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带人生(亚历山大·马斯特斯创作传记文学)
2005年,在浪漫的剑桥,作家亚历山大·马斯特斯却为一个“最不浪漫”的社会底层人士撰写了一本非同寻常的传记——《倒带人生》。
传记的主角斯图尔特·肖特是抢劫犯、流浪汉、吸毒者,是以亲生儿子做人质的劫持者,是各个监狱的常客,他的一生中充满暴力、狂怒和迷离,却也时常闪烁着智慧与灵感。
本书採用了倒叙手法进行书写,斯图尔特一步一步把自己的人生“倒带”回去,亚历山大负责帮他整理,是什幺改变了斯图尔特的一生,把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可能性彻底抹杀掉。
《倒带人生》是其处女作,该书荣获《卫报》“第一书奖”,并被英国广播公司製作成电影,由汤姆·哈迪和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剧中角色。
基本介绍
- 书名:倒带人生
- 又名:Stuart: A Life Backwards
- 作者:(英) 亚历山大·马斯特斯
- 原版名称: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9787020106226
- 页数:362
- 定价:34.00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2-1
- 装帧:平装
- 译者:吴文忠
内容简介
一段迷乱、疯狂的流浪岁月,一段温情、意外的特殊情谊
《每日电讯报》“定义二〇〇〇年代的百本图书”之一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汤姆·哈迪主演的同名电影原着
暴力、疾病、监狱
游民、疯子、父亲
斯图尔特不喜欢我的手稿。
他要的是畅销书,是汤姆·克兰西写的那种。
“你要反过来写。把它写得像个谋杀案之谜。是什幺将我这个少年谋杀了?明白不?你要倒过来写。”
所以,我不得不重新创作关于斯图尔特·肖特的故事,用倒叙的方式写这个盗贼,这个挟持人质的歹徒,这个精神病患者,这个反社会的街头流浪汉,写我如何像侦探一样去调查二十一世纪初英国杂乱无章的最底层人士怎样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这个人的一生十分重要。
作品目录
译者序 | 1
0 | 1
1 | 9
2 | 18
3 | 26
4 | 39
5 月桂树街2号:二十九岁 | 45
6 | 61
7 ……精神变态者!二十九岁 | 68
8 | 75
9 驾车撞商店抢劫及其他苦活儿:二十四岁 | 95
10 | 105
11 愤怒年代:二十五至二十九岁 | 117
12 难以启齿的罪行:二十岁 | 139
13 懦弱:二十至二十四岁 | 145
14 | 154
15 | 175
16 | 192
17 滑稽的日子:十五至二十一岁 | 201
18 | 224
19 大胆少年:十至十五岁 | 232
20 | 255
21发现暴力:十至十二岁 | 269
22 | 280
23 性:十二至十五岁 | 307
24 被遗忘的年月:零至十岁 | 322
25 | 336
后记 | 349
致谢 | 353
附录一:讣告 | 357
附录二:一位老师的来信 | 360
0 | 1
1 | 9
2 | 18
3 | 26
4 | 39
5 月桂树街2号:二十九岁 | 45
6 | 61
7 ……精神变态者!二十九岁 | 68
8 | 75
9 驾车撞商店抢劫及其他苦活儿:二十四岁 | 95
10 | 105
11 愤怒年代:二十五至二十九岁 | 117
12 难以启齿的罪行:二十岁 | 139
13 懦弱:二十至二十四岁 | 145
14 | 154
15 | 175
16 | 192
17 滑稽的日子:十五至二十一岁 | 201
18 | 224
19 大胆少年:十至十五岁 | 232
20 | 255
21发现暴力:十至十二岁 | 269
22 | 280
23 性:十二至十五岁 | 307
24 被遗忘的年月:零至十岁 | 322
25 | 336
后记 | 349
致谢 | 353
附录一:讣告 | 357
附录二:一位老师的来信 | 360
作品影响
该书曾荣获2005年度“卫报首作奖”(Guardian First Book Award)、2006年度“霍桑登文学奖”(Hawthornden Prize),入围2005年度惠特布莱德奖—传记类。2009年11月13日英国的《卫报》上刊登了“定义二十一世纪头十年的百本图书”书单,其中这本专为流浪汉撰写的传记——《倒带人生》赫然在榜。
近年来,英国很多中学已经将该书列入语文大纲。
2006年英文亚马逊编辑十大首选传记类好书。
作品评价
1)一部充满苦涩的滑稽作品。——《卫报》
2)这是我读过的最优秀也是最动人的传记作品之一。相比其他的传记作品,该书提出了当代一些十分急切的关于人类生存条件的问题。——《星期日泰晤士报》米内特·马林
3)亚历山大·马斯特斯的处女作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该书读起来令人震撼,充满了人间真情,耐人寻味,并且独闢蹊径。——《星期日电讯报》安妮·奇泽姆
4)《倒带人生》标誌着一种完全新颖独特的天才写作风格的诞生……它理所当然应该成为畅销书……书中内容妙趣横生,语言描述幽默不凡,人性的错误和恐怖事件处理得惟妙惟肖……一部杰作……马斯特斯具有大师的风範。——《标準晚报》梅拉尼·麦格拉夫
5)既滑稽又新颖,真是令人震撼的一部书……读到卷尾我早已泪奔,但是书中的内容也常常让我忍俊不禁。高超的写作手法。——《时尚杂誌》黛茜·加内特
6)一部卓越的传记。自从约翰希利的《草坪上的流浪生活》(The Grass Arena) 问世以来,还没有哪一部作品能够将流浪生活如此坦诚、如此发人深省地呈现给读者……令人难忘地打动人心。十分具有感染力。——《星期日泰晤士报》蒂姆洛特
7)这是我所读过的最棒的作品之一,也是自从W. H。戴维斯1908年的《一个超级流浪汉的自传》(Autobiography of a Super-Tramp)问世以来对英国流浪汉最充满感情的描述,但是相比之下却滑稽得多的多。——《星期日独立日报》
8)亚历山大氠斯特斯给我们带来了惊喜……我毫不犹豫地向读者推荐这部书。人人都应该读这本书。所有参与帮助流浪汉工作的人都要读这本书,从而认可在帮助各地流浪的斯图尔特们的工作中所获得的成功和在困难中的绝望。——《屋顶》,英国社会救助服务组织“避风塘”所办杂誌
9)了不起的传记大作。对博爱十分具有新意的讚美……这位作家知道什幺时候并且如何打出重拳,效果就像连续打出了KO组拳一样精彩纷呈……马斯特斯惟妙惟肖地掌握了斯图尔特讲话的特点和节奏。——《苏格兰人》
“这部传记非比寻常……马斯特斯展示了大师的风範,将人物之间的对话和抖包袱的火候体现得尽善尽美……写得太好了,必须是一部必读书!——《泰晤士文学增刊》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马斯特斯(Alexander Masters, 1965— ),英国传记作家,现居英国剑桥,曾在一家流浪汉收容所工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