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忻州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忻州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以台怀镇为中心,周围屹立着东、西、南、北、中五个山峰,称作五台。五峰之内称台内。平均海拔 1000 米以上,最高点北台叶门峰海拔 3058 米,被称为“华北屋脊”。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谷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
忻州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被称为”避暑胜地“。1982年11月,国务院首批公布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5月,被国家旅游局审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忻州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 地理位置:山西省五台县
- 气候类型: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 占地面积:2,837平方公里
- 景点级别: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着名景点:白塔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忻州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东北部五台县境内,北距北京370多公里,东距石家庄180多公里,南到太原200公里,五台山火车站距中心旅游区台怀仅48公里。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忻州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在地图上的纬度是北纬38°50'至39°05',东经113°29'至113°44'之间。
地质地貌
忻州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以山地为主,为土石山区,山峦绵亘,沟壑纵横,地形极为複杂。全境山势呈东北——西南走向,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山区约占总面积的13%,丘陵约占总面积的10%。其最高峰北台顶海拔3061米,最低处清水河与滹沱河交汇处——坪上村,海拔624米,相对高差达2434米。
气候特点
忻州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温、降水集中,春秋两季气候变化较快。景区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都较同纬度低。夏季月平均气温为9.8°,而同纬度的代县夏季月平均气温是23°。冬季严寒、漫长,景区的降雨量较同纬度地区多,五台山年平均降水量为500~600mm,多雨区在800mm以上,北台顶最高平均降水量达1000mm以上。
自然资源
由于类型繁多的冰缘地貌、地质地貌的多样性,造就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生物的多样化,其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形成罕见的自然美地带。区域内植物五百九十五种,种类繁多。金莲花、迎红杜鹃,被专家认定为中国独有。山中活动着众多的动物飞禽,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等。昆虫学家还在这里发现了二十多种昆虫新种。
五台山名胜风景区景观

忻州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由草甸、草原、灌丛构成,是优良的夏季牧场。此外还有多种颜色的黑曜石矿山 。
主要景点
白塔
塔院寺大白塔塔颈粗壮,塔座和塔身相对瘦长,更显巍峨。大白塔通高五十六点四米。塔基为正方形,砖缝全用米浆、石灰搅拌砌筑。全塔各部粗细相间,造型优美。塔面为白色,形如藻瓶,塔盘、宝珠有铜饰品,塔上,风磨铜宝瓶高5米,覆盘两米多,悬252个铜铃。白塔中层,建塔殿3间,内有三大士铜像。
基座呈八角形,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八面,南面(即正面)紧对着大慈延寿宝殿的后墙,墙上有三个很浅的石洞,中间的石洞设有一小的半浮雕佛像,右边的石洞立有刻有释迦牟尼双足迹象碑,左边的石洞有清康熙年间修塔的记事碑,塔基四角建有四个小亭。
南禅寺大殿
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22千米的李家庄。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宋、明、清时期经过多次修葺,1973年又进行了复原性整修,恢复了唐代殿宇建筑出檐深远的浑朴豪放面貌。
显通寺铜殿
铜殿高八点三米,宽四点七米,深四点五米,是明朝万曆34年(1606年)用铜十万斤铸成的。殿建平面见方,宽九尺,深八尺,高丈余,外观两层,内为一室,四角四柱,柱础似鼓。殿内上层四面6扇门,下面四面八扇门,殿内四壁上有小佛万尊,金光闪闪,灼灼照人。殿内四壁铸满了佛像,号称万佛;殿中央供奉着高3尺的铜佛。
显通寺无量殿
五台山显通寺无量殿分上下两层,明七间暗三间,面宽二十八点二米,进深十六米,高二十点三米,重檐歇山顶,砖券而成,三个连续拱并列,左右山墙成为拱脚,各间之间依靠开拱门联繫,型制奇特,雕刻精湛,宏伟壮观,是我国古代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无量殿正面每层有七个阁洞,阁洞上嵌有砖雕匾额,有的题“普光明殿”,有的题“法菩提场”,有的题“逝多园林”等。
历史沿革
佛教历史
据记载,从唐太宗到唐德宗,都对五台山佛教给予极大的支持和扶助。由于佛教经典中所说的文殊菩萨住处——“清凉山”“五顶山”同五台山相似,所以,中外佛教徒便把五台山当作是他们虚幻世界里的文殊菩萨的住地。五台山由此驰名中外,显赫于世,成为佛教徒竞相朝礼的圣地,五台山是藉助于李唐王朝的强盛而成为圣地的。
人文历史
据明代高僧镇澄撰《清凉山志》记载:五台山佛寺之始,以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为最早,初建于公元68年(东汉永平十一年),为汉明帝刘庄邀请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法时诏令兴建,成为“释源宗祖”之一。北齐时五台山有200余座寺庙,唐代最多达360余座,“会昌灭佛”之后,宋代还有72座,明时回升到104座,清末民初达到112座。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存有唐代以来7个朝代的寺庙68座,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
荣誉记录
时间 | 获得荣誉 |
---|---|
1982年11月 | 国务院首批公布忻州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
1992年 | 中国林业部批准忻州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森林公园” |
2001年1月 | 国家旅游局审定忻州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2007年5月 | 国家旅游局审定忻州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2009年6月 | 忻州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旅游指南
交通路线
北京、天津、石家庄、定州、太原、大同、朔州、忻州等地均有长途客车通往五台山。北京、河北、天津方向,走京石高速,经河北阜平县、山西五台县石咀镇从南门来五台山;大同、内蒙方向走大运高速,经繁峙砂河镇从北门来五台山,太原、忻州方向经忻州、五台县城从南门或西门来五台山。
特产美食
台蘑

一种营养极高的食用菌类作物,又称“天花菜”。《日用本草》中有这样的记述:天花菜出自山西五台山,形如松花而大,香气如簟,白色,食之甚美。台蘑除了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之外,还有很好的医疗功效,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而且能产生对病毒的抗体,增加对感冒等病毒性疾病的抵抗力;还能起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肾脏病、胆结石、糖尿病、肝硬化等作用。

金莲花
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无毛。茎直立,高30─50厘米,基生叶具长柄,叶片五角形,上部叶片抱茎。叶片深缺裂,菊叶形。夏季开花,花朵大,单朵顶生或二三朵组成稀疏聚伞花序;花瓣18─21枚,金黄色,乾后不变色。金莲花多分布于海拔1000─2200米山地草坡或疏林下。金莲花可供栽培和观赏,其花可供药用。金莲花可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