钋-210环境暴露
钋-210(核素符号 210Po)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体内,也可通过消化道、完整的皮肤及伤口吸收进入血液对人体造成内照射危害。
环境水平
(1)矿石中210Po的含量。210Po在沥青铀矿中的含量小于0.1mg/t铀矿石;在铀系(4n+2)中与226Ra达到平衡时的钋量为0.2mg/gRa。在煤炭燃烧逸出的飞灰中,放射性核素210Po的平均浓度为1700Bq/kg。
(2)210Po在海水与海底沉积物中的浓度。210Po在海水中的浓度为2.2×10−17g/L,在沉积物中的浓度为8.8×10−16g/g。
(3)210Po在我国天然水体中的浓度。210Po在鸭绿江水系(含太子河、辽河)、长江水系、鄱阳湖、洞庭湖中的浓度均值分别为(0.88±0.10)×10−3Bq/L、(1.8±0.2)×10−3Bq/L、(3.5±0.7)×10−3Bq/L、(1.1±0.1)×10−3Bq/L。
人体照射途径
210Po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体内,也可通过消化道、完整的皮肤及伤口吸收进入血液对人体造成内照射危害。UNSCEAR1982报告认为,在正常地区由210Pb→210Po造成的内照射有效剂量为13mrem/a,即1.3×10−4Sv/a。
人体健康风险
体内代谢
(1)吸收。呼吸道吸收:吸入210Po化合物后,它在呼吸道的沉积率随气溶胶粒径的不同而异。沉积于呼吸道中的210Po部分被吸收,部分转移到肺淋巴结中,并在那里长期沉积,形成浓集的放射灶。胃肠道吸收:随饮食进入胃肠道的210Po由于在肠道中易水解生成难溶性的氢氧化物,因此吸收率极低,210Po化合物种类不同,会明显地影响肠道的吸收率。实验研究表明,动物长期餵食钋化合物后,由于α粒子长期作用肠道屏障功能受到损失,胃肠道的吸收率明显提高。对于食入摄入量,世界居民所受平均待积有效剂量的59.1%来源于210Po。完整皮肤和损伤皮肤吸收:人手指面贴敷氯化钋溶液表明,完整皮肤接触210Po6h的吸收率为0.08%~0.4%,24h不超过2%。如果皮肤损伤,吸收率明显提高。例如,当皮肤创伤时,24h吸收率可达9.9%,在刺伤情况下,竟可达25.9%。
(2)分布和滞留。有研究表明静脉注射210Po后,胆汁中210Po浓度为肝脏中4.3倍,肝脏中210Po参与胆汁代谢过程,并有肝胆系统排至肠道。因此,胆汁中210Po浓度最高。另外,毛髮是多种微量元素浓集的场所,其中210Po含量亦较高。铀矿工尸体各器官组织210Po浓度测量结果表明,钋主要沉积在骨骼中,约占体含量的50%。软组织中以肺、肝脏、淋巴结和肾脏滞留量最高,但远低于骨骼。这与上述210Po亲网状内皮系统的特点不同,是由于210Po长期小量摄入时,其在体内动力学分布不同于一次静脉注入,而且铀矿工体内210Po部分是主要沉积于骨骼的210Pb衰变而来。
(3)排除。210Po主要由粪便排除,其次由尿排除,少部分亦可由乳汁、唾液、皮脂腺和毛髮排除。
损伤效应
210Po为α辐射体,经食入、吸入、皮肤伤口等途径进入体内,主要对人体形成内照射危害,具有明显的损伤效应。210Po内照射损伤可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中毒性肝炎、肾脏损伤、皮肤黏膜出血、束臂试验阳性等。210Po毒性很大,当急性中毒时,可出现内脏器官充血,胆汁分泌抑制,肾萎缩和肾硬化等。慢性损伤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有时也有高出正常值的现象,或者还可见到骨髓发育不全,肾脏和性腺功能的损伤等。当人的皮肤直接接触210Po时,损伤立即发生,根据剂量的不同,可出现红斑、脱毛、水肿、水疱,直至皮肤和上皮变性、坏死等。210Po作为氡的长寿命子体,长期滞留在骨、肾、肺、肝中,形成长期内照射,可因远期辐射效应引起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