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高鼻羚羊蒙古亚种

高鼻羚羊蒙古亚种

高鼻羚羊蒙古亚种

高鼻羚羊蒙古亚种(学名:Saiga tatarica mongolica):体型中等,体长1.2-1.7米,背部黄褐色,臀部、尾、腹部白色,夏毛短而平滑;冬毛色淡、浓密且长;四肢较细;鼻骨高度发育并捲曲,内布满毛、腺体和粘液管,每个鼻孔中均有一特殊具黏膜的囊,可使吸入的空气加热并变得更加湿润,以适应高原寒冷环境,同时也与灵敏的嗅觉有关。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长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仅雄性具角。

栖息于荒漠、半荒漠地带。结成小群生活,有时形成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迁移。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夏季主要在晨昏活动。善于奔跑,速度快,且有耐力。于秋未冬初发情交配。雄性间有激烈的争雌现象。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高鼻羚羊蒙古亚种
  • 拉丁学名:Saiga tatarica mongolica
  • 别称:蒙古高鼻羚羊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哺乳纲
  • :偶蹄目
  • :牛科
  • :高鼻羚羊属
  • :高鼻羚羊
  • 亚种:高鼻羚羊蒙古亚种
  • 命名者及年代:Bannikov, 1946
  • 英文名称:Mongolian Saiga

形态特徵

高鼻羚羊蒙古亚种体型中等,体长1.2-1.7米,尾长7.6-10厘米,肩高75-80厘米,体重36-69千克;背部黄褐色,臀部、尾、腹部白色,夏毛短而平滑;冬毛色淡、浓密且长;四肢较细;仅雄性具角,角长20.3-25.5厘米,淡琥珀色,具明显的环棱;鼻骨高度发育并捲曲,内布满毛、腺体和粘液管;在每个鼻孔中均有一特殊的具黏膜的囊,可使吸入的空气加热并变得更加湿润,同时也与灵敏的嗅觉有关。体长100-150厘米,肩高63-83厘米,雄性成年体重37-60千克,雌性29-37千克。雄性具角,长28-37厘米,基部约3/4具环棱,呈琥珀色。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长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体毛浓密棕黄色,腹部和四肢内侧带白色,冬毛灰白色。
高鼻羚羊蒙古亚种高鼻羚羊蒙古亚种

栖息环境

鼻羚羊栖息于荒漠或半荒漠草原地区。每年秋季集结成大群,南迁到较暖的山谷草原,次年5月左右再迁回夏季栖息地。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夏季主要在晨昏活动。有季节性迁移现象,冬季向南移到向阳的温暖山坡地带。

生活习性

群居,随季节性迁移,每年秋季集结成大群,南迁到较暖的山谷草原。春季组成5-6只至20-30只的群体,然后又集结成大群,向北迁移至夏季草场,其迁移行程可达250-400公里。这种动物颇善奔跑,奔跑速度极快,时速可达每小时100公里。即使是刚出生5-6天的幼体,奔跑的时速也可达30-35公里。嗅觉、视觉均非常灵敏,既可用嗅觉察知天气的变化,又可靠视觉见到1公里以外的敌害。
植食性,主要以草类及低矮的灌木为食。取食的植物种类很广,包括许多有毒或含盐硷的种类。极耐渴,在取食青草季节能长期不饮水,只在缺乏青草的乾旱情况下才寻找水源。

分布範围

分布于蒙古西北部大湖盆地西部。

繁殖方式

高鼻羚羊是一雄多雌婚配製,性比约1︰4 。发情期从11月下旬开始,发情期间,雄性的鼻子膨胀起来,且不进食,雄性间会发生激烈的角斗,死亡率极高。经过5个月妊娠期,4月份为繁殖高峰期,胎仔数1-3仔,一般一胎产下2仔。幼羚1个月后即开始食草,雌性岁末(约8月龄)即可参与繁殖,雄羚次年方成熟。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极危(CR)。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