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淡水鲨鱼

淡水鲨鱼

淡水鲨鱼

淡水鲨鱼(Pangasius sutchi )属圆腹鷶属,是苏氏圆腹鷶的俗称,因体型似鲨而被称为“淡水鲨鱼”,其实和真正的鲨鱼并无亲缘关係。

淡水鲨鱼又称虎头鲨、巴丁鱼或八珍鱼,主要分布要东南亚一带,有黑、白、灰三种体色。体长,侧扁,背部隆起。头部扁平呈锥形,短吻。体形颇似鲨鱼。

分河系与海系生长,黑色的称淡水黑鲨,原产于泰国,1978年引进我国;白色的称淡水白鲨,原产于马来西亚,1998年引入我国;灰色的称马来亚河系灰鲨,肉质较好,2000年引进我国。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淡水鲨鱼
  • 拉丁学名:Pangasius Sutchi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硬骨鱼纲
  • 亚纲:辐鳍鱼亚纲
  • :鲶形目
  • :鷶科
  • :圆腹鷶属
  • 分布区域:东南亚

形态特徵

鱼体呈纺锤型,形长而侧扁。背鳍前方显着隆起,后部渐侧扁。头较小且扁平呈圆锥形,其背部光滑,一般头长为体长的五分之一,额宽,吻短,口亚下位,不能伸缩,横裂,口裂略呈弧形,深度较大。上颌略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密生具细绒毛的弯状小齿,呈板带状,且中间不相连。梨骨及齶骨亦生有同样的小齿。舌为铲状,不游离。唇薄,不发达,具两对小须,常断失。颌须一对,很短,可达眼的中部;颏须一对,略长于颌须,可达胸鳍基部。眼大,近圆形,较靠下,位于口裂稍后处,位置偏前而接近于吻端,眼圈红黄色,眼间隔较宽,中间稍凸。鳃孔较大,鳃盖膜发达,左右相连,但与峡部不相连。鳃耙五对,较短,呈条状,小于鳃丝长,各鳃弓仅有外鳃耙,第一鳃弓的外鳃耙明显,外列鳃耙数为5~6+15~18,其它鳃弓则不明显。鼻孔两个,分前、后鼻孔,但距离较近。腹大而圆,没有腹棱。
体色有黑、白、灰三种,多作为食用鱼饲养,尤其是灰鲨鱼最受欢迎,其背部青色,体侧青灰色,腹部银白色;红鲨鱼即水晶巴丁鱼,多作观赏鱼饲养。

种群分布

淡水鲨鱼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带,是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优良淡水养殖种类。

生活习性

淡水鲨鱼营底栖生活,属杂食性鱼类,幼鱼以浮游动植物为饵,也摄食人工饲料,成鱼则摄食水生植物和人工饲料。该鱼十分贪食,故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对环境适应性强,河流、池塘均可养殖,养殖8个月可增重1公斤。该鱼性胆怯,游动快捷,受惊扰在水中不停地跳跃。该鱼抗低温能力差,适温20~30℃,最佳生长温度是24~28℃,当水温降至18℃时,摄食量和活动明显减少,水温连续低于12℃开始死亡;生长水质的pH值为6~7.2。适应性与食性。淡水鲨鱼耐低氧能力强,适应性广,但抗低温能力较弱。适温20~34℃,最佳生长水温26~32℃,水温低于18℃时活动缓慢,反映迟钝;水温低于12℃时开始死亡。该鱼食性较杂,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饵料,成鱼以水生植物及人工配合饲料为食,饲料蛋白质要求28%~32%。
淡水鲨鱼食性杂,食量大,生长速度快,当年鱼苗(3~4厘米)养殖4个月,体重可达0.6千克以上。该鱼性成熟较晚,饲养3~4年,体重达3千克以上可以进行繁殖。繁殖季节为4月~9月,属一年一次性产卵鱼类。
淡水鲨鱼淡水鲨鱼
该鱼体长、侧扁,背部隆起,头部偏平呈圆锥形,吻短,口亚下位,鳃膜与颊部不相连。膘大,具有呼吸空气的功能,故不易缺氧。该鱼的软骨组织含有硫酸软骨素,故除了作食用和观赏,还具有药用价值。

养殖技术

饲养

淡水鲨鱼生长在淡水里,与传统鲨鱼的区别在于可以离开海水,成熟迟,饲养3~4年、体重3公斤以上才能进行繁殖。每年6~9月为生殖季节,每年产卵一次,卵小,粘性,黄绿色,呈透明状。由于与罗非鱼的适温和饲料要求相似,养成方法也近似罗非鱼,但比罗非鱼抗病力强。放养鱼种的规格为5~10厘米,每年4~5月份水温在20℃以上开始投苗。一般放养密度:单养每亩2000尾;混养每亩100尾;网箱每立方水体100尾。成活率达90%。

人工配料

淡水鲨鱼的人工配合饲料蛋白含量鱼苗期须在30%以上,成鱼在25%~30%。可用以下配方:鱼粉20%,肉骨粉5%,小米糠13%,熟豆粕20%,麦麸10%,啤酒酵母粉5%,玉米面18%,麦芽4.5%,豆油1%,双鱼牌矿物元素添加剂2%,双鱼牌複合维生素添加剂1%。在配好的原料中加30%的水,拌匀后製成颗粒饲料。

病害病防治

淡水鲨鱼的病害防治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地做好病害的预防工作,即在饲料中,添加各种维生素。且添加“大蒜素”或“鱼菌宁”、“鱼服康”等药品,以防止肠炎、腐皮、疔疮等病的发生;定期泼洒“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药品,预防细菌性或病毒性病害的发生。因为淡水鲨鱼身体不具鳞片,对化学药物较为敏感,一般不要使用化学药物进行治疗。
1.肠炎病:病鱼行动迟缓,不吃食,腹部膨大,体色变黑,特别是头部显得更黑,肛门红肿,用手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打开病鱼的腹腔,肠壁充血,呈红褐色,肠内没有食物,只有许多黄色的粘液,如不及时治疗,病鱼会很快死亡。
2.白点病:又叫小瓜虫病。鱼体被小瓜虫寄生后,病鱼的鳍条和皮肤上出现一个个的白点,所以叫白点病。感染了小瓜虫的鱼由于受到刺激,体表和鳃部分泌大量的粘液,鱼因呼吸困难而死亡。每年的3~5月和8~10月是小瓜虫的流行季节。15~25℃的水温是小瓜虫繁殖的最适水温,当水温在10℃以下和26~28℃时,发育停止,28℃以上容易死亡,小瓜虫主要危害夏花鱼种和越冬鱼种。
预防方法:
  1. 放苗种前,用生石灰彻底消毒;
  2. 发病后,用40%福马林浸泡;
  3. 提高水温。
3.气泡病:主要发生在鱼苗阶段,成鱼很少见。这种病由三种原因引起。第一,鱼池中施了过多的未发酵的腐熟肥料;第二,是由于池水中的N会计师达到饱和状态引起的,据报导,1升水中含N量达到18.6~19.73便可使鱼产生气泡病;第三,是水中氧气达到过饱和状态所引起。池场内的水生藻类,如金鱼藻过多,在强阳光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而释放大量的氧气于水中,使水中的氧气过饱和,在鲨鱼的体表、鳍上、鳃上形成许多气泡,使鱼的浮力增加,失去正常的游动能力而死亡。
淡水鲨鱼淡水鲨鱼
预防方法:
  1. 禁止在鱼池中施放未发酵的肥料,施肥和投饵量要适量,防止池塘中的腐殖质过多;
  2. 清除池中的水草,控制水中的肥、活、爽;
  3. 往病鱼池中加注新水,可防止病情变化,加入新水后,病情轻的鱼可以排出气泡,恢复正常。

区别

淡水鲨鱼和海水鲨鱼不是一家。区别很大。海水鲨鱼,属于软骨性的鱼类,没有鳔,也就是通常说的鱼肚,起平衡作用。淡水鲨鱼是硬骨性鱼类,它和普通的鱼没什幺两样,不但有膘,而且也没有海水鲨鱼那幺兇猛,相反,胆儿小。唯一能生活在淡水中的真正鲨鱼是牛鲨。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