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式英语博物馆
有个德国人干了一件本应中国人做的事儿:把这些公共场合的Chinglish拍成照片,在网路上开了部落格,建了个“Chinglish网路博物馆”,还出了本叫《日常生活中的中式英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式英文博物馆
- 外文名:Chinglish Museum
名词解释
Chinglish:即中式英语,是“Chinese”和“English”的英文混成词。指带有中文语音、语法、辞彙特色的英语。
话说Chinglish这件事在我们身边真的很多见,无论是在捷运里还是高级酒店,身边都不乏用中国口音讲英语的人。对于这样的人,路人往往及时发现并侧目而视,这真的是日常生活中蛮有喜感的一件事。不过你可曾注意到,那些书面的Chinglish在生活中更是常见,从选单到招牌,乃至公共场合的标识都有令老外一头雾水却能让国人会心一笑的错误英语。
并非嘲笑
这位总结Chinglish的德国青年叫纪韶融,纪韶融曾表示。展现中式英语的美,是英文字典和中文文法结合的奇妙产物。这是热情的体现,不是嘲笑。”他的这个部落格里,几乎每篇文章都有网友提供给他或自己拍到的公共场合Chinglish的图片,配以英文的图说,分别解释图中的词句原意是什幺意思,英文错写成什幺意思。这种做法虽然是方便外国友人理解,但这种中式英语中的幽默之处,恐怕只有中国人或是非常精通中国语言的人才能够理解。
在纪韶融的部落格中,公共场合的标牌、饭店的选单都是Chinglish出现最多的地方。虽然这些生硬的翻译会让刚来中国的老外们摸不着头脑,但在通晓中国文化的人看来,这却是一种文化差异造成的有趣现象。纪韶融在自己的部落格中很醒目地注明了自己的意图:“这关乎热情,而非嘲笑。”
令人困惑的标识
除了好笑的,还有一些标识是一定令人困惑不解的。比如首都机场曾经有个标识是“非紧急情况请止步”,其英文翻译是“no entry on peacetime”,这一定让老外们感到迷茫,为什幺和平时期不让进?也许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中文和英文中双重否定的用处完全不一样,其实两个惯用的词“Emergency Exit”就可表达这个意思。还有一个标识是“有狗,请勿靠近!”,英文注解却是“have a dog”,这样的解释一定让爱狗人士想要进去看个究竟,但万一被狗咬,这责任就不知道是谁的了。还有那些让人明白其意思但是一定会哭笑不得的,比如“小心滑倒”的标识下面注着“slip and fall down carefully”,也就是“请小心地滑倒”,这个态度也太蔫坏了吧。
创始人简介
纪韶融,德国人,曾在中国留学,做过记者。当纪韶融离开中国的时候,他把蒐集Chinglish的任务託付给了朋友,请他们见到标牌也拍下来给他,让部落格不断充实。从热爱中国的纪韶融拍下第一张关于Chinglish照片的时候他就知道,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些标识总有一天会消失,但他还是想把这些充满创意和趣味的中国式翻译方式总结出来。毕竟规範的英语人人都会,但把英语和别的语言做这种有趣融合的案例,却会随着历史的进度越来越少。保存下这些歪门邪道的“文化遗产”,这或许就是他建立这个博物馆的真正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