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图天下:民间美术中的龙图腾溯源
《龙图天下:民间美术中的龙图腾溯源》为《民间图像中的中国民俗丛书》之一,由沈泓着。在中国,龙与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繫。龙是华夏神州远古的图腾,今天,雕龙画凤仍是建筑上常见的图案,只要你是中国人,无论你走多远,到处都可以听到“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的歌唱……
基本介绍
- 书名:龙图天下:民间美术中的龙图腾溯源
-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 页数:213页
- 开本:16
- 品牌:中国物资出版社
- 作者:沈泓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04744562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龙图天下:民间美术中的龙图腾溯源》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沈泓,湖北江陵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作协会员。在海内外20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1000多万字,5篇报告文学在全国性评奖中获一、二等奖;出版长篇小说《收藏》《深圳闲人》,长篇报告文学《沈泓婚恋书系》5部,《寻找逝去的年画》丛书17部,《中国濒危年画寻蹤》丛书13部,《中国民俗文化》丛书8部,《中国民俗文化探幽》丛书3部,《品年画读经典》丛书4部,《钱币收藏与投资》丛书4部,《艺术品鉴赏与收藏》丛书15部。着作入选法兰克福等国际书展,被购买着作权,多次再版,出修订版,被大量盗版。现居深圳。
图书目录
第一章源远流长的龙史
第二章丰富多彩的龙文化
第三章龙:中国人的图腾
第四章龙的来源
第五章龙的形象
第六章各种龙的名称
第七章龙生九子
第八章四海龙王与五方龙王
第九章龙的神话传说
第十章与龙有关的节俗
第十一章二月二日龙抬头
第十二章龙的象徵意义
第十三章龙的精神
第十四章与龙有关的词语
第十五章常见的龙吉祥图
后记
第二章丰富多彩的龙文化
第三章龙:中国人的图腾
第四章龙的来源
第五章龙的形象
第六章各种龙的名称
第七章龙生九子
第八章四海龙王与五方龙王
第九章龙的神话传说
第十章与龙有关的节俗
第十一章二月二日龙抬头
第十二章龙的象徵意义
第十三章龙的精神
第十四章与龙有关的词语
第十五章常见的龙吉祥图
后记
后记
文字是苍白的,而图像是多彩的。
文字是速朽的,而图像是永恆的。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民俗文化的研究,一张代代相传的传统图像,其内涵往往大于一本文字的书;一张古代民间年画图,传递的信息往往比一篇洋洋大观的论文更丰富也更具有说服力。因为文字是从图像中来的,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书和论文,却不是从图像中来,非常令人遗憾。如果没有图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们都没有看到过古人的生活场景,并不知道古人真实的生活画面,我们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其实是冒有一定风险的。
古代没有照相机,但代代相传的民间年画、纸马、剪纸、水陆画等民俗图画,真实地记录了古人生活的状况,也透露出了古人的精神世界。这些年,笔者因爱好传统文化研究而收藏民间年画、纸马、剪纸、水陆画等民俗图画,由收藏民俗美术,不由自主地走进了中国文化大世界。可以说,每收藏一张年画,都要对一个文化符号和民俗事象进行探究,因为每一张民间绘画,都涉及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或诸多方面。
收藏伴随研究,收藏必须研究,一边收藏,一边研究,一边写作,这似乎成了一种无尽的循环,或一种宿命。民间年画和民俗图案藏品与日俱增。传统文化知识日积月累,自然而然地写出了这套通过民间图像演绎和破解中国文化的丛书。
文化是玩出来的,我们说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其实玉文化最初就是体现人类玩性的文化,是古人为了让玉变得更漂亮更好玩,让自己因玉的装饰变得更美,而打磨、穿孔、造型、刻画纹饰。在美化玉的过程中,古人的玩性大放异彩,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灿烂辉煌的玉文化。
文化是世界的色彩,特别是民俗文化,是装饰世界的红花和绿叶。古人活得有声有色,不是因为古人铁马金戈干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因为文化和民俗让古人活得有声有色。古人暇伴诗书通世晓,闲看花鸟会天机:古人逍遥山水,天人合一,植物寄情,动物寓意;古人节庆狂欢,讲吉祥的话儿;古人拜神祈祷,烧纸马贴年画,皆为无益之事;古人“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无益之事演化为目不暇接的缤纷民俗,汇集成为民俗文化,好玩多趣,让古人活得潇洒适意,风姿绰约。
现代人与古人的区别就在于,现代人皆为有益之事,没有价值的事情不屑于为。所以,越是现代化,我们离传统文化越远;离传统文化越远,我们离好玩也就越远。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创造和物质财富,对人生都毫无意义,因为社会越是进步,离人的本性就越远,高科技越发达,人间温馨和民俗意向就越是递减。所谓程式化,就是让一切都变得冷冰冰,只剩下枯燥乏味的数字。当一切都数位化的时候,就是人类自陷囹圄的时候。
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逐渐消逝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可避免。现代化是开拓进取的,是竞争的,是外向的;而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是固守传统的,是和合的,是内向的。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中,如果在两条背离线间找不到适度融合点,精神和物慾的撕扯导致的将不仅是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毁灭,也将是人类精神的崩溃。
所以,古典文化的固守和发展流变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尤其重要。对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解读离不开古代民俗图案。这些年来,笔者利用黄金周和休假,走遍了全国各个省市进行田野考察,徒步于深山老林,穷乡僻壤,险境恶水,田野阡陌,找到中国古代30多个民间年画产地(其中很多产地年画已经消失,一息尚存的也都面临濒危状况),寻访民间艺人,寻找民间年画和民俗美术品,以日记的方式描述了寻找之旅的过程,记录了中国民间年画各个产地的现状,考证其历史源流,写作出版了《寻找逝去的年画》丛书30本及《寻找逝去的纸马》,此外还出版了《中国民俗文化》丛书11本、《品年画读经典》丛书4本、《中国民间年画诸神文化》丛书6本等。
对民间年画、剪纸、水陆画等民俗图寻找的过程,就是探访中华古典文化的过程,是考证中国民俗文化的过程,是破解中国文化密码的过程,因为每一张正在飘逝的民间年画,都是民俗文化图像,是一个文化密码,一个隐喻。可以说,这套民俗文化丛书,是用脚写出来的。
愿这些五彩的图像,带给您行走的风景,让您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流变中的多彩多姿。
沈泓
2012年3月21日于东悦名轩
文字是速朽的,而图像是永恆的。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民俗文化的研究,一张代代相传的传统图像,其内涵往往大于一本文字的书;一张古代民间年画图,传递的信息往往比一篇洋洋大观的论文更丰富也更具有说服力。因为文字是从图像中来的,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书和论文,却不是从图像中来,非常令人遗憾。如果没有图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们都没有看到过古人的生活场景,并不知道古人真实的生活画面,我们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其实是冒有一定风险的。
古代没有照相机,但代代相传的民间年画、纸马、剪纸、水陆画等民俗图画,真实地记录了古人生活的状况,也透露出了古人的精神世界。这些年,笔者因爱好传统文化研究而收藏民间年画、纸马、剪纸、水陆画等民俗图画,由收藏民俗美术,不由自主地走进了中国文化大世界。可以说,每收藏一张年画,都要对一个文化符号和民俗事象进行探究,因为每一张民间绘画,都涉及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或诸多方面。
收藏伴随研究,收藏必须研究,一边收藏,一边研究,一边写作,这似乎成了一种无尽的循环,或一种宿命。民间年画和民俗图案藏品与日俱增。传统文化知识日积月累,自然而然地写出了这套通过民间图像演绎和破解中国文化的丛书。
文化是玩出来的,我们说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其实玉文化最初就是体现人类玩性的文化,是古人为了让玉变得更漂亮更好玩,让自己因玉的装饰变得更美,而打磨、穿孔、造型、刻画纹饰。在美化玉的过程中,古人的玩性大放异彩,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灿烂辉煌的玉文化。
文化是世界的色彩,特别是民俗文化,是装饰世界的红花和绿叶。古人活得有声有色,不是因为古人铁马金戈干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因为文化和民俗让古人活得有声有色。古人暇伴诗书通世晓,闲看花鸟会天机:古人逍遥山水,天人合一,植物寄情,动物寓意;古人节庆狂欢,讲吉祥的话儿;古人拜神祈祷,烧纸马贴年画,皆为无益之事;古人“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无益之事演化为目不暇接的缤纷民俗,汇集成为民俗文化,好玩多趣,让古人活得潇洒适意,风姿绰约。
现代人与古人的区别就在于,现代人皆为有益之事,没有价值的事情不屑于为。所以,越是现代化,我们离传统文化越远;离传统文化越远,我们离好玩也就越远。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创造和物质财富,对人生都毫无意义,因为社会越是进步,离人的本性就越远,高科技越发达,人间温馨和民俗意向就越是递减。所谓程式化,就是让一切都变得冷冰冰,只剩下枯燥乏味的数字。当一切都数位化的时候,就是人类自陷囹圄的时候。
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逐渐消逝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可避免。现代化是开拓进取的,是竞争的,是外向的;而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是固守传统的,是和合的,是内向的。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中,如果在两条背离线间找不到适度融合点,精神和物慾的撕扯导致的将不仅是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毁灭,也将是人类精神的崩溃。
所以,古典文化的固守和发展流变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尤其重要。对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解读离不开古代民俗图案。这些年来,笔者利用黄金周和休假,走遍了全国各个省市进行田野考察,徒步于深山老林,穷乡僻壤,险境恶水,田野阡陌,找到中国古代30多个民间年画产地(其中很多产地年画已经消失,一息尚存的也都面临濒危状况),寻访民间艺人,寻找民间年画和民俗美术品,以日记的方式描述了寻找之旅的过程,记录了中国民间年画各个产地的现状,考证其历史源流,写作出版了《寻找逝去的年画》丛书30本及《寻找逝去的纸马》,此外还出版了《中国民俗文化》丛书11本、《品年画读经典》丛书4本、《中国民间年画诸神文化》丛书6本等。
对民间年画、剪纸、水陆画等民俗图寻找的过程,就是探访中华古典文化的过程,是考证中国民俗文化的过程,是破解中国文化密码的过程,因为每一张正在飘逝的民间年画,都是民俗文化图像,是一个文化密码,一个隐喻。可以说,这套民俗文化丛书,是用脚写出来的。
愿这些五彩的图像,带给您行走的风景,让您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流变中的多彩多姿。
沈泓
2012年3月21日于东悦名轩
序言
龙是中华历史长河中的一种独特的精神凝聚和文化积澱,龙文化扎根于每一个龙的传人的潜意识里,成为炎黄子孙的精神图腾,不但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几乎都打上了龙文化的烙印,而且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到了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龙在民间美术中大行其道,民间美术中的龙图案又丰富了龙形象,将龙文化具象化。民间美术中的龙活灵活现,“龙”的形状到底是什幺样子的?谁也没有见到过,因为龙的形象是虚拟的,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可以说是无中生有。我们只能从民间美术和古代年画中看到龙的形象,欣赏到民间绘画中大量出现的龙图案,龙无疑是最着名的吉祥动物之一。
在中国,龙与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繫。龙是华夏神州远古的图腾,今天,雕龙画凤仍是建筑上常见的图案,只要你是中国人,无论你走多远,到处都可以听到“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的歌声……
如果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幺龙文化堪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主根:如果说海峡两岸仍有隔阂,那幺只要说一句“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两岸同胞之情就会瞬间激发,甚至热泪盈眶;如果在两岸三地同胞中寻找一种最有凝聚力的动物,这种动物无疑就是龙。
龙是虚拟之物,何以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如此重要呢?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奥妙之处,也是龙文化的神奇之处。
本书作者多年来收藏了大量龙题材的民间年画、剪纸、玉器、瓷器等艺术品原作,占有图片资源的绝对优势。本书以大量的史料和作者多年收藏的龙画、龙图,对龙文化的奥妙和神奇一一破译,力图有助于传统文化爱好者、民间美术爱好者、收藏爱好者、教师等对龙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画家、设计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大中学生和时尚白领也是开卷有益的知识性读物。
沈泓
2012年6月16日于东悦名轩
龙在民间美术中大行其道,民间美术中的龙图案又丰富了龙形象,将龙文化具象化。民间美术中的龙活灵活现,“龙”的形状到底是什幺样子的?谁也没有见到过,因为龙的形象是虚拟的,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可以说是无中生有。我们只能从民间美术和古代年画中看到龙的形象,欣赏到民间绘画中大量出现的龙图案,龙无疑是最着名的吉祥动物之一。
在中国,龙与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繫。龙是华夏神州远古的图腾,今天,雕龙画凤仍是建筑上常见的图案,只要你是中国人,无论你走多远,到处都可以听到“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的歌声……
如果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幺龙文化堪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主根:如果说海峡两岸仍有隔阂,那幺只要说一句“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两岸同胞之情就会瞬间激发,甚至热泪盈眶;如果在两岸三地同胞中寻找一种最有凝聚力的动物,这种动物无疑就是龙。
龙是虚拟之物,何以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如此重要呢?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奥妙之处,也是龙文化的神奇之处。
本书作者多年来收藏了大量龙题材的民间年画、剪纸、玉器、瓷器等艺术品原作,占有图片资源的绝对优势。本书以大量的史料和作者多年收藏的龙画、龙图,对龙文化的奥妙和神奇一一破译,力图有助于传统文化爱好者、民间美术爱好者、收藏爱好者、教师等对龙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画家、设计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大中学生和时尚白领也是开卷有益的知识性读物。
沈泓
2012年6月16日于东悦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