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桂岭镇(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

桂岭镇(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

桂岭镇(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

桂岭镇位于贺州市八步区东北部,总面积414.8平方千米(2017年),距贺州市区70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75210人(2017年),居住有汉、瑶、壮等多个民族。目前过境公路有G323国道、赖开路,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桂岭镇因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桂岭镇
  • 外文名称:GuiLing Town
  • 别名:桂岭垌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中国华南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4个行政村委会
  • 政府驻地:桂岭街道
  • 电话区号:0774
  • 邮政区码:542806
  • 地理位置:贺州市八步区
  • 面积:414.8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75210人(2017年) 
  • 气候条件:4月-10月清凉气爽,11月-3月湿度较重
  • 着名景点:凤凰塘\竹园明清古村,七里潇贺古道,红七军整编旧址,周子祠遗址
  • 火车站:贺州火车站
  • 车牌代码:桂J
  • GDP:3.6亿

简介

桂岭镇位于贺州市八步区东北部,总面积414.8平方千米(2017年),距贺州市区70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75210人(2017年),居住有汉、瑶、壮等多个民族。目前过境公路有G323国道、赖开路,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桂岭镇因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说。
桂岭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驰名桂东的千年古镇。三国吴黄武(公元222年)时桂岭为古建兴县治所在地,境内有2000多年历史的“潇贺古道”,1955年桂岭属贺县桂岭区,1958年原桂岭区改称为政社合一的“桂岭人民公社”,1983年改社为乡称桂岭乡人民政府,1984年开山从桂岭分出独立成乡,桂岭便改乡为镇。
桂岭扼粤湘桂三省(区)交汇之要冲,自秦朝就有古道北通湘楚,东达粤地,建置历史悠久,为驰名桂东的千年古镇。

经济情况

桂岭镇是贺州市17个重点镇之一。近年来,桂岭镇藉助贺州市重点镇政策优势,确立了“城镇建设、矿产石材、民生项目、林果产业、生态旅游”的“五牌”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把桂岭镇建设成为“桂粤湘区域性中心城镇及商贸重镇”的发展定位,攻坚克难、奋发赶超。全镇2015年实现工农业总值21.56亿元,是2010年的1.41倍;实现工业总产值12.55亿元,是2010年的1.4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8723.39元,是2010年的1.76倍;2015年末全镇居民存款余额8.1亿元,是2010年的2.49倍。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桂岭镇

发展建设

2008年,总投资1.55亿元,占地62.6亩的桂岭商住中心开工,截至目前,8栋商住楼共200多套已全部交付使用;
2011年,吸引资金2.6亿元,开发建设北环路商贸区,工程完工后,桂岭城区面积将达到3.5平方公里;北环路商贸区建成后,将形成桂岭一个新的商贸圈,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成为桂粤湘三省(区)交界商贸中心的名片。
从2012年起,该镇逐年对城镇的道路进行维修改造,投资600多万元,累计维修改造道路3.1公里;投入50多万元在东环路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投资100万多元对镇区和部分村屯进行了美化、亮化。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14年,通过招商引资,盘活闲置资产,在西区的闲置土地上,总投资1亿元,建设一个占地6600多平方米的金海湾广华购物中心,进一步提升了桂岭镇的城镇品位。
自桂岭镇2013年被贺州市选定为17个重点镇之一以来,2014年7月,又被自治区列入广西百镇扶持壮大建设示範工程乡镇之一。
在桂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中,也为桂岭建设“生态乡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15年,该镇25个村委(社区)已经成立村屯保洁理事会,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文明卫生公约,建立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环卫工人责任管理等管理制度,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意识。硬体方面,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修建水泥路132条总计113.82千米,村屯道路硬化率达到90%以上;改造农村危房2283座,修建排水沟12千米;为村屯配备分类垃圾桶600多个,垃圾清运车30辆;建成垃圾焚烧炉3座。另外,还在全镇各村屯新栽或补栽各类景观树种6000余株,新建花圃10余个,进一步美化了村屯环境。2009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在全镇範围内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到目前为止,该镇6个行政村的饮水安全工程已全部竣工交付使用,解决了2万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他村屯的饮水安全工程也在有序地推进建设之中,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
如今,桂岭镇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的‘三清洁’活动正在有序开展,村屯长效保洁机制已经基本形成,‘髒、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整治。
2014年10月份,桂岭镇还联合八步区环保局、经贸局及组织镇上各单位各部门200多人,对位于镇郊不符合环保要求的3个红砖厂进行了强制拆除,大大削减了由于该红砖厂超标排放的环境污染。同时,又联合公安、交通、城建等部门,对镇区东环路和东区市场进行了全面清洗,如今,市场面貌焕然一新,秩序一片井然。
经过不懈努力,桂岭镇着实营造了一个天蓝地绿、街美村洁、秩序井然的生活环境。

交通

国道G323穿境而过,早年建成了毗邻乡镇最大的汽车客运站、贺州市乡镇最大的综合贸易市场,圩日每日流动人口达 3万人,成交额达 600 万元以上。市场经纪中介完善,每天都有发往广州、佛山、东莞等城市直达客车。
桂岭镇(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

建制沿革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平南越,置临贺、封阳县,两县属苍梧郡,桂岭属临贺县辖。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置建兴县,属临贺郡(是年临贺由县改郡),县治即设在今英民村桂岭河畔之彭家寨。
西晋太康(280年—289)初年,改建兴县为兴安县。
隋开皇九年(589)废临贺置贺州,十八年(598),改兴安县为桂岭县,属贺州郡,县衙驻地从彭家寨迁至今南门西侧的周子祠旁。
大业(605—616)初年,废贺州,桂岭县改属熙平郡。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贺州,桂岭县又改属贺州。
元末,撤桂岭县入临贺县。
明洪武十年(1377)五月,撤贺州,改贺县,此为贺县名之始,属平乐府。
明万曆时(1573--1619)贺县设18里,分上、中、下三个“六里”,桂岭属中六里,称桂岭乡。此后明、清两朝,桂岭曾一度置分县衙门,设县丞署理政事。
清同治四年(1865),贺县仍沿用上六里、中六里、下六里之名,桂岭仍属中六里,称桂岭里。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贺县改里设区,以区辖团、团又辖村,桂岭属第三区。
民国十五年(1926)第三区改称贺县桂岭区,辖大宁、螺石、南东、南西、桂东、桂南、桂西、桂北、桂中、开山10个乡97个村,4条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桂岭仍属贺县桂岭区,稍后曾改称贺县第二区,同年7月改桂岭为第五区。
1953年,区、镇人民政府改称区、镇公所,第五区区公所驻地桂岭圩,辖白泡、英民、进民、西山、兴德、文德、凤凰、四联、金山、新花、善华、瑞山、大庆、六合、草寺、莲花、均洞、三合、东南、西南、安和。
1955年改第五区为桂岭区,辖7个乡68个初级社。
1958年9月27日,原桂岭区改称为政社合一的“桂岭人民公社”。
1961年5月31日,公社调整为中心社,辖大宁、螺石、南乡、桂岭、桂东、桂北、开山、均连等8个分社。
1983年12月,桂岭改社为乡,称桂岭乡人民政府。
1984年8月24日,开山从桂岭分出,独立成乡,桂岭改乡为镇。
1987年,桂岭镇辖24个村公所,1个居委会,135个村民委会,284个村庄,745个村民小组;
1995 年秋实行村级机构改革,村公所改称为村民委员会,原村民委员撤併到新的村民委员会,居委会改称街委会;
至2002年6月27日,街委会改称社区,从此,桂岭镇辖24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284个村庄,745个村民小组。
桂岭现存的有确切年限可考的有400年以上历史的古村庄有32个,分别为田尾、竹园、黄寨、深圳、凤凰塘、平安、桐木、万成、小木园、榕水、黄排、三圳坡、尹屋、白石、鸭窝、垌心、白了、鸭塘、神祈、苏屋、何家、梅花江、木马坪、白竹、岩口、大木园、巫家、榕木、黄花塘、罗屋、下马、莲花坪(按可考建寨时间先后排序)。其中建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3)的田尾寨为桂岭现存村寨建寨可考历史最久的村寨,至今已有420多年的历史。

下辖行政区域

至2008年,桂岭镇共有1个社区24个行政村:
1个社区:桂岭镇桂岭社区居民委员会
各行政村及所辖自然村组一览表:
笔划顺序排列
行政村名
所辖自然村组名
桂岭社区
西区、东区、中心街、东门街、南门街、西门街、北门街、湖广街
1
大庆村
簕塘、深圳、凤凰塘、上石板、下石板、黄排、平安、山口、苦竹沖
2
公平村
大寨、刘屋、狮子湾、卢屋排、坪地
3
双凤村
四方营、巫家、黄家、湴塘、新安、榕木、炮岭、朴安、王屋、回龙、三合水、黄花籽、张屋
4
天堂村
大屋、大坪、天堂、上堂、小元金、大元金、平沖、单地沖、老鼠窖、香草沖、冷沖、瑶田、架对口
5
文德村
万成、朝明、围桿、马王社、林家、庙前、四方桶、塘沖、湴洞、斑岭、安宁
6
平安村
三公寨、岩口、沙塘庙、鸭窝厂、上马、昌符、新寨、洞心厂、凉亭脚、曲木岛、蛤暖、七星、正水口、沙泥沖、
7
兴德村
鸭窝、垌心、田塘、大岭峥、黄屋、龙安
8
竹园村
竹园、苏屋、尹屋、猪仔磅、田螺沖、瑶田、枇杷沖、双鱼、油榨坪、大界脚
9
西山村
大岭坪、金竹湾、石头村、四季社、石桥、万伍、龙屋、椿树村、龙家庙
10
均洞村
均洞寨、白石村、大西水、东水、新田沖、水井沖、新营、小西水、合水口、高浪、暗店沖、五马沖、横山、板田、水源山、平头岭、鸡心坪
11
进民村
南先、东坪、渡亭、燕子岩、三水口、下石龙湾、界排、逢春堂、金鱼寨、武营、板墙桥、新营、铺背、新洲
12
梅江村
梅花江、钟新屋、牛角寨、牛角沖、板田沖、木马坪、新寨、苟岩塘、上石龙湾、相思营、黄桿沖、横岐沖、珠沙沖、大界脚、月落水
13
枚桂村
桥亭、将军岩、将军岭、拱桥、庙背、钟屋、独根木、寺观、井头洞、大坳、老虎沖
14
英民村
黄寨、陈屋寨、门楼、龙珠坪、龙头洞、新田庄、上坪、四方营、井头、鸡头社、社塘、彭家
15
金山村
新寨、石梯张屋、石梯寨、大岭脚、何木、营顶、珠头岭、佛子脚
16
草寺村
公庆寨、上洞、秧地岭、下龙、下龙沖、鱼赛冲口、罗家山、深坳、偷鱼沖、木山脚、寺田垌、底垌、马章王、牵牛岐、溜马滩
17
桂开村
盘龙、黄官、鸡墩坪、独石、马颈、鹹石、香南坪、石人洞、盖云背、坪山、坪塘
18
桂岭村
三圳陂、四方营、田心、崩山、罗屋、曾跳、朝家、莲塘岗、乌鲤塘、黄竹、中楼、大井、岭脊、岭脊仔、何屋
19
桐木村
桐木、上湾、石兰、大塘、路坡、十八田、架简
20
爱民村
新坡寨、凉亭、龙朝岛、下马寨、高坪寨、谷箩、太平、旱塘、水背寨、糖寮、必龙寨、罗屋寨、莲花坪、松木龙
21
莲花村
莲花寨、下鹹、凌家、上鹹、正沖、塘坊、沙道、高洞、万巷、竹社、射沖、大岭、岭坪、香炉山、楼罗地、高岭、安道、中垌、竹垌、豺狗岭、板冲口、行路沖、板沖、芦沖、金塘、大竹山、下油榨
22
善华村
白石、田尾、太平、大暴、罗塘、秧地磅、三屋寨
23
新花村
黄花塘、大木园、鸭塘、小木园、榕水、盘古、上盘古、宅园、湾塘、温屋、新庆寨、营边、王屋、新田口、新刘屋、邱屋、青龙、李屋
24
瑞山村
神祈、白竹、白了、温家、旱洞、蛟皇、郑屋、上新屋、马老屋、下新屋、苟律沖、村头、徐芳、白石厂、黄安、庙岭、黄屋营
连串成一首廿四村村名歌:
大庆竹园毗梅江,金山新花映天堂;
均洞莲花秀草寺,平安善华梅桂香。
爱民英民连进民,文德西山赞公平;
兴德桐木栖双凤,瑞山桂开沁桂岭。
行政村名二十四,村庄三百布山乡;
三国立县千一载,人民十万奔小康!

地理环境

桂岭镇位于贺州市东北部、萌渚岭南麓,乃粤湘桂三省(区)边陲重镇。东与广东省连山县接壤,南和大宁镇相邻,西与里松、开山两镇交界,北和湖南省江华县毗邻,全镇总面积610平方公里。
萌渚岭朝南起伏延伸经过桂岭,芙蓉顶、官山、尖山、水源山、平顶山、金子山、斧头尾、广西界、天鹅坪、明灯顶、水顶山、盖云山、五指山、马鹿塘、牛轭界、双鱼挂壁、天堂山、单竹岗、桃子仙娘等主要高山,把桂岭环抱成一个盆地。四周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延绵不断。
桂岭镇地处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其气候特徵是四季分明。春季暖和湿润,阴雨连绵,常有倒春寒现象出现;夏季高温多雨;秋季秋高气爽,骄阳似火,乾旱明显;冬季低温乾燥。因受季风影响,一年四季温差变化比较大,寒热旱涝随季节的变化而出现。
桂岭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天气变化较大,时有自然灾害发生。
主要河流有桂岭河(一称桂西河)、桂东河(又称金山河)、竹园江、草寺河(上段称莲花河)、西水河(也称弓山江)。主要支流有七里河、香江、白竹江、西阳江等。上述主要河流,除桂岭河发源于湖南江华县境内的萌渚岭外,其余的均源于桂岭境内的高山之中。水资源丰富,河流落差大、河床较浅,易引水灌溉,也利蓄水发电。

自然资源

桂岭气侯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河溪纵横。不论是四周环绕的高山,还是垌面广阔的盆地,一年四季绿树秀竹成荫。河边的沙洲或山边的旷野,长年杂草从生。广阔的绿色植被成为净化桂岭空气的天然“调控机”。
桂岭是贺州市的农业大镇,工业含量相对低下,只有东面的芙蓉山、鹰扬关一带有金、银、铁等矿开採,圩镇手工作坊主要是焊制铁质农具,均为少污染产业;近年来,桂岭的经济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深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靠招商引资开发水、电、农、林等可再生资源,搞绿色循环经济,或搞城建、房产、市场开发,均为无污染产业;主要污染源为砖瓦烧制厂、机动车辆,但所排放的废气对广袤常绿的桂岭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影响不了空气品质,故桂岭一年四季空气清新、天空明净。
桂岭水电、矿产、农林资源丰富,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宝地。桂岭雨量充沛,水系发达,水电资源极为丰富,河流水系主要有七里江、金山江、桂东河、竹园河、草寺河、桂西河等,已建成投产有马头电站、大庆电站、石门桥水电站、七里电站等12座水电站,总装机量2.4万千瓦,年产生效益1800多万元,年上交税金200多万元。桂岭地下矿物丰富,主要有黄金、白银、铁、锌、铅、稀土、泥碳、大理石、花岗岩等矿藏,目前正在打造铁矿、花岗岩、粉体等重大开发利用项目。桂岭土壤肥沃,农业资源丰富,拥有耕地面积6.6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花生、木薯、黄豆、莲藕、香芋、灯笼椒等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桂岭山多林多,林业资源丰富,经济效益大。目前有林地面积约49.47万亩,办有草寺林场、桂开林场、芙蓉山林场、天堂林场等4个林场。
桂岭山青水秀,河溪纵横,除6条较大的河流外,溪、涧、渠、圳遍布村寨。水源丰富、水质较好,是桂岭水资源的一大特色。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桂岭大多数农户都饮用江河溪圳之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直接饮用江河溪圳之水的人已极少。一般农户均自挖或合挖水井,汲取地下水饮用,山村或山脚附近的住户多用塑管或竹简引山泉水或涧水饮用。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桂岭镇区街道、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均接通自来水。2010年以来至今,各村已相继建成各种自来水引水工程。

人文历史

目前桂岭镇拥有一所区直中学八步区桂岭中学,两所初级中学:桂岭二中、桂岭三中,桂东、桂西、桂南、桂北、桂中5所中心国小,20所乡村国小。学习氛围浓厚,自古以来就是贺州人才辈出之地,国小考进市级示範性中学及中学考进省级示範性高中的人数和上线率居贺州市乡镇学校之首。
桂岭中学桂岭中学
桂岭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澱。唐末五代时期桂岭籍诗人翁宏写下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千古名句,成为贺州地区唯一诗歌作品能上《全唐诗》的着名诗人;有学者认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第36位文化名人、宋朝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出生在桂岭,他的《太极图说》、《道书》对后来理学影响很大;宋代着名政论家、进士林勛也是桂岭人,其《本政论》十三篇、《比较书》二篇,深得朱熹、陈亮赏识;南宋名将岳飞曾在桂岭围剿曹成,主战场即今桂岭将军岭;中国历史唯一的瑶族皇太后明孝穆皇太后李唐妹祖居桂岭善华村白石寨;清光绪时期的进士于式枚、于式棱、张煜以及现代郭沫若夫人于立群等着名人士,皆为桂岭籍人;1931年1月14日,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率红七军东进江西中央苏区时,曾沿潇贺古道进入桂岭,并在桂岭张公庙驻扎整编3日,这就是着名的“红七军桂岭整编”。整编后红七军分别经湖南大锡和“两广官道”鹰扬关挺进广东;艺术大师关山月题名的鹰扬关屹立于两广交界处,声名远扬。镇内保存比较完善的深具艺术、历史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的有潇贺古道、英民村桂岭芜城、善华村清代民居群、竹园村明清古村寨、大庆村凤凰塘清代民居群等人文历史古蹟。

风景名胜

一脚踏三省(桂粤交界鹰扬关),张公庙(红七军桂岭整编旧址),将军岭(岳飞战曹成主战场),周氏县令旧址(周敦颐),明孝穆皇太后李唐妹祖居,七里水库(潇贺古道),英民村桂岭芜城,善华村清代民居群,竹园村明清古村寨,大庆村凤凰塘清代民居群。

着名人物

翁宏,周敦颐,李唐妹,于式枚,于立群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