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水绿豆粉製作技艺
基本介绍
- 项目名称:濯水绿豆粉製作技艺
- 主题词:传统技艺,绿豆粉,濯水
- 认证级别:省级
- 项目分类:传统技艺
- 国家:中国
- 起源时间:宋朝
- 认证时间:2009年
- 认证批次:第二批
-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重庆市黔江区
简介
绿豆粉是土家少数民族的美食,自古以来被当地人称为“养生美食粉”。土家绿豆粉主要是由绿豆经精细加工製成。绿豆是夏令饮食中的上品,它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又名青小豆,因其颜色青绿而得名,在我国已有两千余年的栽培史。由于它营养丰富,用途较多,李时珍称其为“菜中佳品”。
历史渊源
濯水绿豆粉历史悠久。宋朝陈达叟在其所着《本心斋疏食谱》中将绿豆粉列为鲜美的、无人间烟火气的素食二十品之中:“绿豆粉也,铺姜为羹。碾碎绿珠,撒成银缕,热蠲金石,清澈肺腑。”濯水绿豆粉以优质绿豆、黄豆、大米(粘米)为原料,经“泡、磨、烙、烫”四道传统工序精心製作而成。
基本内容
绿豆、黄豆、大米(粘米)搭配比例约为16%、8%、76%;搭配好的原料浸泡一天后,就用石磨进行碾磨。碾磨时注意水和原料的比例,以豆浆17稀稠适度为宜,绿豆浆磨好后,就开始生火制粉。燃料以乾松毛为佳,且为防止绿豆粉被烙糊,以保持文火状态为宜。为了起锅时绿豆粉不粘锅,保持粉缕的完整,在锅内均匀涂抹菜油,猪油亦可。然后用铝皮漏斗装上豆浆,围绕锅底一圈一圈由里向外旋转,形成小指宽、硬币厚的镙旋型粉圈,一分钟左右粉圈熟后即起锅晾在簸箕里或竹桿上。这样製作出来的绿豆粉具有色泽正、口感好、易存放、不易变质、食用方便等特点,深受当地土家苗寨民众喜爱,是接待客人,馈赠亲友的首选纯天然特色食品。
主要价值
山区高寒气候和饮食习惯,决定了当地土家族、苗族民众喜食腊肉和盐味较重的食物。当地人知道食物中多糖成分能促进体内胆固醇的分解,从而可以防止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而多糖成分较高的绿豆则成为当地人进行食疗的首选食品。
保护措施
2009年,濯水古镇的绿豆粉製作技艺被纳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