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博第一中学
淄博第一中学是山东省淄博市一所历史久远的老校,享有很高的声誉。该校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1924年建校,时名为博山县私立颜山中学。历经多次改名,2000年8月,淄博市政府决定, 淄博一中与淄博三中合併组成新的淄博一中。该校拥有完善的网路教学系统、校报系统等。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约414名,学生约5880名,占地约12.2万平方米(183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
- 简称:淄博一中
- 校训:博爱 博学 博雅
- 创办时间:1924年
- 类别:公立高中
- 现任校长:高雪长
- 知名校友:吴雁泽 吴健 程林 陈嵩
- 所属地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翰林路
- 占地面积:占地12.2万平方米(约183亩)
办学历史
私立颜山中学
1924年建校,时名为博山县私立颜山中学。

私立洗凡中学
1936年,更名为博山县私立洗凡中学。
1946年9月,淄博联合中学在博山建校。
淄博中学
1948年,淄博联合中学更名为淄博中学。
1949年,淄博中学接收洗凡中学併入,
1950年更名为山东省立博山中学。
1953年,改称山东省博山第一中学,同年11月被确定为省属重点中学。
淄博第一中学
1955年,更名为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
学校风景

2000年8月,淄博市政府决定:淄博一中与原淄博三中合併组成新淄博一中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该校拥有完善的网路教学系统、校报系统等。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约414名,学生约5880名,占地约12.2万平方米(183亩)。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共培养高国中毕业生6万余名,以我国驻印度特命全权大使周刚,着名歌唱家吴雁泽,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总经理王文泽,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家、教授崔京浩,文学评论家博士生导师杜书赢,全国劳动模範、全国人大代表、优秀农民企业家孙启玉,山东大学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程林,国家知名青年作家张宏森,中华名医全国自强模範岳恆学,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着名主持人曲向东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中青校友,在国家建设各条战线上,以优秀的素质和显着的成就,展示着“一中人”的风采和学校品质。
学校荣誉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改革,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个性,以丰厚的文化积澱,托起一个亮丽的品牌。在淄博市内拥有良好的声誉。
近年来,先后被表彰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全国“活跃的中学生活”先进学校,全国冬季体育锻鍊先进学校,全国依法治校示範校,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教育先进集体、儿童少年工作先进单位、城镇学校校改优秀单位、财会工作先进单位、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绿色学校、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等,学校党组织被山东省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1986年起,连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的称号。被树为淄博市高中学校唯一样板学校。
文化传统
校 训
博爱 博学 博雅
学校精神
严谨 求实 团结 进取
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教育理念
为学生髮展负责
育人目标
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生活
校 风
治学严谨 学习扎实 生活丰富 文明充盈
教 风
严谨善教 敬业爱生
学 风
诚 勤 恆 悟
领导作风
勤于学习 善于管理 严以律己 公以待人
价值观念
有作为就有地位
教师形象
慈爱 博学 谦逊 文雅
学生形象
诚实 自信 乐学 懂礼
管理特色
巨观管理:校长负责制,党委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三位一体;统一领导,分层负责。
教育教学管理:分设高一、高二、高三、淄博外国语中学(原淄博怡中外语学校,领办民校)四个实体,纵向为条,横向为块,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分工负责,打团体战。
学校领导

王寅轩:1948年至1955年6月
张陶村:1954年至1966年5月
耿超:1980年8月至1984年8月
杨运德:1984年8月至1998年7月
云震华:1998年7月至2004年9月
陈贞凯:2004年9月至2012年11月
高雪长:现任校长
知名校友
1;吴雁泽,1959年毕业于淄博一中,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副主席。是中国当代十大音乐家之一,文化部授予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称号。是我校功勋校友。
2;周刚,中共党员,1955年毕业于我校。之后,到苏联莫斯科国际关係学院东方系学习。历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使馆党委书记,驻巴基斯坦大使、使馆党委书记,驻印度尼西亚大使、使馆党委书记等职。现任中国驻印度特命全权大使、使馆党委书记。
3;崔京浩,1955年我校高中毕业,考取清华大学土建系。1961年大学毕业,保送留校攻读副博士研究生。1964年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留校任教。先后受聘为讲师、副教授、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4;张荣大,中共党员,中国新闻学院大专毕业,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新华社青岛支社社长。
5;李德和,1955 年毕业于我校高中部,考入山东大学化学系。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6;陈嵩,2005年毕业于我校高中部,现任上海盛视天橙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盛视天橙,股票代码:837461)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沪上知名85后大学生创业者,先后最年轻身份被评为上海十大创业先锋、上海文化创业年度人物、上海十大杰出青商,沪上最年轻新三板上市企业实际控制人。

附属一中
博山有校焉,位居虎伏之阜,地处淄河之源。文承伸符之风,人沐文姜之贤。教绩卓然,拔萃杏坛。是以感文而志,书赋以赞,赋曰:

夫校者,淄博一中之谓也。岁逾八十,今往名别。时年一九二四,士绅张焕臣,倡学济世,立学颜山,此为一中之前身也。时过十二载,因慕革命先贤,又更名洗凡。历变历战,时废时迁,三尺书案,等闲哪得半日安。
嗟乎,中华新生,史页重翻。百废俱兴,万象新添。复校复教,增师增员,一中之名遂立焉。自始,人日众,园日倩,业日隆,名日显。治学治校,与时俱前。师则立行立言,身教为先;生则笃学笃行,以师为范。授业有术,付钥而放步;育人得方,律严而行端。是故校绩岁比,为佳为优;高考年榜,时魁时元。更赖一校之长,张、杨诸公,树典立範,代接薪传。累年呕心,育得学子十万。桃李遍世,如霞如烟。或以技报国,业从追月逐电之伍;或经纶佐时,政施公明方略之权。更有稀声绝艺,丽藻高笔,干才种种,其数莫众焉。
至若校貌巨变,当书改革卅年。扩班增科,转眼不识有昨;筑楼建馆,须臾难辨旧颜。汗牛之雕,万卷叠背,依稀书香弥空;皂角之树,百枝张冠,仿佛伞荫坠天。花木丛列,幽径曲连。楼建春晖、夏雨、秋实、冬阳,怡情而励志;景布听诵、桃李、士子、近圣,启智而识鲜。最是榴花遍地,雀绕蜂钻。红熟之时,果无匿摘,遗无私甘,校风之贤,可叹可瞻。
若乃振兴之途,亦在鼎新革念。汇四海之识,勿避他说;拥九江之学,不废旁源。开放办学,博识广见。校际往来,友结美、英、加、澳;学界交流,谊联新、新、日、韩。学缘无域,智门无槛,育才更得天地宽。
壮哉!百年树人,栋樑擎天。且看麟阁嵌功,待列育才青圃,名标一中园。 高八四级四班师生感念母校创意嘱作
王金铃所作
公元二○○九年,岁次己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