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国富(中国台湾电影导演、监製)
陈国富,1958年出生于台湾台中,中国台湾导演、编剧、製片人。
1986年,陈国富为杨德昌改写《恐怖分子》剧本,正式参与电影製作。2000年,担任任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亚洲区製作部总监,负责公司华语片的製作与发展。2002年,其编剧、导演并监製的惊悚电影《双瞳》上映,不到三天的时间里收穫近4000万新台币,打破惊悚片在台湾上映同期的票房纪录,该片获得了2003年香港金像奖5项提名,台湾金马奖3项提名。2006年,他正式成为华谊兄弟影业公司电影总监製,直至2013年离职。
2015年,由其监製的与舒淇、黄渤、Angelababy等合作的《鬼吹灯之寻龙诀》。2016年8月,担任奇幻喜剧电影《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监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陈国富
- 外文名:Chen Kuo-fu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台湾
- 出生日期:1958年5月
- 职业:导演、监製、编剧
- 代表作品:徵婚启事、国中女生
- 主要成就:“新主流电影运动”的开创人
早年经历
1958年出生的台中人陈国富,没有接受过任何与电影有关的正规教育,父亲卖皮鞋为生,信奉“读书无用”,陈国富和3个姐姐都没念过大学,父母原想让他子承父业,但陈国富志不在此。
高中才念一学期就被退学,去了不需要分数的私立高中,选了和电影没有任何关係的机械製图。陈国富在无数次访问中都提到过自己的少年流氓生涯,不是悔不当初引以为戒的口吻,而是人生经历丰富的小得意。
演艺经历
1980年他应地下刊物《电影旬刊》之邀写影评,开始影评人生涯。
1981年至1982年,陈国富任金马奖国际影展策划,后来担任《影响》电影杂誌总编辑以及电影资料馆书刊《电影欣赏》编辑。1986年,为杨德昌改写《恐怖分子》剧本,正式从影。
陈国富

1988年,邱复生投资,由陈国富和侯孝贤、杨德昌、詹宏志成立了“合作社电影”, 办公室设在台北市峨嵋街。
1990年,由陈国富执导的处女作《国中女生》上映,以青少年的思考角度,表现了国中女生的纯真以及现代成人社会的冷漠。
1993年,陈国富拍摄了《只要为你活一天》,与叶玉卿、吴大维、苏慧伦等合作。
1998年,其编剧、导演的作品——《徵婚启事》,以女性视角描绘了台湾男性的众生百态图,并凭藉此片获得3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提名。期间,他受台北市政府之託,成功创办了两届“台北电影节”。
1999年,陈国富开始了与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合作。
2000年,他正式担任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亚洲区製作部总监,负责华语片的开发和製作,正式转向幕后。
2002年,由其编剧、导演并监製的惊悚电影《双瞳》,採用侦破片的样式,营造了悬疑、恐怖、神秘的氛围。在台湾票房近4000万新台币,成为当年台湾电影的年度票房冠军,创下台湾惊悚类型的开画票房纪录。
自2004年,陈国富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入两岸三地华语电影的整合与开创。
2006年之后,他与华谊兄弟电影製作公司合作,担任电影总监製。于七年中监製了共14部影片,其中10部票房过亿。
2009年,其导演的谍战影片《风声》(与高群书合导),取得了2.3亿的票房成绩。
除了一系列商业片的製作外,他也于2011年出品了公益系列纪录片——《遥远星球的孩子》,探讨孤独症孩童及其家人的处境。
2010年,陈国富与徐克、刘德华、刘嘉玲等合作、监製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票房收穫3亿。
2012年,陈国富监製了斥资2.2亿元,启用两集连拍连映的罕有製片模式的《太极1:从零开始》《太极2:英雄崛起》。
陈国富

2013年,陈国富再次与徐克合作,监製了赵又廷、冯绍峰、林更新、Angelababy主演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票房过6亿。同年,陈国富结束了与华谊兄弟的七年合作,开始了又一轮创新的工作模式,他成立“工夫影业”,标榜将继续探索“电影的原创性和市场的可能性”,并成功当选为中国影协第九届理事。
2014年,陈国富监製新作三部将先后开拍。其中,与蒋勤勤、孙茜等合作谍战片的《一号目标》于5月23日上映,与乌尔善再度合作的《鬼吹灯之寻龙诀》备受瞩目,这部耗资数亿的魔幻製作预计将于2015年12月18日上映。
2016年8月,担任奇幻喜剧电影《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监製。
2018年,在第20届台北电影节颁奖典礼获得“杨士琪卓越贡献奖”。
个人生活
1994年,陈国富邀请刘若英出演电影《我的美丽与哀愁》演,该电影不但促成了刘若英荧幕首秀,两人更因为合作由陌生到熟悉,从朋友到暧昧,最终发展成恋人。之后,刘若英凭藉陈国富的作品《徵婚启事》、《双瞳》,先后问鼎亚太影后和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刘若英苦等陈国富10多年,却迟迟等不到陈国富正面回应。2011年,两人的感情,最终结束。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片名 | 时间 |
---|---|
《国中女生》(School Girls) | 1990 |
《只要为你活一天》(Treasure Island) | 1993 |
《我的美丽与哀愁》(The Peony Pavilion) | 1995 |
《徵婚启事》(The Personals) | 1998 |
《双瞳》(Double Vision) | 2002 |
《风声》(The Message) | 2009 |
监製作品
时间 | 片名 |
---|---|
1998 | 《徵婚启事》(The Personals) |
2003 | 《天地英雄》(Warriors of Heaven and Earth) |
2002 | 《双瞳》(Double Vision) |
2003 | 《20 30 40》(20:30:40) |
2004 | 《可可西里》(Kekexili |
2004 | 《天下无贼》(A World Without Thieves) |
2006 | 《心中有鬼》(The Matrimony) |
2007 | 《集结号》(Assembly) |
2007 | 《李米的猜想》(The Equation of Love & Death) |
2008 | 《非诚勿扰》(If You Are The One) |
2009 | 《风声》(The Message) |
2010 | 《唐山大地震》(After Shock) |
2010 |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Detective Dee) |
2010 | 《非诚勿扰2》(If You Are The One II) |
2011 | 《星空》(Starry Night) |
2011 | 《转山》(KORA) |
2012 | 《画皮2》(Painted Skin II: The Resurrection ) |
2012 | 《太极之从零开始》(Taichi:From Zero To Hero) |
2012 | 《一九四二》(1942) |
2013 | 《狄仁杰前传》(Detective Dee:Rise of The Sea Dragon) |
2014 | 《人间小团圆》(Aberden) |
2015 | 《鬼吹灯·寻龙诀》(TheGhouls) |
2015 | 《少年班》 |
2016 | 《火锅英雄》 |
2016 | 《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 |
编剧作品
片名 | 时间 |
---|---|
《只要为你活一天》(Treasure Island | 1993 |
《我的美丽与哀愁》(The Peony Pavilion | 1995 |
《徵婚启事》(The Personals | 1998 |
《梅兰芳》(Forever Enthralled | 2008 |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DetectiveDee | 2010 |
出品作品
片名 | 时间 |
---|---|
《爱情灵药》(Better Than Sex) | 2002 |
《遥远星球的孩子》(Children From The DistantPlanet) | 2011 |
以上内容来自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15 | 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 人间·小团圆 | 提名 |
2010 | 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奖 | 风声 | 提名 |
2003 | 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 双瞳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09 | 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 风声 | 提名 |
1998 | 第3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奖 | 徵婚启事 | 提名 |
1998 | 第3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 徵婚启事 | 提名 |
1998 | 第3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 徵婚启事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10 | 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 | 风声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93 | 第46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豹奖 | 只要为你活一天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备注 |
---|---|---|
2010 | 第10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百家传媒年度致敬电影人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99 | 第44届亚太影展最佳编剧奖 | 徵婚启事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备注 |
---|---|---|
2018 | 第20届台北电影节-“杨士琪卓越贡献奖” | 获奖 |
人物评价
内地电影真正的监製制度,就是从陈国富开始的,他会对剧本提很具体的意见,而不是像有的监製批覆“主题有点弱,冲突不够尖锐”之类的空话(冯小刚评)。
“陈国富导演属于一个全才的监製,他从原创开始到最后行销都会贡献他的经验。我觉得一路走来这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华谊兄弟影业公司总裁王中磊评)。
他懂得电影的艺术製作规律和商品生产流程,是能打通产业任督两脉的人,他穿针引线,用“监製+导演”模式激活了华语电影的生产关係,并解放了导演们的生产力(《商业周刊》评价“陈国富效应”)。
陈国富的电影创作不会止步于“主流超级大片”。作为一个行事一贯低调、成绩却屡屡惊人的远来的“台湾和尚”,陈国富一直被冠以“电影巫师”、“金牌推手”、“幕后功臣”这些不吝溢美之词的头衔,他有着成功电影项目的“金手指”;但在大众视线和评论之外,光环下的他永远带着“特立独行”的气质,他多次表示,电影的喧嚣繁华终将散去,唯一重要的是创作灵感和内心的声音。相比较“电影传奇人物”,他更象是艺术家,只是有点执着,有点不羁罢了(《收穫》杂誌评)。
从第一部作品开始,陈国富对女性的细微体察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从《国中女生》中对台北问题少女的现实关注,到《我的美丽与哀愁》对女同志恋情和姊妹情谊的大胆演绎,再到《徵婚启事》对现代都市女性的情感困境的深刻呈现,他的电影几乎都具有一种女性视角和女性特质(新浪娱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