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通史:明清史

中国通史:明清史

中国通史:明清史

《中国通史:明清史》是2010年1月1日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乐成。本书详细介绍了明清两朝的政治、经济、商业、对外关係以及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通史:明清史
  • ISBN:978-7-510-80062-7
  • 页数:224页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第1版 (2010年1月1日)
  • 开本:16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月1日)
丛书名: 中国通史
平装: 22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10-80062-7
尺寸: 23.6 x 16.6 x 1.8 cm
重量: 499 g

作者简介

傅乐成(1922~1984),傅斯年之侄,字力更,号秀实,山东聊城人。着名史学家。1940年考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后赴台湾,执教于国立台湾大学。195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获得博士学位。 在任教的十几年中,傅教授除在台大授课外,还在同仁、辅仁、淡江等高等院校讲课,併兼任中兴大学文学院院长,主持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的博士班和秦汉史研究室的工作,治学严谨、平易近人,对秦汉、隋唐史的研究颇有建树。他一生着述甚丰,皆为史学论着,影响较大的有《秦汉史论文集》《隋唐五代史》等。他的史学论着有的被译成英、日、韩等国文字,是台湾、香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高等学府学习中国史的必读之书。 傅乐成终身未娶。关于傅先生的感情问题,有这样一个“典故”。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春天,殷海光在南京《中央日报》社任主笔,与在“中央图书馆”任职的傅乐成交往甚笃,且谈锋如昔。当时“异常放蕩怠惰”(傅自语)的傅乐成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小姐,对她极为爱慕,却难撷其芳心。有一天,殷海光在傅乐成的宿舍里聊天,正好那位小姐也在场。当时殷海光兴致勃发,大谈时局,口若悬河,那位小姐在一旁听得出神。殷海光走后,傅先生爱慕的小姐对他说:“假如你有殷先生那样好的学问,我一定嫁给你。”傅乐成受不了这番“刺激”,决心翻译一部英文的西洋史以示自己的进取之心。后来那位美丽的小姐还是没有嫁给他,但若干年后,从耶鲁学成归来的傅乐成写出扛鼎之作《中国通史》,被誉为“不可忽视史学家”。

内容简介

《中国通史:明清史》刊行于1978年,成书之后即在话语圈里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今日,仍是不少史学爱好者的案头必备之书,一些高校亦将其作为常用教材,甚至有学者亦能从中获益。元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草根出身的朱元璋脱颖而出,建立了明朝。建国之初,明太祖定都封王,制定藏富于民的经济政策,完善选举制度,并对西南边地进行了开发。
土木之役后,明王朝由盛转衰,权阉佞幸相继乱政,终为关外的满人所灭。由满人建立的大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制进一步被强化,亦曾出现“康乾盛世”,但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攻势下,渐趋式微。

媒体评论

傅乐成先生主编的这部通史,是由他牵头,组织六位台湾史学界第一线的青壮年俊彦编写的。每个人都是学有专攻的史学家,按自己的研究领域,撰写自己精熟那部分,最后由傅乐成先生统稿。每本都是名副其实的着作,不像我们这边仅仅是编写。应该说,这套通史的作者,各个文笔俱佳,学、才、识三者足备。书成之后,在话语圈里,影响巨大,长期以来,既是爱好者的案头书,也是大学的常用教材,一些研究者,也能从中得到教益。
有人说,这套书是典型的台湾国语,保留了文言文的古意,因此,读来如饮醇酿。其实,在我看来,这套书最大的特点,是有见地,不人云亦云。叙述简单、乾净,能把很複杂的事情,三言两语道个明白。不是在史料里浸润多年,看过不知成亿字的资料,断不能为此。
——张鸣

目录

第一章 元明之际
第一节 民族意识与白莲教
第二节 风云际会的草泽群英
第三节 朱元璋早年的发展
第四节 平陈友谅与张士诚
第五节 北伐与统
第二章 明太祖的开国规模
第一节 定都与封王
第二节 藏富于民的财经措施
第三节 学校与选举
第四节 严刑峻罚
第五节 政府组织
第六节 卫所制度
第三章 制度的更张与势力的发扬
第一节 靖难之变
第二节 通漕与都城的北徙
第三节 阉势、阁权的递进
第四节 削藩与边防的始坏
第五节 明初与蒙古、女真的关係
第六节 郑和下西洋
第七节 西南开发与安南内属
第四章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第一节 土木之役与朝事的反覆
第二节 成、弘之间的政治与军事
第三节 藩王之变
第四节 议礼与奉道
第五节 南倭北虏
第六节 政潮迭起的内阁
第七节 张居正的政绩
第五章 明清之际
第一节 党议与阉祸
第二节 努尔哈赤的龙兴大业
第三节 明朝的守御
第四节 流寇亡明与清人入关
第五节 南明恢复的失败
第六节 清统一的告成
第六章 清朝的极盛与中衰
第一节 清初对汉人的势劫利诱
第二节 中央集权的继长增高
第三节 顺康雍乾四朝内政概述
第四节 内外蒙古与天山南北路的经营
第五节 西藏与青海的平定
第六节 西南土司与藩属的臣服
第七节 西力的东渐与清室的式微
第七章 五百年社会文化的掠影
第一节 人口发展与土地利用
第二节 商业与工艺
第三节 社会阶级与社会流动
第四节 书吏、幕友、乡绅
第五节 王学的风靡与反动
第六节 从“经学即理学”到“六经皆史”
第七节 文学与书画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