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净沙(明朝女文学家黄娥作品)
天净沙,整篇採用叠词,使其音韵谐调,节奏明丽,妙趣横生,由此可见女作家年少时的纯洁心灵!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天净沙
- 作品别名:《塞上秋》
- 创作年代:明朝
- 文学体裁:散曲
- 作者:黄娥
- 曲调:越调
作品原文
《天净沙》
哥哥大大娟娟,
风风韵韵般般,
刻刻时时盼盼,
心心原原,
双双对对鹣鹣!
娟娟大大哥哥,
婷婷弱弱多多,
件件堪堪可可,
藏藏躲躲,
哜哜世世婆婆。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娟娟:美好的样子。曲中代指美貌的女子。
③风韵:风度、韵致,多用于指妇女的情态。
④鹣:一种传说中的鸟,即比翼鸟。旧时常以鹣鹣比喻恩爱夫妻。
⑤哜哜:即喈喈,众鸟齐鸣叫的声音。
译文
哥哥和妹妹,风流又柔媚,时时刻刻地盼望,我们的心愿就是成双成对,比翼齐飞。
妹妹和哥哥,美丽又婀娜。件件事儿暖心窝。时而藏时而躲。绵绵的情话多又多。
赏析
作者选取了一群追求自由恋爱的男女青年为描写对象,着力渲染、刻画他们各自寻找心爱的人儿时内心活动和寻求到心爱的人后的欢快场面,把读者带入一个喜庆欢乐的情景之中。在这两首小曲中描绘了一幅幸福婚姻的绚丽图景,黄峨处在封建礼教和传统束缚的时代,能唱出这样的讚歌已经难能可贵。作者运用了含形象又具有感情色彩的词加以叠用,充分激发读者的想像力。叠词的运用使语句音韵铿锵,节奏鲜明,妙趣横生。
作者简介
黄 峨(1498-1569)
明女文学家,字秀眉,明朝工部尚书黄珂之女。少年时其诗名已为时人所知。[1]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与新都状元、翰林院修撰杨慎(升庵)结为伉丽。婚后居新都桂湖之滨的榴阁。次年,随杨慎回京。世宗嘉靖三年(1524),杨氏父子在“议大礼”的政争中,忤触嘉靖,杨慎两受“廷杖”,后被谪戊云南永昌卫。她回到新都居处。其间以诗词寄情,她的《黄莺儿》词四阕最为感人。五年,杨慎回家探父病,获允同赴云南戊所。八年,杨慎夫妇由戊所奔父丧,后升庵返戊所,她独居榴阁。此期间写有深情感人的《寄处》诗:“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隆庆三年(1569)病逝与杨慎合葬。
曲词鉴赏
整篇曲词,用的都是叠词,音韵十分谐调,节奏极其明丽,妙趣横生,我们从这首曲辞中,能够体会到女作家在青春年少之际,她的心灵,多幺浪漫,多幺热情,多幺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