说明了空气有质量。

新发现

2013年3月19日,来自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研製出了一种超轻材料,这种被称为“全碳气凝胶” 的固态材料密度仅为每立方厘米0.16毫克,是空气密度的六分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
全碳气凝胶全碳气凝胶
气凝胶是半固体状态的凝胶经乾燥、去除溶剂后的产物,外表呈固体状,内部含有众多孔隙,充斥着空气,因而密度极小。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将含有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种纳米材料的水溶液在低温环境下冻乾,去除水分、保留骨架,成功刷新了“最轻材料”的纪录。
此前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是由德国科学家在2012年底製造的一种名为“石墨气凝胶”的材料,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18毫克。

约8立方厘米的“碳海绵”立在桃花花蕊上约8立方厘米的“碳海绵”立在桃花花蕊上
全碳气凝胶的构造类似于碳海绵,哪怕将一个马克杯大小的气凝胶放在狗尾草上,纤细的草须也不会被压弯。
虽然看上去脆弱不堪,但全碳气凝胶在结构韧性方面却十分出色,它可以在数千次被压缩至原体积的20%之后迅速复原。此外,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收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有机溶剂,而“全碳气凝胶”的吸收量可高达自身质量的900倍。
这一研究成果已于2月18日线上发表在《先进材料》期刊上。全碳气凝胶将有望在海上漏油、净水甚至净化空气等环境污染治理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