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意地栖居:心理谘询师的灵性成长
《禅意地栖居:心理谘询师的灵性成长》是201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孔维民。本书主要讲述了禅学精神。
基本介绍
- 书名:禅意地栖居:心理谘询师的灵性成长
- 作者:孔维民
- ISBN:9787203071907
- 页数:209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 出版时间:2011-4-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内容简介
禅是什幺?无论给之下什幺样的定义,基本上不能逃脱静虑思考以直指本真的意味。我为什幺要写这幺一本主张以行禅进行心理治疗的书?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想引导读者点亮自己的心灯,同时也引导谘询业的初学者,特别是我的学生们好好思考着怎幺样把西方的心理谘询、心理治疗知识真正学到手,为自己的生活服务,为自己的专业服务。
禅学的资料浩若烟海,但是本书反对重複介绍目前流行的谈玄、空灵、狂放的禅宗思想。虽然我对于禅宗与心理治疗的兴趣,很大部?来自于铃木大拙,但是我反对他的玄学态度。他在介绍中国的禅宗思想时,宣扬禅宗是不能理性理解的。当时他的朋友,中国着名学者胡适就相当不以为然,毫不留情地批评铃木过于大拙,指出一种很简单的方法,即如果还原历史的事实,把禅学运动放回它的“时空关係”之中,那幺是完全可以理性地把握禅宗的。我对胡适先生的见解举双手表示赞同。
写作本书绝对不是要全面梳理禅宗的理论,只是想从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出发,为我所用地有选择地抽取禅宗中的合理养分,鼓励现代中国人活出中国人特有的真本色来。我认为无论禅宗在今天怎样潮起云涌地表现出了复兴气象,对其也必须有扬弃的态度,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我所主张的行禅是有所选择地行禅,就是主张把禅与现代的理性精神、关怀精神、灵性精神、积极精神融合在一起。
目录
前言
禅学精神与东西方人的心性超越理想
1.禅宗与现代心理治疗的异途同归
2.禅宗:“慈悲为怀”的主动干预性治疗分析
3.禅的治疗:“不说破”的旨趣
4.禅的治疗的重要语言媒介:偈颂与诗歌
5.神秀高明还是惠能高明
求学以度己而后救人再度人
1.学禅需要点化,学习谘询需要传承
2. “花和尚”的趣味:开放第一,精神操守第二
3.心理健康的底线: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4.专业人员要发展“情不情”的人格,但要限制与来访者的情感纠葛
5.从孔老夫子对女人、老人的“恶毒”评价说起
6.慈悲到不讲理的地步
7.感动:不能局限于可怜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