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27日
1955年4月27日,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会见当地华侨时却给他泼了冷水。

新中国建国不久,一切欣欣向荣,许多华侨以身为中国人而自豪,生怕因加入了外国国籍而背上“忘掉祖国”的骂名。但1955年4月27日,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会见当地华侨时却给他们泼了冷水。他说:“如果在我们国内,有几百万外国侨民,他们也是双重国籍,我们政府好不好办事呢?凡事都要推己及人。”不过,为打消华侨们的顾虑,他强调:“选择了别的国籍,朋友仍然是朋友,兄弟仍然是兄弟。”他甚至还多次说这是“亲戚关係”,“你们入了当地国籍回中国,就像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一样”,并随时“欢迎你们回娘家嘛。”
新中国成立初期,适逢冷战时期,东南亚华侨国籍与待遇问题使中国与当地国家的外交关係产生紧张和困难。同时,“双重国籍”是当时西方阵营指责华侨为“第五纵队”的“证据”。这也是东南亚国家怀疑华侨忠诚的主要根据之一。显然,新中国如果不及时妥善解决“海外华侨问题”,不仅不利于中国与这些国家关係的发展,而且也不能保障华侨在所在国的安全和正当权益。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一,放弃多年以血统为準的国籍;二,鼓励华侨加入所在国的国籍,但必须根据自愿;三,不赞成实行双重国籍。
于是“华人”这个名词就开始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