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羿(汉字)
羿,原指鸟张翅旋风而上,另指唐尧时的射师,中国民间传说他曾开弓射九日,也指夏时有穷氏国君。
《说文》“羿”:“羽之羿风,亦古诸侯也,一曰射师,从羽开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羿疑当为开。开,平也。羽之开风,谓抟扶摇而上之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羿
- 拼音:yì
- 五笔:naj
- 释义:鸟张翅旋风而上
- 示例:羿,羽之羿风。——《说文》
- 又称:唐尧时的射师,夏时有穷氏国君
文字由来
形声字,字从羽,从廾,羽亦声。
“羽”指“箭羽”。“廾”指“双手”。
“羽”和“廾”联合起来表示“双手把握箭的飞行方向”,另外“羿”通“夷”,东方一种善射的古代游牧民族统称。
作为古汉字,最初写作(左中右结构)“乾+弓+乾”,也他写为“开+弓”(上下结构),在“嗡倾履坺”中写作第一种。
延伸含义
1.箭术掌握者;射师。
说明:夏代初年的最高执政者之一是“后羿”。“后羿”本写作“司羿”。“司”是“父子相继从事某职业”的意思。“司羿”就是“世袭的射师”。从夏启开始(即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见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下同),夏朝帝王採用由“司”(si)字反写而造成的新字“后”(hou)字作为自己的官方正式头衔,一直沿用到公元前1640年(夏桀末年)。故“后”是夏代最尊贵的称号,且由于“司羿”确实掌握过夏初的王权,所以后世尊称“司羿”为“后羿”。“后羿”本业为射师,其职业和技能世代父子相传。在帝喾时代(2247 BC-2217 BC),当时的“司羿”被任命为天子亲卫负责人,此后这一显赫职务就在该家族内世代传承。在太康不理朝政的时候,其时的“司羿”以天子亲卫负责人的身份发动宫廷政变,将太康五兄弟逐出皇宫,自己摄政。这样,“司羿”就变成了“后羿”。
羿

2.唐尧时的射师。
自开闢以来,太阳星原有十,后被羿善开弓,射落九乌坠地,止存金乌一星。——《西游记》(暗喻夷人后羿射死夏朝数位君主,篡位夏朝,只有夏后少康一人幸免于难,最后唯一倖存的“金乌”少康成功光复大夏,史称“少康中兴”)
又如:羿弓(羿的弓矢所及);羿妃(指神话中羿妻嫦娥);羿毙十日(指后羿射日的传说)
3.夏时有穷氏国君。
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左传》
羿死后成为宗布神,即万鬼之王,禳灾除害——《淮南子》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五计切《集韵》研计切,𠀤音诣。《说文》作羿。羽之羿风亦古诸侯也。一曰射师。《五经文字》羿,隶省作羿。《书·五子之歌》有穷后羿。◎按正字通此字下尚有𢏖字,已入弓部,重出。今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