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骆秉章

骆秉章

骆秉章

骆秉章(1793年—1866年),原名骆俊,字吁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晚清湘军重要将领。骆秉章自少勤学,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选庶吉士,后被授为编修,迁移为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因办事清正,深得朝廷信任。外官任湖北、云南藩司。道光三十年(1850年),被任为湖南巡抚,入湘十载,位居封疆,治军平乱,功绩卓着。

鹹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入湖南,骆秉章以防守不力,被革职留任。后以守长沙有功而复职,并为清廷所倚重。旋署湖北巡抚。鹹丰三年(1853年),实授湖南巡抚,任上支持曾国藩办团练,又聘左宗棠为幕僚,事无巨细,皆听之。鹹丰十年(1860年),奉命督办四川军务,率军入川。鹹丰十一年(1861年)任四川总督。同治元年(1862年),骆秉章派重兵防守大渡河,断石达开后路,石达开被围于安顺场,之后石达开请求和谈,骆秉章佯称答应,后将石达开俘虏,解至成都凌迟处死。清廷授以太子太保衔。

同治六年(1866年)病逝,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谥号文忠。

基本介绍

  • 本名:骆秉章
  • 别称:骆俊,骆吁门,骆儒斋
  • 字号:字吁门
    号儒斋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广东花县
  • 出生时间:1793年
  • 去世时间:1867年
  • 主要作品:《骆文忠公奏稿》、《骆秉章自撰年谱》
  • 主要成就:在大渡河俘虏石达开
  • 封爵:一等轻车都尉、太子太保
  • 官职:四川总督
  • 追赠:太子太傅
  • 谥号:文忠
  • 地位:晚清八大名臣之一

人物生平

早年官途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骆秉章出生于广东花县。道光十二年(1832年),读了三十多年经书的骆秉章终以恩科六十名进士,殿试二甲二十七名,朝考入选,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骆秉章历任遍修、监察御史。
道光二十年(1840年),骆秉章受命稽察吏部银库,他到任之后清查陋规,严格进行检阅。官员们都不能徇私枉法,所以想找个机会将他弄走,正好发现了他的疏漏,但是穆彰阿调查后,发现骆秉章确为一丝不苟,分毫不沾,所以大有感触,对他更加器重。穆彰阿召骆秉章说:“你清查库银的严格可真是空前绝后啊,我一定要让你再留在这里三年,这将对国库大大有利。”骆秉章对答说:“我留在此地一年那些官员就已经非常难做了,如果让我再留三年,恐怕那些官员们一个都不能活了!”那些官员的阴谋没有得逞。后来骆秉章历任给事中、鸿胪寺少卿、奉天府丞兼学政等职。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银库亏欠的事被揭发,共亏短九百多万两。骆秉章因失察之罪被罢职,仍罚赔库款一万八千二百两赔罪。审察完毕之后,道光帝知道骆秉章持正无私,召见时对他说:“你这一年年查库办得很好,不只是朕一人知道,而是人人皆知。如今有了此案你的名字将会更出名,如果没有这个案件,朕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你好好读书,认真做官,将来好好为国家办事。”所以特旨以庶子的身份留用。自此道光帝对他信任有加,又升侍讲学士,出任湖北按察使。不久骆秉章归乡丁母忧。结束之后补右庶子,先后赴任山东、河南、江苏按事。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骆秉章被提拔为侍讲学士。出任为湖北按察使,又迁任贵州布政使,紧接着调往云南。
道光三十年(1850年),鹹丰帝命他出任湖南,任湖南巡抚。鹹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在广西金田起义,一路势如破竹,清廷各路官兵一败再败。

督防长沙

鹹丰元年(1851年),清政府命湖广总督程矞采前往湖南督办防务,堵截太平军,骆秉章给湖南提督余万清充当程制军的副职。之前大学士赛尚阿领兵驰赴广西镇压太平军,道经湖南,带文武随员百人,到广东时以沿途州县未能满足供应为由,竟参湖南抚藩荒废政事,骆秉章因而被罢官。不久,虽有朝廷有将骆秉章回京另有任命的布告,但要等待新任湖南巡抚张亮基到长沙,才能交接上京。当时长沙城墙大多坍塌,城门早就不能关闭了,城垛更是全都没了。骆秉章估计太平军随时攻入湖南,情势危急。便率先带头捐修城款三百两,随后省城司道官员全都捐款修缮。骆秉章马上又奏请借库款二万两修城。四月太平军打到道州,骆秉章更是日夜上城催督。农曆七月中,城门修好,城垛已备,萧朝贵才领一彪军杀到,奋力攻打长沙城。当时清军各路援军,正帅、副帅皆未到,城内只有兵勇八千,且没有一员有作战经验的将领。太平军攻城之时,守城的清军将士才真切明白,骆秉章的修城决策和调度方略是何等正确和及时,说重了是挽救了危亡残喘的清军和长沙城。之后新巡抚张亮基上任,骆秉章奉旨暂留在长沙与张亮基共同守城。
骆秉章骆秉章
农曆九月,各省援湘清军向荣、和春、张国梁等云集,达六万余人,城防更加巩固。太平军方面洪秀全和杨秀清在两次攻城失利后,一面以挖地道攻城为主,另一面派石达开为统帅,分军渡江到湘水以西,另外开闢一条北上的战场,揭开进攻武昌的新阶段。太平军主动撤退,长沙随即解围,骆秉章感触良多。这是骆秉章第一次以太平天国为死敌和无可奈何心情的立场,感受到清朝绿营兵的溃烂无能和无法阻挡太平军在中国南方大地上胜利地奔突和前进。

任职两湖

鹹丰三年(1852年)农曆二月,骆秉章受命为湖北巡抚。农曆四月二十三日,他又被重新受命为湖南巡抚,而且一任就十年。当时湖南在籍侍郎曾国藩奉命组织团练,开始创立湘军,骆秉章对此十分赞成。又招致湘阴举人左宗棠帮助他管理幕府,广泛收罗英俊之士,帮助编练团练来防卫太平军的进攻,湘军逐渐有了威名。鹹丰四年(1854年)骆秉章指挥大军,命罗泽南进攻岳州和湖北崇阳、通城。
鹹丰五年(1855年),太平军再克武昌,湖北巡抚胡林翼向骆秉章求救。骆秉章马上命鲍超率领水师先行,彭玉麟率领团练继进。在广东的太平军到达湖南时,骆秉章连续攻克桂阳、永兴、茶陵、郴州、宜章等地,他在郴州、宜章等击毙太平军青年将军何禄。
鹹丰六年(1856年),刘长佑等连克萍乡、万载等地,接着进攻袁州。江忠济在通城战死,王珍接替了他,连克通城、崇阳、蒲圻、通山诸县。到了同年冬天,刘长佑攻克了袁州、分宜、新喻。清军商议分三路进军江西,北路出瑞州,中路出袁州,南路出吉安。刘长佑袁州的一路兵马已经超过了九千,很难再筹集军饷。到了这时才令周凤山、曾国荃各招募二千义勇,联合进攻江西吉安。清廷下诏褒奖骆秉章不分地域,越境剿灭贼寇,朝廷赏赐骆秉章花翎。
鹹丰七年(1857年),武汉被清军收复,长江下游已无太平军,于是湘军四面出击。湖南自从开战以来漕运停滞,米价下跌,民生凋敝,地租和地主的租金却和以前一样,百姓早已拿不出赋税了。骆秉章减免了当地的徵折,人们减少了陪给地主的钱而增加了税赋收入。王珍在江西恶战,多次破敌,最终战死沙场,骆秉章以张运兰及王珍的弟弟分别统领王珍的旧部。
鹹丰八年(1858年),京察的时候骆秉章被议论功勋加以头品顶戴。石达开败退到浙江,江西大致安定。骆秉章因为合兵不易,所以提议应乘胜进取。上书请求起用曾国藩督师救援浙江,派遣萧启江、张运兰两军随征,其余的军队全部撤下。到鹹丰十年(1860年),骆秉章守卫并在湖南与太平军力战。除此之外他还援救湖北、贵州、江西等省份。

督军入川

鹹丰十年(1860年)农曆六月,67岁的骆秉章奉调入川督办军务。之前,云南太平军李永和与蓝朝鼎兄弟已由云南入川,袭取了数十里物资富饶的自贡盐场,队伍发展至十余万,而且大军指向川西和成都。川军督师忙于互相推诿和攻讦,调驻藏大臣崇实入川,也无济于事。当时李、蓝太平军距成都仅七十里,成都危在旦夕,此乃清廷十万火急调骆秉章入川之因由。此时,李、蓝太平军进围绵州,骆秉章帅湘军萧启江部一万二千余人入川。骆秉章摸清形势后,针对敌方“分兵略地”的战略,决定实行集中兵力分别击破的方针,并施展反间,分化瓦解。当两军对阵之时,蓝朝鼎部下参与机要的文书黄鼎叛变,骆秉章遂掌握太平军布防的一切军事机密。
鹹丰十年(1860年)农曆九月五日,清军对太平军合围猛攻,太平军退守丹稜,但清军步步逼进,太平军虽一部突围,但蓝朝鼎壮烈战死。之后,骆秉章集中兵力再围铁山根据地,川军、湘军封锁四方,最后引环龙河水淹灌。
同治元年农曆闰八月二十五日(1862年10月18日)骆秉章对太平军发动总攻,李永和突围中战死,至此,经年余苦战,李、蓝主力已经被歼灭。这一年京察,骆秉章因军功被赏加太子少保衔。

灭石达开

同治二年(1863年)春,石达开兵分三路,从云贵边界攻入四川,农曆三月二十七日(公曆5月14日),三四万太平军经冕宁小路进抵紫打地,準备横跨大渡河,直取成都。但是由骆秉章策划,由川军、湘军和土司的“夷兵”组成的大网正撒在大渡河两岸。农曆四月四日(公曆5月27日),石达开太平军乘筏渡河,骆秉章率大军等待石达开大军渡河一半的时候,用枪炮连环袭击太平军,石达开部无一生还。
骆秉章在佛山的故居骆秉章在佛山的故居
农曆四月十二日(公曆5月29日),清军劫取马鞍山,太平军粮道尽失,陷入死地。最后激战至农曆六月十三到二十七日,骆秉章命人竖起投诚免死的大旗,石达开写信给骆秉章,表示以个人生死来换取部下生命安全。骆秉章乘机派杨应刚赴紫打地石达开大营游说,力劝石达开解甲归田。石达开见大势已去,被迫与骆秉章订盟。不料骆秉璋却背信弃义,将石达开抓住。其部下缴械投诚后,骆秉章发路票遣散四千余人,尚有二千人安置在大树堡寺庙,骆秉章在一晚上将他们全部剿灭。

炙手可热

同治二年农曆五月十日(1863年6月25日),石达开在成都经骆秉章批准,被清军凌迟。清廷再加赐骆秉章太子太保。
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南京)陷落之时,清廷论功行赏,骆秉章加恩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并赏戴双眼花翎。同治六年(1867年),骆秉章再升任四川总督协办大学士。其地位声势赫赫,炙手可热。

病死任上

同治六年(1867年)农曆十一月十七日(公曆12月12日),骆秉章因病死于任上。终年74岁。清政府赠太子太傅,入祀良祠,给谥号文忠。
骆秉章逝世讯息一传到民间,民众自发罢市缟素,丧车所过,哀音相随,连绵不断。因悼念场面太过盛大,官府怕生出事端,因此加以限制,结果惹怒了百姓,差点闹出一场风波。

主要成就

整风选贤

骆秉章在担任湖南巡抚和四川总督时期,都大力整顿吏治。担任湖南巡抚初始,他就弹劾行事鲁莽的茶陵知州李光第、行为不检的湖南拣发知州长惠等人,湖南官场风气为之一新。在四川期间,骆秉章对不守军纪、贪生怕死的将领给予严厉处罚,如参将尹士超不遵守命令,擅自行动,遭到处分;四川布政使祥奎收受贿赂,被骆秉章弹劾,革职查办。骆秉章不但对辖区内的不良官吏严加治理、惩处,对其他省的问题官员同样不留情面。甘肃提督陶茂林所辖部队因军饷遭到拖欠而譁变,南下四川扰乱正常社会秩序。骆秉章十分气愤,上书朝廷弹劾陶茂林。
清骆秉章 书札清骆秉章 书札
骆秉章的整顿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他任职的湖南、四川两地吏治清明,贪腐并非完全没有,但较之其他地区大有改善。他不拘一格任用贤能,经他的举荐,一批有才能、有抱负的官员得以快速升迁,如左宗棠、王鑫、胡林翼、刘蓉、蒋益澧、江忠源、萧启江、刘长佑等一大批精英人才,他们日后大多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改善民生

骆秉章十分重视经济发展,改善民生。骆秉章担任湖南和四川地方大员时期,正是太平天国与清朝混战期间。当时湖南水灾频发,造成粮食减产。为了充实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少地方政府要求农民缴纳银两来代替粮食实物,这让农民更加苦不堪言,只能拖欠粮食缴纳,甚至引发暴动。
为了解决这一重要的民生问题,骆秉章核减钱漕,禁止贪官污吏和不法奸商从中牟利,设立专门稽查机构,选派廉洁士绅负责监督收缴漕粮,减轻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压力。那时,骆秉章还解决了湖南食盐短缺难题。当时湖南70%的州县都食用淮盐,由于战争的破坏,官府又垄断食盐贸易,导致盐十分贵。为了解民困,骆秉章在湖南增设盐茶局,对民间盐和茶叶的买卖加以管理,由官府疏通销路,推动民间盐茶贸易的发展。这不仅调动了民间自由贸易的积极性,解决了食盐短缺、茶叶销路不畅的问题,又通过徵收盐税和茶税,增加了政府收入,取得显着的经济效益。

稳定财政

骆秉章在四川时期,发现税目繁多、税费过重,于是命人详细考察各地的税收,防止贪官污吏私自增设税种盘剥百姓。看到民众因为连年遭遇战乱和起义暴动而十分清贫,压力巨大,骆秉章便奏请朝廷减轻四川赋税。他对贫穷落后的城口、松潘、理番等23个州县免于捐输,而对田产丰厚的地主富农,则要求其多捐银并给以封赏。
鹹丰三年(1853年),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紧张问题,大量印刷大数额纸币,导致通货膨胀,金融混乱。面对失控的局势,骆秉章当机立断,果断终止执行朝廷错误的政策,坚决停止铸造发行大钱,以八成制钱收缴大钱一千的比例回收已经发行的大钱,以此稳定了湖南的金融形势。

廉洁奉公

骆秉章身为封疆大吏、湘军统帅,为官领军数十年,虽然军功卓越,地位崇高,权倾一时,却是一名两袖清风、廉洁奉公的官员,加上他平日慷慨大方,乐善好施,经常接济同僚和穷人,其清贫令人难以置信。在他死后,成都将军崇实问骆之侄治丧情形。其侄拿出骆秉章所有的家当,仅箱笥五六具。里面除官服外,其余衣服全是旧衣,其中还有粗布缝製的。余有银子八百两,每封都有藩司印花,证明全是官俸银。崇实大为感动,最后奉旨赏银五千两治丧,其侄方才有能力扶柩回乡。这在晚清政坛极为罕见,左宗棠也被称为清官,还留下了二万五千两存款,李鸿章的遗产更达到了四千万两白银的天文数字,而骆秉章只有八百两。

治蜀平乱

鹹丰十年(1860年),骆秉章打着“治蜀平乱”的旗号,带着刘蓉和一支不足万人的湘军入川,接任四川总督。他到四川后与太平军最为强悍的对手翼王石达开部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决战。同治二年(1863年)春,石达开主力在与湘军激战时被曾与之结盟的彝族土司出卖,遭受重创,在大渡河南岸被困了40多天,仍无法突围,面临末路的绝境,迫不得已致函回应骆秉章的招降政策,坦陈“愿一人而自刎,全三军以投安”,希望“宥我将士,请免诛戮”。骆秉章接受石达开的请求,同意“投诚免死”。于是,石达开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湘军营帐,但是当6000余名太平军将士集体放下武器后,骆秉章却变卦了,他下令将200多名太平军将领和2000余名石达开的亲信士卒全部处死,其余4000多人尽数遣散。

人物评价

总评

骆秉章远离京师的时候,朝廷有关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朝廷仍然都要问计于他。与此同时,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省的重要人事任命和政务安排,均会事先徵求骆秉章的看法,当时政界有评:“二公东西相望,天下倚之为重”,其政治地位同曾国藩旗鼓相当,可见两位政坛巨擘对当时的大清王朝是何等的重要。
“晚清八大名臣”之一的骆秉章,在抚湘督川的十七年中,在施政与军事方面充分展示了其才能和韬略,为川、湘两省乃至全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晚清时期重要的封疆大吏,骆秉章无论是抚湘十载,还是督川七年,都尽忠职守、勤政爱民、清正廉洁,改革吏治、整治经济,在湖南和四川两地享有盛名。但因处死投诚石达开及其亲信,遭后人诟病。

历代评价

  • 《清史稿》:①“川民感其削平寇乱,出于水火,乃其殁,巷苦罢市,遗爱之深,世与汉诸葛亮,唐韦皋并称”。②“骆秉章休休有容,取人为善。胡林翼综覈名实,干济冠时。论其治事之宽严疏密若不相侔,而皆以长驾远驭,驱策群材,用能丕树伟绩。所莅者千里方圻,规画动关军事全局。使无其人,则曾国藩、左宗棠诸人失所匡扶凭藉,其成功且较难。缅怀中兴之业,二人所关係者岂不鉅哉?”
  • 鹹丰帝:“老成硕望,宣力弥勤。”
  • 同治帝:“老成硕望、调度有方。”
  • 左宗棠《答毛寄耘中丞书》:“先生抚湘前后十载,德政既不胜书,武节亦非所短。事均有迹,可按而知。而其遗之尤,溥无如剔漕弊,罢大钱两事。”
  • 佚名《鹹同将相琐闻》:“骆公治吾楚十年,而吏民安堵,群寇远遁,此湘楚福星也。”
  • 薛福成《骆文忠公遗爱》:“曾文正公督两江,凡湖广两粤闽等大吏之黜陟(升降),及一切大政,朝廷必以咨之;骆公督四川,凡滇黔陕甘等省大吏之黜陟,及一切大政,朝廷必以咨之,二公东西相望,天下倚之为重”。
  • 蔡东藩:骆秉章系清室名臣,长沙一役,骆已罢职,犹督兵固守,始终保全。

个人作品

着作

着有《骆文忠公奏议》、《骆秉章自撰年谱》等。

书法

骆秉章书法有很高的造诣,佛山市博物馆藏有他的《楷书联》,佛山园林建筑"群星草堂"匾额就是他书写的,现悬挂在佛山祖庙前殿的木刻对联"逞披髮仗剑威风,仙佛焉已矣;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也是他的手迹。

轶事典故

罢大钱

鹹丰三年(1853年)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兵饷大增,而各省官铸制钱不敷使用,户部建议各省自行开铸当十、当五十、当一百 (制钱)的大钱以充度支。规定使用时,与原来官铸的成色较足的制钱各半使用。农曆六月,长沙宝南局(铸钱机构)指定长沙仓守定期雇炉头开铸。稍后,布政使与仓守议行再铸当五百、当千用的大钱。骆秉章深知其弊,大力制止了这件事。局中炉头与仓守家人作弊,私铸大钱,而含铜减半。加之钱庄拒用大钱。而买私铸大钱,市面混乱一片,老百姓更无以为活。骆秉章当机立断:首先即用八成制钱收缴一千大钱,分县分段查清大钱数量,即行收缴。又发现私铸大钱达7万余贯,次即彻查私铸大钱。查得长沙府仓守与炉头通同舞弊,立将管局(宝南局)委员革职,其炉头、家丁绞决,大钱风波即行平息。不久,户部发下八万两纸钞作为湖南军饷。骆秉章据此笼络了一些人心。
清人所绘骆秉章坐姿像清人所绘骆秉章坐姿像

剔漕弊

鹹丰四年(1854年)秋,湖南战事趋于平息而结束,作为湖南巡抚,骆秉章不能不考虑到下面两个相连而又相关的问题:一是如何安定人心,以防动乱;二是如何筹措军饷,以协助邻省战事,包括支持曾国藩带领的湘军在江西与太平军激战。这时左宗棠正做骆秉章幕僚,因而减赋之事实由骆左二人共商筹划,骆秉章决策。减漕赋具体缘由是一个叫周焕南的举人到藩司递请“求核定徵收钱粮章程”,被拒斥解发回湘潭县所引起。是时,情形严峻,湘潭县以往收钱粮四五万,鹹丰四年只得四千余两。次年农曆七月无人征纳。佃户们又因纳租后,收成不够成本,以致纷纷退佃。稍后,周举人再次上长沙司院递呈,骆秉章与粮道商议后,经修正,準按湘潭章程“完纳钱粮”,一时群情大快。骆秉章又将各县阻挠粮户递请改例的官员撤任或解职,或不传见,示以颜色,一时“官场为之肃然”。湘潭钱粮的征纳到农曆十二月,已报十万两有零,足见骆秉章改革漕弊的措施,农民是欢迎的。鹹丰八年(1858年),改革已有三年成效,骆巡抚才向朝廷奏明。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四省俱学“湘潭章程”,参照修正而行。

与曾国藩

骆秉章在湖南任职的一段时间,和曾国藩私谊颇差,屡有磨擦。曾国藩建湘军之初,湖南提督鲍超极其怀恨,曾鼓动士兵武装围攻曾国藩住处,骆秉章近在咫尺却佯装不知。又如左宗棠为女婿捐军饷之事与曾闹翻,形成雠隙,骆秉章站在左宗棠一边,甚至不愿与曾国藩见面。曾国藩停舟在长沙城外,骆秉章前往邻舟拜客,却对曾国藩“跬步不前”。但骆秉章作为湖南军事首脑,他识大体、顾大局,曾配合共同对付太平军还是占第一位。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的湘军正是在骆的羽翼之下组建成军。
据查,鹹丰六年(1856年)曾国藩派湘军入浙江,而湖南省经骆秉章批核每月解银支援湘军达三十万两,一年为三百余万两之巨。曾国藩困守南昌,骆秉章物伤其类,急命刘长佑、江忠济等部急援江西。

亲属成员

  • 父亲:骆珝元

后世纪念

骆秉章光禄大夫家庙由朝廷出资在炭步镇华岭村建造,家庙坐南朝北,三间二进,总面阔约30米,总进深约45米,建筑占地1000多平方米,锅耳山墙,石湾陶脊,碌灰筒瓦,青砖墙,建筑庄严、气势宏伟、工艺精细,有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壁画,现被列为花都区文物保护单位。

史书记载

《清史稿·卷四百六·列传一百九十三》

艺术形象

年份影视演员
2000年
《太平天国》
吴宏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