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破燕赵
大破燕赵,成刚小说《再扶汉室》第十九章,原回目为:太傅携手隆中人 雪坑第一先锋将,主要叙述了太傅张明叔击败北方诸侯燕赵。张明叔採取灵活运用古人“减卒增灶”的惯用战术,反其道而行之。终于在伪装救援齐国的过程中击败了貌似强大的燕赵联军。
基本介绍
- 书名:《再扶汉室》
- 作者:成刚
- 原版名称:《再扶汉室》
- 人物:燕赵联军
作品介绍
燕赵介绍
为表示其悠久的历史。据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地理着作《禹贡》载,“燕赵”在古时属冀州之地。春秋时 为燕、晋诸国,战国时为燕、赵、中山以及魏、齐等国。秦置上谷、渔阳、右北平、 代、巨鹿、邯郸、广阳、恆山等郡。自汉代开始,正式命名为幽、冀等州;隋置幽州 总管;唐代始称河北道,宋分河北为东、西两路;元、明、清诸代,因首都设于北京, 河北为京畿重地,元属中书省,明为北直隶,清置直隶省。 燕赵大地北控长城,南界黄河,西倚太行,东临渤海,地形地貌千姿百态,自然、 人文景观丰富多彩。
章节介绍
大破燕赵,是少数几章讲述乌鹊泽中心人物之外的章节之一。当时神都练阳的局势为:磐朝北方诸侯——辽东太守栗燔、幽州刺史王奉、赵郡太守董增组成燕赵联军进攻磐朝政治中心——神都练阳。先锋大将就是燕赵贼帅栗燧。燕赵联军的进军路线并不是直接由北向南攻击磐朝都城——神都练阳,而是绕道黎山,想从南部包抄神都练阳。这种战术正如磐朝太傅张明叔所说的那样“燕赵贼帅不晓兵机,若将一旅往取神都,鬼神难救。彼却缓驻黎山,欲抄漳水以围我,大缪也。”这种所谓的战略迂迴缺乏战略眼光,因为战争是讲究“兵贵胜不贵久”。
燕赵联军的这种方略,其实是一种极度的不自信而所採取的一个不彻底的战争路线。注定了失败的命运。燕赵联军又将希望寄托在齐国对张明叔的牵制上。燕赵联军之所以会产生“老贼虚张声势,齐地必急。故用耿恭减卒增灶之法。”的单方面的想法。也是对自身实力的不自信。这两个重大的失误就导致了燕赵联军在战略决策上已经失败了。
而周近的神勇则在气势上完全瓦解了燕赵联军仅仅剩余的一丝斗志。所以大破燕赵,几乎将磐朝一文一武:张明叔、周近的文治武功都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好像是给小说写作宗旨的一记闷棍。但是正是将磐朝这种强大的气势渲染到了极点,所以接下来磐朝的迅速灭亡才显得有值得读者深思的地方。那就是一个政权的生命力不是靠着计谋和武力所能确立永远的基础。真正创造历史和改变历史的也不是那几个文臣武将,而是民众基础。
原文节选
明叔曰:“燕赵贼帅不晓兵机,若将一旅往取神都,鬼神难救。彼却缓驻黎山,欲抄漳水以围我,大缪也。吾今扼其咽喉,使其进退不得。吾可诈退,伪救齐地,彼必大进。王安引邺郡之兵取洹水以断其归,周近、基太龙左右夹击,吾自引大军反攻其前。四面之势,敌必大乱,此御北策也。既破燕军,再讨齐国,大功可成。”仓曰:“太傅果有良谋,可速发之。”......
天降大雪,乾坤尽白。周近单骑骂阵,栗燧欲出。或谏曰:“周子迩奸诈之徒,恶语相激,天又盛寒。必有奇谋。”燧叫曰:“燧如不胜,誓不见诸公也。”燔壮之曰:“吾弟英勇如此,夫复何忧?”即赐热酒一杯,羊肩一块,解甲衣之。(小说《再扶汉室》第十九章 大破燕赵)
相关人物
张明叔,字元光,隆州人,磐朝太傅,在他的领导下磐军先后击败了齐国、燕赵等实力强大地方割据势力;
栗燧,辽东太守栗燔之胞弟,燕赵贼帅,后被周近设计陷落到雪坑里,乱箭射死;
周近,字子迩,青州人,大破燕赵军事行动的实际操作者,先后击败燕赵联军的张羽、张介、张毛、张鳞,还设计杀死了燕赵贼帅——栗燧;
韩仓,字仲含,张明叔部将韩真之胞弟,原来为历下书吏,由于为历下守将张地驰书,而得到张明叔赏识,破格提拔为张明叔谋士,后来攻取齐国也是出自他的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