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者主义
消费者主义也称消费者运动、“消费者利益主义”。指消费者为维护自身利益而组织发起的一系列斗争活动。其起因和背景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些工商企业为牟取暴利,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并进行虚假宣传,欺骗顾客,肆意损害消费者利益。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消费者纷纷成立常设领导机构,通过广泛宣传、调查真相、抗议、控诉甚至发动拒购和销毁商品等方式,向侵害消费者利益的厂商施加舆论、经济和法律上的压力。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消费者主义
- 外文名:Consumer doctrine
- 别名:消费者运动、“消费者利益主义”
- 目的:维护自身利益
消费者主权
消费者主权理论之根据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里,经济体系的主导者是消费者的需求。以生产为手段,以消费者的需求获得满足为目的,这便是消费者主权理论之根据。
消费者主理论
强调消费者应被适当而正确的告知和保护,以对抗不公平或误导性的市场交易;并防止市场权力的滥用、独占或不公平竞争行为。
消费者权利
依前世界消费者组织联盟之主张,消费者应获得保障之权利有以下八种:
1. 获得维持生命所需基本物质供应的权利
2. 安全不受伤害的权利
3. 明了事实真相的权利
4. 选择的权利
5. 求偿的权利
6. 意见被尊重的权利
7. 清洁之生活环境的权利
8. 获得充分消费资讯与消费者教育之权利
消费者主权受伤害之现象
在消费者主权理论之下,消费者决定一切的经济活动。但事实上,在今日自由经济制度的社会里,普遍存在着消费者主权严重受到侵害的现象。在经济独占、广告、定型化契约等的强大压力下,消费者大部分的消费行为,只能配合生产者的方便与利益,做有限度的购买与否的选择而已。所谓的主权,早已从消费者移转到生产者之手。
消费者主权受伤害之原因
1. 生产者缺乏职业道德。
2. 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之产品与服务,对于人和环境之影响,非短时间所能判明;生产与交易之过程迂迴曲折,分工细密,手续繁多,使弊端易于隐藏,而责任难以追究。
3. 大财团依靠雄厚的经济力,左右了行政机构、民意机关、高层决策者和媒体,获取不当的利益。
4. 政府本身与政党为了政权的攘夺与利益之卫护,做出许多伤害消费者权益的决定,不仅侵犯了当代消费者的权益,还延续到以后若干世代。
消费者权益保护之责任
1. 消费者本身:是否积极关怀与主动争取。原则上今日消费者之权益系消费者运动的先驱者努力争取的结果:事实上政府才是一个国家最有力的消费者
保护机构,必须主动肩负起保护消费者的责任。
2. 企业:加强专业伦理的观念及培养职业道德的良知。
3. 积极立法保护与加强政府的监督之则
消费者义务
消费者于其权利获得保障之同时,亦须善尽消费者之义务。依前世界消费者保护组织联盟之主张,消费者应尽之义务有以下五项:
1. 认知义务
2. 抗争义务
3. 团结义务
4. 关怀义务
5. 环保义务
消费者保护运动
(A)消费者保护运动之组织与发展:
1..西元一九三六年美国成立消费者联盟,为今日消费者保护组织之滥觞。
2.西元一九八四年联合国大会根据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之决议案,通过世界消费者保护纲领,以促进公正、公平、合理之经济及社会发展,作为全球各国推动消费者保护运动之共同目标。至此,消费者保护运动已蔚为世界之潮流。
(B)消费者关切範围之发展
1. 早期:消费者运动集中在产品的安全,尤其是食品和药品的安全;再逐渐扩及于其他有形之商品。
2. 晚近:关切之範围已扩大,由有形而无形,由产品而服务,由人身而环境。
消费者保护措施
加强立法保护,为现代国家之共同趋势。
1. 在立法方面最大的改变在于立法之精神,实现社会正义、保护弱势国民、坚持诚信原则、承担绝对责任。
2. 在司法方面则採取转换举证责任,对于适用法条之解释不再拘泥于文字,而倾向于秉持立法之精神;在诉讼程式上则简化诉讼手续,设立消费者法庭,允许集体诉讼与代理诉讼,使法益之公平得以落实。
3. 对于弱势地位者特别保护:
对于妇女、老人、儿童、残疾者、低所得者的权利都给予适当的尊重,扬弃传统施恩的想法,转变为保障人权的关念。
绿色消费者主义
(一)1991年世界消费者组织联盟通过「绿色消费主义」决议案:要求全球消费者一体奉行。其主要内容有六项原则:
1. 减量消费。
2. 多次使用。
3. 循环再生。
4. 符合生态主义。
5. 符合经济性:原料要清洁,製程不可以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避免物种灭绝。
6. 尊重平等原则:要保障人权,不歧视任何属性的个人或民族,对其他生物也要平等对待。
(二)欲达到消费者能成为充实圆满的生活者这一目的,最主要的途径在于教育。消费者教育有六大特质:
1. 全民教育。
2. 终生教育。
3. 整体教育:是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及文化的,将生活与环境视为一体。
4. 整合教育:非一门课程、一个学科,而是融合于所有学科与活动之中。
5. 价值教育:不单是一种知识而已,而是一种人生观、人生态度、价值与理想、人格的塑造。
6. 实践教育:以行动来体现,将知识转换为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