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人的修养:当代中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

中国人的修养:当代中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

中国人的修养:当代中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

《中国人的修养:当代中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是2012年11月1日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蔡元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人的修养:当代中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
  • 类型:励志与成功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10705444, 9787510705441
  • 作者:蔡元培
  •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 页数:300页
  • 开本:16
  • 品牌:北京福印文化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中国人的修养:当下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内容简介:一部公民必读的道德实践之书。公民道德的进步,是一个民族富强与文明的必备条件。当下的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但社会道德体系却几尽崩溃,各种道德危机层出不穷。个人道德素养的普遍缺失,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极大担忧。面向大众的基础道德修养的有力引导,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中国人的修养:当下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中学修身教科书》和《华工学校讲义》,并收录蔡元培其他有关道德修养的零散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从形式上看,《中国人的修养:当下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原是普通学生所用的教科书,乃是通俗的指导实践之书,而非学术理论着作。它完美结合了中华传统修身与现代公民教育的观念,以具体的行为实践为出发点,用浅显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来直接引导读者,是一部值得所有国人阅读的道德自修手册。一个国民道德素质普遍低下的民族,是无法称之为文明的民族的。
《中国人的修养:当下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看点:道德崩溃的一剂良药——当下中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朱永新(新教育实验领袖)、周辅成(北大伦理学泰斗)专文推荐!中西合璧,中国人的普世价值。当下中国,人心之不堪、道德之崩坏,已到了不可忍受,必须改变的地步。国人道德素养,急需改善!
《中国人的修养:当下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是北京大学老校长、新文化运动精神导师蔡元培先生大作,畅销一时,再版超过20次,影响青年无数。此书融汇中西,朴实无华,直指当下现实,是当下道德崩坏的一剂良药。只有公民素质普遍最佳化,才能期待大国的崛起。塑造一个国家的伟大品格,从阅读《中国人的修养:当下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开始。

作者简介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近代革命家、教育家、伦理学家。清同治七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光绪二十年(1894)晋阶翰林,四年后弃官回乡从教。1912年任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8年任新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1937年移居香港。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蔡元培是民国时期现代教育制度的主要缔造者,其一生主张教育救国,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蔡元培先生为人宽厚温良,曾两度游学欧洲,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因此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专业推荐

媒体推荐

蔡先生是近代确合乎君子的标準的一个人。一个人成为名士英雄,大概由于“才”的成分多。一个人成为君子,大概由于“学”的成分多。君子是儒家教育理想所要养成底理想人格,由此方面说,我们可以说,蔡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的表现。
——冯友兰 着名哲学家
若问蔡先生何以能有这种种成功?我可以告诉你:此无他,他只是有他的真好恶。我所了解的蔡先生,其伟大在于一面有容,一面率真。他之有容,是率真的有容;他之率真,是有容的率真。
——梁漱溟 现代着名学者
蔡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此两种伟大文化,具其一已难,兼备尤不可觏。先生殁后,此两种伟大文化在中国之寄象已亡矣。至于复古之论,欧化之谈,皆皮毛渣滓,不足论也。
——傅斯年 着名史学家、教育家
蔡先生的所以能给予我以不可磨灭的印象,推求起来,完全是由于他人格的伟大。他应小事以圆,而处大事以方。他待人极和蔼,无论什幺人有所请託,如写介绍信之类,他几乎有求必应,并不询问来人的资格学问经验。可是到了出处大节,国家大事,他却决不丝毫含糊,而且始终如一,不因事过境迁而有迁就。他是当代最有风骨的一个人。
——陈西滢 着名文学家、教育家
蔡先生的精神:“(一)温良恭俭让,蔡先生具中国最好之精神。(二)重美感,是蔡先生具希腊最好之精神。(三)平民生活,及在他的眼中,个个都是好人,是蔡先生具希伯来最好之精神。蔡先生这精神,是那里来的呢?是从学问来的。”
——蒋梦麟 着名教育家
论资格,他是我们的长辈;论思想精神,他也许比我们年轻;论着作,北大教授很多人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
——林语堂 着名文化学者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之必然的产物,无论是功是罪,都不应该专归到哪几个人;可是蔡先生、适之和我,乃是当时在思想言论上负主要责任的人。
——陈独秀 五四新文化运动领袖
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杜威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
蔡元培比梁啓超视野更宽阔,不囿于孔子学说,而是着眼于现代国民人格的培养,将古今中外的道德修养资源冶于一炉,勾划出现代中国人修身进德的具体纲要。
——张汝伦 当代着名学者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毛泽东

名人推荐

蔡先生是近代确合乎君子的标準的一个人。一个人成为名士英雄,大概由于“才”的成分多。一个人成为君子,大概由于“学”的成分多。君子是儒家教育理想所要养成底理想人格,由此方面说,我们可以说, 蔡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的表现。
——冯友兰 着名哲学家
若问蔡先生何以能有这种种成功?我可以告诉你:此无他,他只是有他的真好恶。我所了解的蔡先生,其伟大在于一面有容,一面率真。他之有容,是率真的有容;他之率真,是有容的率真。
——梁漱溟 现代着名学者
蔡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此两种伟大文化,具其一已难,兼备尤不可觏。先生殁后,此两种伟大文化在中国之寄象已亡矣。至于复古之论,欧化之谈,皆皮毛渣滓,不足论也。
——傅斯年 着名史学家、教育家
蔡先生的所以能给予我以不可磨灭的印象,推求起来,完全是由于他人格的伟大。他应小事以圆,而处大事以方。他待人极和蔼,无论什幺人有所请託,如写介绍信之类,他几乎有求必应,并不询问来人的资格学问经验。可是到了出处大节,国家大事,他却决不丝毫含糊,而且始终如一,不因事过境迁而有迁就。他是当代最有风骨的一个人。
——陈西滢 着名文学家、教育家
蔡先生的精神:“(一)温良恭俭让,蔡先生具中国最好之精神。(二)重美感,是蔡先生具希腊最好之精神。(三)平民生活,及在他的眼中,个个都是好人,是蔡先生具希伯来最好之精神。蔡先生这精神,是那里来的呢?是从学问来的。”
——蒋梦麟 着名教育家
论资格,他是我们的长辈;论思想精神,他也许比我们年轻;论着作,北大教授很多人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
——林语堂 着名文化学者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之必然的产物,无论是功是罪,都不应该专归到哪几个人;可是蔡先生、适之和我,乃是当时在思想言论上负主要责任的人。
——陈独秀 五四新文化运动领袖
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杜威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
蔡元培比梁啓超视野更宽阔,不囿于孔子学说,而是着眼于现代国民人格的培养,将古今中外的道德修养资源冶于一炉,勾划出现代中国人修身进德的具体纲要。
——张汝伦 当代着名学者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毛泽东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华工学校讲义
德育三十篇
合群2
舍己为群3
注意公众卫生4
爱护公共之建筑及器物5
尽力于公益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
责己重而责人轻8
勿畏强而侮弱10
爱护弱者11
爱物12
戒失信13
戒狎侮15
戒谤毁16
戒骂詈18
文明与奢侈19
理信与迷信21
循理与畏威22
坚忍与顽固24
自由与放纵25
镇定与冷淡26
热心与野心28
英锐与浮躁29
果敢与卤莽31
精细与多疑32
尚洁与太洁34
互助与依赖35
爱情与淫慾37
方正与拘泥38
谨慎与畏葸39
有恆与保守41
智育十篇
文字43
图画44
音乐45
戏剧46
诗歌47
历史49
地理50
建筑51
雕刻52
装饰53
原文
第二部分中学修身教科书
例言
上篇
第一章修己95
第一节总论95
第二节体育96
第三节习惯100
第四节勤勉101
第五节自製102
第六节勇敢106
第七节修学110
第八节修德113
第九节交友116
第十节从师119
第二章家族121
第一节总论121
第二节子女123
第三节父母129
第四节夫妇132
第五节兄弟姊妹134
第六节族戚及主僕137
第三章社会139
第一节总论139
第二节生命143
第三节财产145
第四节名誉148
第五节博爱及公益151
第六节礼让及威仪156
第四章国家159
第一节总论159
第二节法律160
第三节租税162
第四节兵役163
第五节教育164
第六节爱国165
第七节国际及人类167
第五章职业170
第一节总论170
第二节佣者及被佣者172
第三节官吏175
第四节医生177
第五节教员178
第六节商贾179
下篇
第一章绪论181
第二章良心论183
第一节行为183
第二节动机184
第三节良心之体用185
第四节良心之起源187
第三章理想论189
第一节总论189
第二节快乐说191
第三节克己说192
第四节实现说193
第四章本务论195
第一节本务之性质及缘起195
第二节本务之区别196
第三节本务之责任197
第五章德论199
第一节德之本质199
第二节德之种类200
第三节修德200
第六章结论203
原文
第三部分蔡元培国民修养散论
世界观与人生观288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291
思想自由294
在育德学校演说之述意296
劳工神圣298
科学之修养299
义务与权力302
我的新生活观304
怎样才配做一个现代学生305
美育与人生310

序言

功勋卓着蔡元培
蔡元培先生,在我国近代学术、文化、教育界,每被人提及,无不肃然起敬。特别是他主持北京大学期间,几乎把当时我国的精英和进步思潮的先驱人物都聚集在一起,使中国的学术文化来了一个突变,逐渐从落后变为向前进。他的理想目标是“兼容并包”,这四个字说出口很容易,但要做到,拿出成绩和功绩,却很不容易。他虽然身居高官之列,心却在人民中间。他主张劳工神圣,乃是劳动人民的知心朋友。他吶喊劳工的心声,带头主张勤工俭学:他带领去法国作勤工俭学的学员中,就出现了如周恩来、邓小平等许多后来成为全国、全人类敬仰的人物。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就在学校内引进西方的革命思想,团结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以后这些先进思想家组织了中国共产党(此外还特别聘请了鲁迅、梁漱溟等社会精英)。我们可以说,蔡元培对中华民族的进步、对新中国的建立功勋卓着。
他留下的着作和事业功绩,我们应该好好地学习和实践,他的“兼容并包”决不是乡愿思想,而是彻底解放人民的进步思想。我们现在正在大讲特讲“和谐”、“创建”,就是沿着这条康庄大道前进。
98老残 周辅成
2008年9月写于北大朗润园
一部优秀的公民道德建设教科书
相比陶行知而言,蔡元培先生对于近现代中国教育做出的贡献,我们一直没有足够的重视。其实,无论是1912年他担任教育总长期间,还是1917年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对于那个时代以及此后的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在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蔡元培先生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主张废科设系、教授治校,为中国引入了现代大学的理念与精神。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而蔡元培先生在担任教育总长期间的贡献,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其实,儘管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但是他领导和组织了对于封建教育的改革,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体製做了大量工作。他明确提出了国民教育的方针“应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养成他们健全的人格。而健全人格的教育,应该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个部分,并且以此来取代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其中军国民教育是指军事教育与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是指以实用知识与技能为主的智育,世界观教育是指让人们具有远大理想与高深见解的哲理教育。五育之中,蔡元培先生特别重视公民道德教育,他认为,军国民教育固然可以强兵,但是兵强以后“溢而为私斗,为侵略,则奈何?”实利主义教育固然可以富国,但是国富以后“不免知欺愚,强欺弱,而演贫富悬绝,资本家与劳动家血战之惨剧,则奈何?”
为了推广公民道德教育,蔡元培先生还亲自编写了《中学修身教科书》和《华工学校讲义》,一本是面向学生的公民道德课本,一本是面向大众的公民道德读本,两本教材内容既系统严谨又通俗易懂,融合了中华传统修身与西方现代公民教育的优点,对当时的青年学生和社会大众形成正确的公民道德观念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公开出版后很快多次再版,其中不少篇章还多次收入全国通行的语文教科书里。
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蔡元培先生的时代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道德重建的时期。无论是刚刚发生的河北三鹿集团的食品安全事件,还是不久前发生的山西尾矿库溃坝事件,甚至是远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社会的道德危机的体现。和所有快速崛起的时代一样,我们面临着精神道德体系和共同价值观崩溃的危险,这远比溃坝更为可怕。因此,建设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加强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修养教育,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最近几年,我和我的新教育同仁们,为此做了一些小小的努力。我们在新教育实验学校开展“晨颂、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推进“让我们学会吃饭”、“让我们不闯红灯”等新教育每月一事,引导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去年,我选编了《改变,从阅读开始——重塑心的文化》,也是希望为新教育实验的老师们提供一个道德教育的读本。我们一直也在努力寻找好的学生道德教育课本和公民道德教育读本。
现在推出的这本《中国人的修养》多少实现了我的心愿。尤其是《中学修身教科书》,从修己、家族、社会、国家、职业、良心、理想、道德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如何处理个人与家庭、社会、国家、工作、未来的关係,文字娓娓道来,道理明了深刻。如在“修己”的篇章中,蔡元培告诉青年学生如何进行体育运动,保持健康体魄;如何形成良好习惯;如何养成勤勉、自製、勇敢的个性;如何修德修学;如何从师交友等,像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叙述,一个师长对学生的谈心,没有我们许多教科书的“说教”色彩。
蔡元培之后,打着同类旗号的书籍不可胜数,但真正适合大众的国民道德读本却寥若晨星。本来一般国民,在中国小时期的“道德”课程里,就应该养成正确的公民道德观,但我国近几十年来的学校道德教育,一直比较片面和空洞,缺乏实质性的正面影响,延误了不只一代的青年人。因此,蔡先生当时的主张放在当下,对于大众来说,仍深具“补课”的价值;对于一些苦于学校道德修养课程枯燥乏味的学子来说,亦不妨将此书作为一种补充或替代方案。
总之,重新策划出版蔡元培先生的这部作品,既切合当下普通大众的个人需要,对于我们现在努力创建成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朱永新
[推荐人简介]朱永新,新教育实验运动发起人、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着有《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等书。由他倡导的新教育实验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
公民道德的进步,是一个民族富强与文明的必备条件。当下的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但人们的精神道德体系却几尽崩溃。民众个人道德素养的普遍缺失,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极大担忧。面向大众的基础道德修养的有力引导,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不过,这并非是史无前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众多先贤,如蔡元培、胡适、鲁迅等,在当时的大转型时期,都无一例外地发现社会面临旧道德体系崩溃,而新道德体系未能建立的问题。当时知识界对民主共和的追求,已经逐渐落实到对国民性的改造上来。蔡元培的这部书,便是力求从根本上解决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公民道德建设问题。
作为教育家的蔡元培,一生主张教育救国论,他极为重视公民的道德教育及相配套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的教育。在1912年就任民国教育总长后,他就曾提出“基础教育,在于养成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道德教育、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美感教育、世界观教育和谐并举的“五育”主张,实际便是他努力构建的健全人格模式。这“五育”中,道德教育排在最前面,其地位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本书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蔡元培先生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中学修身教科书》和《华工学校讲义》,以及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
从形式上看,本书原是普通学生所用的教科书,乃是指导实践之书,而非学术理论着作。它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以具体的行为实践为出发点,用浅显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来直接引导读者。中西合璧是其鲜明的特点:一方面秉承我国古代儒家修身的传统,另一方面也融汇了西方现代公民教育的精髓。
蔡元培之后,打着道德素养旗号的书籍不可胜数,但真正适合大众的国民道德读本却一直寥若晨星。因此,我们现在重新出版蔡先生的修身指南作品,既切合当下大众的需要,对于我们现在努力创建成熟的公民社会,也具有深刻非凡的借鉴意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