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羚羊族
羚羊族是牛科羚羊亚科的一族动物。羚羊族典型的羚羊,大多仅雄性具长角。大多分布于非洲,少数分布于亚洲。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羚羊族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纲:哺乳纲
- 亚纲:真兽亚纲
- 目:偶蹄目
- 亚目:反刍亚目
- 科:牛科
- 亚科:羚羊亚科
- 族:羚羊族
分布
羚羊族典型的羚羊,大多仅雄性具长角。大多分布于非洲,少数分布于亚洲。
种类
跳羚属
仅1种,即跳羚Antidorcas marsupialis。分布于南非。体长1.2~1.5米,肩高68~90厘米,体重32~36千克;四肢细长;背部中央有1条纵向的由皮肤下凹而形成的褶皱,褶皱内的毛为白色,当受惊而开始逃跑时,褶皱展开,出现1条明显的白脊,这是向同伴告警的信号;雌雄均具角,黑色上具环棱。极善跳跃,跳起时脊背弓起,四肢下伸而靠拢,一跃可高达3~3.5米,故名。在乾旱季节为寻找新的草场而结大群进行长距离迁移。以草类和灌木嫩枝为食,如有足够的青草则不饮水。每年5月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通常在11~12月产仔,每胎1仔。鬣狗、兀鹰等为其天敌。
印度羚属
仅1种,即印度羚(印度黑羚)Antilope cervicapra。分布于南亚。雄性具螺旋状长角。栖息于开阔草原,通常结成15~50只的一雄多雌群体,另有年轻雄性群,旱季会聚集为成千上万只的大群。感观灵敏,性机警,善于奔跑和连续跳跃。主食青草,兼食树叶。每年2~3月发情交配,求偶争斗剧烈,孕期为六个月,每产1~2仔,1~2岁性成熟,寿命约15年。数量较少。
沙羚属
仅1种,即沙羚Ammodorcas clarkei。分布于东衣索比亚。身体纤细,奔跑时速可达75千米。数量稀少。
大耳羚属
仅1种,即大耳羚Dorcatragus megalotis。分布于非洲。
长颈羚属
仅1种,即长颈羚Litocranius walleri。分布于东非。肩高约1米,体重约50千克。雄性具角。颈和四肢均细长,可单以后肢站立,吃高处的树叶。群居。交配季节雄性颈部明显涨大。

瞪羚属
仅雄性具长角。有16种:阿拉伯羚Gazelle arabica(已灭绝)、贝氏羚Gazelle bennettii、叶门羚Gazelle bilkis(已灭绝)、卡氏羚Gazelle cuvieri、苍羚Gazelle dama、鹿羚Gazelle dorcas、瞪羚(羚羊)Gazelle gazella、格氏羚Gazelle granti、细角羚Gazelle leptoceros、红额羚Gazelle rufifrons(已灭绝)、红羚Gazelle rufina、沙特羚Gazelle saudiya、苏丹羚Gazelle soemmerringii、斯氏羚Gazelle spekei、鹅喉羚Gazelle subgutturosa、托氏羚(汤普森瞪羚)Gazelle thomsonii。多分布于非洲,少数分布于亚洲。我国仅鹅喉羚,见于西北高原地区,因雄性在发情期喉部肥大似鹅喉而得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原羚属
四肢纤细,蹄窄;仅雄性具角,角细而略侧扁。有3种:黄羊(蒙古原羚)Procapra gutturosa分布于蒙古国、西伯利亚地区和我国东北及西北地区的半沙漠草原地带。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锡金和克什米尔的拉达克等地的高山草甸草原。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特产于我国以青海湖北岸及东北岸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前两者为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后者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