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莱青霉
比莱青霉,本种菌落生长局限, 抱梗茎短、顶端通常膨大, 分生孢子呈现球形至椭圆形且小等特徵较明显。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比莱青霉
- 界:真菌界
- 分布区域:较罕见。我国仅台湾有报导。
- 基物:土壤
菌落在 CYA 上 25℃培养7 天、直径 22-25mm,中心隆起呈现火山口状,近中心 有放射状皱纹, 边缘窄而完整;质地絮状;分生抱子结构少至适度,分生孢子面撮白色;菌丝体白色;渗出液绿灰色至灰绿色、反面灰黄色、 黄白色至被黄色,可溶性色素缺乏。
菌落在 MEA 上 25℃培养7 天、 直径 25-28mm,中心隆起, 边缘低而完整;质地絮状;分生抱子结构适度, 分生甩子面淡绿色;渗出液缺乏; 反面黄白色;可溶性色素缺乏。
菌落在 G25N 上 25℃培养7 天,直径 10-12mm,生长有限。
在CYA上5℃培养7天:未萌发。
在CYA上37℃培养7天:大部分巳萌发。
分生孢子梗在MEA 上发生于气生菌丝, 孢梗茎分隔,顶端无膨大,壁平滑;帚状枝显着单轮生;瓶梗每轮 3-8 个,瓶状,梗颈短;分生孢子呈现球形、近球形至椭圆形, 壁平滑至稍粗糙;分生孢子链呈现不规则的圆柱状。
新模式:IMI 113677 。
本种菌落生长局限, 抱梗茎短、顶端通常膨大, 分生孢子呈现球形至椭圆形且小等特徵较明显。
分布:较罕见。我国仅台湾有报导。
基物: 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