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探梅
《天净沙·探梅》是元代作者徐再思的散曲·小令。其主要内容是:昨朝深雪前村,今宵淡月黄昏。春到南枝几分?水香冰晕。唤回逋老诗魂。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天净沙·探梅
- 创作年代:元代
- 文学体裁:散曲·小令
- 作者:徐再思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越调】天净沙·探梅
宫调名称:越调
曲牌名称:天净沙
作品原文
【越调】天净沙
探梅
昨朝深雪前村,今宵淡月黄昏。春到南枝几分?水香冰晕⑴。唤回逋老诗魂⑵。
作品注释
⑴水香冰晕:形容梅花淡淡的香和雪中看梅,梅花所带的光晕。
⑵逋老:指宋代隐士林逋,以喜爱梅花闻名。
曲牌格律
天净沙,越调曲牌名,小令兼用。其格律如下:
△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上(平)。
△平平仄,
△平△仄平平。
(“△” 为可平可仄,加黑体表示韵脚)
作品简析
这支小令典型地体现了元人喜欢融诗句、诗意入曲的特点。此曲前两句“昨朝深雪前村,今宵淡月黄昏”,意思是说:昨天大雪纷飞,今天天气放晴,淡淡的月光洒在厚厚的积雪上。第一句出自唐末五代诗僧齐己的《早梅》,第二句出自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小令写作者踏雪寻梅,十分殷勤,每天都急切地想知道梅花开了多少。前三句还没有写到看见了梅花,后两句才才写到见梅后的观感。“水香冰晕”四字,既写了花香,也写了花姿,又显示了花品。当闻到梅花的清香,看到梅花的娇姿时,作者胸中顿时升腾起浓浓的诗兴。此曲通过寻梅写出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讚赏。
就整首曲子而言,如果说它前三句是在“探梅”的“探”字上着笔,那幺,它的后两句的上句是写探而所见,下句是写探而所得。这样就把“探梅”这个题目写得很足了。
作者简介
徐再思
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属浙江)人。与张可久、贯云石为同时代人。钟嗣成《录鬼簿》言其“好食甘饴,故号甜斋。有乐府行于世。其子善长颇能继其家声”。天一阁本《录鬼簿》还记载他做过“嘉兴路吏”,“为人聪敏秀丽”,“交游高上文章士,习经书,看鑒史”,说明他在仕途上虽仅止于地位不高的吏职,却是一位很有才名的文人。一生活动足迹似乎没有离开过江浙一带。现存小令一百零三首,主要内容集中在写景、相思、归隐、咏史等方面。后人将其散曲与贯云石(号酸斋)作品合辑为《酸甜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