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阳话
衡阳方言在湘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我们通过了解衡阳方言形容词的组合特点和句法功能,在方言与国语的比较中,认识衡阳方言形容词的语言事实和语言规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衡阳话
- 特点:生动
- 地处:南岳衡山南面
- 位于:湖南省中南部
简介
衡阳方言特点:生动
衡阳市区,衡阳县与衡南县的方言为正宗衡阳地方方言
研究
衡阳因地处南岳衡山南面而得名,它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地处东经111°32'16"~113°16'32"。北纬26°07'05"~27°28'24",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除部分山地海拔1000米以上外,大部分为岗峦起伏的丘陵地,总面积1,531万平方公里,林地面积894,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44%,湘江纵贯全境,纳祁水、春陵水、耒水、蒸水、洣水等一级支流水21条。衡阳是湘南的中心,向来与省会长沙和西北部的常德在地理位置上和经济文化上互成鼎足之势。
衡阳人使用的方言,主要有湘语和赣语,耒阳话、常宁话属赣语区,其它属湘语区。其中祁东话属娄邵片,市区、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属长益片。作为长益片,其主要特徵是古全浊声母基本清化,逢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不论平仄都不送气,虽然同属长益片,衡山、衡东话在语音上与市区、衡阳、衡南话不同,一般人所说的衡阳话,指的是以衡阳城区为中心的包括衡阳县和衡南县在内的方言,这也是我们主要研究的衡阳方言。
衡阳方言在湘语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对衡阳方言的研究论着,最早有李永明的《衡阳方言》(1986),这部专着对衡阳方言的语音、辞彙、语法三个方面都进行了论述,语音部分从各个方面进行细緻分析,在语音变化方面提出音素和音节的同化、增加、缩减等现象;在比较音韵方面,从衡阳话出发同古音、北京话比较,又反过来从古音、北京话出发同衡阳话比较。辞彙部分蒐集了不少方言特殊词语,使辞彙本身就如同一部方言小词典。语法部分没有作全面系统的论述,但充分注意到了方言语法特点,在和国语作比较中,主要从词法、名法、虚词和部分实词的用法三大部分来分析。对衡阳方言进行专门的语法研究,主要有彭兰玉的《衡阳方言语法研究》(2002)。其论着主要探讨衡阳方言的语法特点,其主要内容有二个方面:一是共时语法系统的描写,包括语缀、状态词、代词、介词、语气词、体貌表达、程度表达、疑问句等。这些描写反映出衡阳方言语法系统中词类、句法等方面的基本特点。二是历时和共时的比较研究,主要从语言发展的角度,通过与汉语史料以及其他相关方言的纵横比较,来认识语言事实,反映了衡阳方言受周边方言的影响以及它本身的发展和创新。
我们在此研究衡阳话
发音系统里
和国语不同,衡阳话发音较为複杂。在衡阳话发音系统里,它有6个声调、19个声母、39个韵母,比起国语的4个声调、23个声母、 24个韵母,除了声母少之外,其他都多的多。这就导致衡阳话非常的生动,所以外地人听懂衡阳话不容易,学衡阳话更不容易。
一声调
衡阳话的6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其它的如变调,音素、音节的变化,历史流变,声韵调比较之类,过于繁複,就不一一介绍了。按五度制,6个声调对应的调值、调号如下图:
二声母
衡阳话声调

衡阳话一共有19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採用的是IPA国际音标表示法,请不要按照汉语拼音方案中拉丁字母的发音去生搬硬套,否则容易弄巧成拙。声母右边汉字的发音以衡阳话为準:-)
唇 音 p把 pʻ叭 m马 f发
舌尖中音 t 打 tʻ塔 n哪 l拉
舌尖前音 ʦ杂 ʦʻ擦 s叔
舌面前音 ʨ姐 ʨʻ扯 ɕ写
舌面后音 k夹 kʻ卡 ŋ牙 x傻
零 声 母 ø也
韵母
衡阳话声母

衡阳话有37个韵母,包括自成音节的鼻韵母在内。自成音节的有[n̩],只有一个字“嗯”;自成音节[m̩]也只有一个字,即“姆妈”中的“姆”。
词类系统
同现代汉语国语一样,在衡阳话词类系统中,形容词是较为活跃的一类词。我们知道,形容词的主要句法功能是作谓语和定语,但它也可以充当句中的任一成分,谓语、定语、状语、补语、主语、宾语位置都可出现形容词。我们从形容词的句法功能角度出发,将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二大类,比较衡阳方言形容词与现代汉语国语形容词的区别,有助于加深对衡阳话语言事实和语言规律的认识。
(一)性质形容词的差异性
衡阳话性质形容词的组合特点与句法功能 衡阳话性质形容词的基本组合特点是:①能前加“很”、“蛮”、“特”等表示程度;②能前加“不”表示否定。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如:“活(机灵)、倯(庸愚)、懒、蠢、痞、妖(指女性作风不正派)、吊(顽皮)、恶、车(风骚)、怪、壮、朦濮糊)”等等,双音节性质形容词如:“歪孽(调皮)、餍气(贪婪)、辣毒、稳当、暖烘(暖和)、打眼(显眼)、活趟、麻溜(利索)、拐场(糟糕)、崭劲(刻苦)、神棒(有精神)、包相(人长得好看)、划得来(合算)”等等。 衡阳话性质形容词同现代汉语国语一样,几乎能充当所有的句法成分,但其主要的句法功能是作定语和谓语。书面语大量使用修饰语,所以形容词被广泛作为定语;在口语中,因为句子简单,很少用修饰语,所以形容词主要的句法功能是作谓语。
1、性质形容词程度表达的差异性
①、后附式的表达形式
国语前加的“很”,可以用“得”提到谓词后,作为后附成分,如:“好得很、坏得很、大得很、小得很”,几乎所有的性质形容词都可以这样。单音节可以这样,双音节也可以。如:“清楚得很、乾巴得很、肥胖得很、弯曲得很、正直得很、公道得很、正派得很、狡猾得很、空洞得很”,衡阳话也可以这样说,但这种说法极少,是方言引进和融合了国语或外区词语。
国语的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其形象化或具有性质特徵的修饰语,除前头加上程度副词“很”、“极”、“最”、“特”、“更”、“稍”、“略”、“多”、“多幺”、“比较”、“相当”、“非常”等等组成偏正结构词组之外,还可以后附。如:“光溜溜、光秃秃、香喷喷、冷冰冰、瘦丁丁、红艳艳、黄橙橙、灰濛濛、绿油油、热辣辣、静悄悄、空蕩蕩、深幽幽、轻飘飘、慢腾腾、软绵绵、湿漉漉、乱糟糟、肥胖胖、恶狠狠”等,这些都是不用“得”带起,而直接后附的。象这种情况,衡阳土话是没有的。如果有,是受外来影响,把国语或其他方言区的词语引进来,不是本地辞彙。
②、“副词前加式”的表达形式
衡阳话有不少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可以加上多种多样的副词性前加成分,成为偏正结构词组,这和国语无异。如: 好:蛮好 猛好 最好 特好 坏:好坏 蛮坏 很坏 最坏 特坏 难:好难 蛮难 很难 最难 特难 易:易得 但“易”一般只说“易得”,即相当于国语的“容易”,而不说“好易”、“很易”、“最易”、“特易”等等。这些偏正结构词组,儘管所用的副词性前加成分不尽相同,但语法结构和国语是一样的。
(二)状态形容词差异性
1、衡阳话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特点及句法功能 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特点与性质形容词相比较而言,有三个方面的区别:①不能前加“很”,如:不说“很铁紧、很皱巴巴”;②不能与“不”组合,如:不说“不雪白、不妖里妖气”;③与名词组合时一般都要加“咯”相当于国语中“的”),少数的可以不加“咯”,如“铁紧咯手”、“宝里宝气咯人”。
衡阳话状态形容词形式上按构成音节的多少,可以分为BA式、AABB式、ABB式、AXAY式等。它们的句法功能不尽相同。BA式如:铁紧、梆老、雪白、共黄、亲甜、拍抱、绷紧等,其句法功能总的来说有:可进行ABAB式重叠;不受程度副词修饰;除“飞快”等外,大部分不能作状语;必须加“咯”才能作定语;重叠式加“咯”可以作谓语,原形可以在主谓谓语句中作小谓语。AABB式如:臭臭刮刮、勒勒刮刮、偷偷摸摸等,其句法功能与“形容词+词缀”式状态形容词相同: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必须加“咯”才能作定语、谓语和状语。ABB式如:皱巴巴、苦滴滴、辣唆唆等,其句法功能是多样的,但不论作什幺成分它后面都必须出现“咯”,相当于国语的“的”或“地”。BBA式:拍拍满、墨墨黑、雪雪白等,其句法功能在于作谓语、补语,但不能象BA那样做定语。AXAY式如:蠢里蠢气、妖里妖气、宝里宝气等。其句法功能是:可以自由地作谓语;加“咯”作定语,只能修饰“样子”;很少作补语,作补语时表示变化结果;还可以作“有点”的宾语。其中"气"即"的样子","蠢里蠢"即"蠢人中的蠢人"、“特别蠢”的意思,其它AXAY式的辞彙类似用法。
2、状态形容词结构意义的差异性
在衡阳话状态形容词的四种形式中,我们发现,BA式状态形容词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与国语在结构意义上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可以通过BA式第一音节的不同语素来进行国语与方言之间的比较。
①第一音节是可独立的名词性语素
如:笔直、雪白、秧嫩、冰冷、板酽、墨黑等。
象这一类词,国语里也有一些。如:蜡黄、雪白、冰冷、冰凉。但国语的这些词和衡阳话这一类词有很大的差别,一个最根本的不同是,国语的这些形容词虽也含有某些“很”的意思,但主要侧重于形象化和性质特徵方面,有的第一音节就完没有“很”的意思;而衡阳话这类形容词的第一音节,不管是否具有形象性和性质特徵,都含有“很”的意思,而且主要侧重于“很”的意思。儘管两者有些词字面完全相同,如“笔直”、“雪白”、“冰冷”,说起来含义完全一致,但衡阳话这些词第二个音节极少单说,除非在“直不直?”“白不白?”的格式里,一般都和别的词素结合在一起说。(本人正宗衡阳人,觉得此类辞彙实际解释为“像笔一样的直”、"像雪一样的白"、“像秧一样的嫩”,实际用法与国语此类辞彙应是相似的,只是口头用语上使用频率高而已)
②、第一音节是形容词性的语素
如:寡绿、精酸、死懒、焦乾、瘪淡、凄臭等。
这类词国语也有。如:死硬、碧绿、闷热、绯红、清凉等。国语这些词,除了“死硬”是偏正结构外,其余均可看成并列结构的双音节词。因为“绯”也是“红”,“碧”也是“绿”,象“闷热”、“清凉”这类词,它们所表达的,已经不光是“热”、“凉”或“很热”、“很凉”的意思了。而衡阳话这类形容词则均为偏正结构,且第一音节含有“很”的意思。
③、第一音节是动词性的语素
如:飞恶、通亮、绷脆、拉扁、喷香、包粉等。
这类词国语也有。如:透亮、刺痛、逼真、赶快等。国语的这些词第一音节多半是本义或引申意义,没有虚化。而衡阳话中这类形容词显然不是动宾关係,而是偏正结构,不能扩展,第一音节不管能否独立,基本都已虚化。
总的来说,衡阳话BA式状态形容词中的第一个音节,除了那些有色、香、味或具体形象、性质特徵者,其余象“飞红”的“飞”,“寡绿”的“寡”,“拉扁”的“拉”,“袅清”的“袅”,“死涩”的“死”,“稀乱”的“稀”,“绷硬”的“绷”,“眯痒”的“眯”,“捞松”的“捞”,“瘪淡”的“瘪”,“凄臭”的“凄”,“包粉”的“包”,“拍满”的“拍”……等等,都已虚化了,已不具备它本来的意义,而只表示一个“很”的意思,真可谓是琳琅满目,品类繁多了。但这些都表示“很”义的字,是不可以跟国语中的“很”字一样,随便与什幺形容词搭配的,衡阳话中这些字谁跟谁搭配,都是受习惯规定的,不能乱套。如我们可以说“寡绿”、“寡蓝”,但不能说“寡青”,“青”只能说“袅青”。
四、结语
方言与国语的差异反映了语言的多样性,我国语言(或语言文化)的多样性需要汉语以及各少数民族语言、国语、各汉语方言的共同参与,和谐发展。衡阳方言作为汉语方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语言形式丰富多彩,是衡阳地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载体,从形容词角度看国语与衡阳话的差异性,只是我们对衡阳话的一个单点性研究,如何从自身语言发展、语言融合和语言使用等方面来认识衡阳话,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五. 存入语言资料库
“车水,乾塘,干个鲤鱼八尺长……”6月29日上午,63岁的王月生正在录音室里,用祁东话朗诵一首当地民谣。这些生动的“祁东话”将被收录入中国语言资源有声资料库。湖南是方言大省,而衡阳又是全省地方方言最多的市州之一。目前,湖南80个国家级“语保工程”调查点中,有6个在衡阳。衡阳市(石鼓区)、常宁市2地方言已于去年收录入中国语言资源有声资料库,收录成果后期还将以音频、视频形式在“语宝”网站展现;祁东县、衡山县、衡东县、衡阳县4地方言也将在今明两年,完成录入工作。
“方言是一种口头文化,是地方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着我们的‘乡愁’,是我们精神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的重要联结。”湖南大学语言学教授、国语委语言文字督导专家、中国语保工程衡阳项目负责人彭兰玉介绍,中国语保工程通过对当代中国的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以及国语的实态、有声语料採集、整理和加工保存,以实现对民族文化语言遗产的保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