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到达此地的欧洲人是1486年由迪亚士带领下到达的。其后,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在1497年开发由欧洲直达亚洲的航线中途到达此地。另外,桌山则是由另一名葡萄牙航海家安东尼奥·达·沙丹那(Antonio da Saldanha)所命名的,意谓“岬(海角)之桌”(Taboa da caba)。在此之前,该山的原名是由当地的科伊族人(Khoi)所起的海山(Sea Mountain,Hoeri 'kwaggo)。
开普敦与欧洲的紧密联繫始于1652年。荷兰船长赞·范里贝克(Jan van Riebeeck)与其他荷兰东印度公司职员获派遣至该地,以建立一个为远航亚洲的途经船只提供补给的中途站。他们的三艘船只于1652年4月6日抵达[9],很快就建立起驻扎点、菜园和果园,而这些园林仍保存至今成为今天的公司花园(Company Gardens)。另外,他们从桌山上的清新河(Fresh River)开拓引水道将河水引作灌溉之用,并以其种植之农作物与原居的科伊族人交易绵羊和牛犊,又在桌山的东南两边以及豪特湾的森林为兴建房屋和船只提供了充足的木材。此时,东印度公司垄断了所有贸易事务,并禁止一切私人交易。荷兰人并为他们遇到的民族命名,如称当地的游牧民族为何腾托人(Hottentots),称居于沿海地域以采贝为生的民族为史特兰洛帕人(Strandlopers),以及称以狩猎为生的人为布西曼人(Bushmen,意谓居住于丛林地的人)。
首次出现亚洲人迁居非部南部始于1654年,这些移民都是被荷兰巴达维亚最高法院(Dutch Batavian High Court)放逐到非洲的[10]。这些亚洲人组成了开普有色人种(Cape Coloured)族群的雏型,并将伊斯兰教带到该地。而首次的大型领土扩张则发生于1657年,当时的东印度公司将位于里斯贝克河(Liesbeeck River)沿岸的农地分派给下仆耕种,以尝试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依然保留财政上的主导权。同年,首批从爪哇和马达加斯加引入的奴隶开始为他们工作。1658年,欧洲人开始与当地原住民展开了领土上的冲突,他们夺得了科萨族人的土地。其后,在1666年欧洲人开始于范里贝克建造的木製要塞上改建了首座军事基地好望堡,堡垒于1679年落成,是现时南非最古老的建筑物。
1679年,荷兰首位派驻总督的西蒙·范德斯特尔(Simon van der Stel)到达开普敦,替代范里贝克成为当地领导者[12]。他致力于种植葡萄和酿製葡萄酒,为这个日后的重要产业奠下了重大的基础。另一方面,他亦致力于扩展殖民地的疆界和领土。1688年,首批非荷兰裔的移民来到了开普敦,他们就是在法国反新教徒运动中被逼害的胡格诺派教徒。东印度公司为他们提供了居住点和农地,而他们亦为未来的葡萄酒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3]。
随着外地移民的不断增加,直至1754年开普敦的外来人口已达5,510名欧洲人以及6,729名奴隶[14]。但是在1780年,英国和法国开始了他们之间的战争,而作于法国的伙伴的荷兰亦加入了战事,故此法国亦派出了一小支军队到开普敦作防卫之用[14]。但其后军队于1784年被撤走,而法国在1795年更入侵荷兰,令荷兰东印度公司陷入极严重的财政危机。当时,建立荷属巴达维亚共和国的荷兰王子(Prins van Oranje)出逃至英国寻求保护。这件事却为英国带来了一个重大的成功契机。在当时,新闻传播并不发达,欧洲的新闻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传到非洲。故此,开普敦的首长对欧洲情况并不清楚,只知道法国夺去了荷兰一些土地,所以荷兰有可能会在战事中改变立场而已。就在此时,英国军方带着一封声称由荷兰王子所撰的授权书信要求在开普敦驻军以作保护之途。正于开普敦官员争论是否应该相信他们之际,英国就突然发动“梅森堡战役”(Battle of Muizenberg)成功占领开普敦,并随即宣布开普敦成为自由港[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