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消费者收入

消费者收入

消费者收入是消费者在一段时间内(通常指一年)所获得的实际货币收入由于国家之间或区域之间名义收人水平与物价水平有较大差异,通常用购买力平价的方法来比较不同区域的实际收人水平和实际购买力。

消费者收入分为货币收入和实际收入。物价下跌,则实际收入上升。此外,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阶层消费者收入水平不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消费者收入
  • 实质:货币收入
  • 包括:个人的工资、奖金
  • 分类:货币收入和实际收入

定义

消费者收入主要形成消费人口的购买力,收入水平越高,购买力就越大,但消费者收入不会全部用于消费。因此,对企业行销而言,有必要区别以下几种概念:
1、个人可支配的收入。即个人收入中扣除各种税款(所得税等)和非税性负担(如工会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后的余额。它是消费者个人可以用于消费或储蓄的部分,形成实际的购买力。
2、个人可任意支配的收入。即个人可支配收入中减去用于维持个人与家庭生存所必需的费用(如水电、食物、衣服、住房等)和其他固定支出(如学费等)后剩余的部分.这部分收入是消费者可任意支配的,因而是消费需求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企业开展行销活动所要考虑的主要对象。
3、家庭收入。许多产品的消费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如冰柜、电视、空调等,因此家庭收入的高低会影响许多产品的市场需求。

消费者分析

在进行经济经济分析时,要注意,比如消费者收入不变,而商品价上涨,就等于消费者收入的减少。反之,如果物价下跌,就等于消费者收入增加。一个好的企业不仅要分析研究消费者的平均收入,而且还要分析研究每个阶级人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重点,提高企业的创收率。
消费者购买力来自消费者收入,所以消费者收入是影响社会购买力、市场规模大小以及消费者支出多少和支出模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进行经济环境分析时,要区别可支配的个人收入和可随意支配的个人收入、货币收入和实际收入等细分项目。另外还要分析研究消费者的平均收入,而且要分析研究各个阶层的消费者收入、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和工资增长率等因素。
当消费者收入水平较低时,迫于生计,不得不消费较多的劣等品。当消费者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层次较高、品质较好的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这样自然而然减少了对劣等商品的消费。因此,劣等商品价格提高了,若撇开由相对价格变化引起的购买替代,则由于消费者实际收入的降低,就会引起消费者对该商品更多的购买。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