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荨
主要指荨麻: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00厘米,四棱形,分枝少。叶片近膜质,宽卵形、椭圆形、五角形或近圆形轮廓,裂片自下向上逐渐增大,三角形或长圆形,上面绿色或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叶柄密生刺毛和微柔毛;托叶草质,绿色,雌雄同株,花序圆锥状,雄花具短梗,花被片在中下部合生,雌花小,几乎无梗;瘦果近圆形,表面有带褐红色的细疣点;8-10月开花,9-11月结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荨
- 外文名:Nettle
- 领域:植物学
形态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横走的根状茎。茎自基部多出,高40-100厘米,四棱形,密生刺毛和被微柔毛,分枝少。叶近膜质,宽卵形、椭圆形、五角形或近圆形轮廓,长5-15厘米,宽3-14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边缘有5-7对浅裂片或掌状3深裂(此时每裂片又分出2-4对不整齐的小裂片),裂片自下向上逐渐增大,三角形或长圆形,长1-5厘米,先端锐尖或尾状,边缘有数枚不整齐的牙齿状锯齿,上面绿色或深绿色,疏生刺毛和糙伏毛,下面浅绿色,被稍密的短柔毛,在脉上生较密的短柔毛和刺毛,钟乳体桿状、稀近点状,基出脉5条,上面一对伸达中上部裂齿尖,侧脉3-6对;叶柄长2-8厘米,密生刺毛和微柔毛;托叶草质,绿色,2枚在叶柄间合生,宽矩圆状卵形至矩圆形,长10-20毫米,先端钝圆,被微柔毛和钟乳体,有纵肋10-12条。雌雄同株,雌花序生上部叶腋,雄的生下部叶腋,稀雌雄异株;花序圆锥状,具少数分枝,有时近穗状,长达10厘米,序轴被微柔毛和疏生刺毛。雄花具短梗,在芽时直径约1.4毫米,开放后径约2.5毫米;花被片4,在中下部合生,裂片常矩圆状卵形,外面疏生微柔毛;退化雌蕊碗状,无柄,常白色透明;雌花小,几乎无梗;瘦果近圆形,稍双凸透镜状,长约1毫米,表面有带褐红色的细疣点;宿存花被片4,内面二枚近圆形,与果近等大,外面二枚近圆形,较内面的短约4倍,边缘薄,外面被细硬毛。花期8 10月,果期9-11月。
荨麻

物种区别
荨麻是托叶合生类群在中国分布最广的一种,它的叶边缘变异较大,一般具数枚浅裂片,但湖北、陕西和四川的某些标本,则为掌状3半裂或深裂,有些幼小的叶还未分化成裂片,仅具粗大的牙齿。这表明,叶片的分裂似乎是一种较进化的性状;另一方面,从性状不稳定的事实也说明这群植物似乎处在分化中。
荨麻

生长环境
荨麻生长于海拔约100米(在浙江)或500-2000米的山坡、路旁或住宅旁半荫湿处。
分布範围
分布于中国中国安徽(祁门)、浙江、福建、广西、湖南、湖北、河南(伏牛山)、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四川、贵州和云南中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药用成分
有机酸类:茎皮含蚁酸,丁酸.枸橼酸,延胡索酸,甘油酸,苹果酸,草酸,磷酸,奎宁酸.琥珀酸,苏糖酸,苏糖酸-1,4-内酯.
水溶性糖蛋白:含有丝氨酸-O-半乳糖甙,糖肽键的水溶性糖蛋白和半乳糖醛.
维生素类成分:β-胡萝蔔素,羟基-a-胡萝蔔素,黄体呋喃素,叶黄素环氧化物,堇黄质;维生素c.
黄酮类成分:倾皮素,山柰酚,山奈酚-3-O-葡萄糖甙,以及三半乳糖基甘油二酯,咖啡酸,阿魏酸,芥子酸马栗树皮素,还有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甙.
微量元素:含钾、钙、镁、钴、铜、铁、锰、镍、锌等无机元素.
木质素类:3、4羟基苯甲醛,2、4羟基苯甲醇,4-羟基苯乙酮,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l,4-二羟基-2,6-甲氧基苯,高香草酸,4-羟基-3-甲氧基苯丙醇,香草醛,二去氢异落叶松树脂酚,右旋异落叶松树脂酚,左旋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3-甲氧基开环落叶松树脂酚,羟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新橄榄脂素.
萜类(主要是单萜类和半萜类):6α-甲基-2,6β-二羟甲基双环[3.1.1」-2-庚烯及其2β-O-葡萄糖甙,6α-甲基-2α,6β-二羟甲基双环[3.1.1]庚烷及其2a-O-葡萄甙,2β-羟基-2α-羟甲基-6,6-二甲基双环[3.1.1]及其2α-O-葡萄糖.
活性成分:9-羟基-10E,12z-十八碳二烯酸,以及脑酚胺4s,β-谷甾醇,胡萝蔔甙,7α-羟基谷甾醇及其3-O-β-D-葡萄糖甙,(6’-O-棕榈醯)谷甾醇-3-O-β-D-葡萄糖甙,24R一乙基—5α胆甾烷-3β,6α-二醇,绿原酸,咖啡酸基苹果酸,东莨菪素,有活性的多糖.根茎还含凝集素、系异外源凝集素的络合混合物
药理作用
1 消炎作用
2 止血作用
3 抗过敏作用
4 治疗糖尿病
5 治疗前列腺炎
6 治疗心脏病
栽培管理
1 选地与整地
选择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必须达到年降水量800 ~ 1000mm, 1 月平均气温- 18℃ , 7、8 月平均气温20 ~ 21℃。无霜期90 ~ 140 天。周围无污染、距公路主干道200m以上, 水源、大气和土壤符合《环境质量标準》的国家二级标準。交通方便、水电充足、便于集散。
选好地块后, 于秋季深耕30cm以上, 以冻死土壤中的病虫源。翌春耙细整平, 趟起60cm大垄。将趟起的大垄两垄做1 个苗床。床宽1. 2m、高10 ~ 15cm, 长度适中。结合整地, 每亩 ( 667m2, 下同) 施入优质农家肥2000kg, 充分混合均匀后施入20cm耕层中。要求苗床无石块、杂草和大土块。播种前一天将苗床浇足底水, 待用。
2 播种
狭叶荨麻的耐寒性较强, 播种可在早春进行。播种前用清水将种子浸泡48 小时, 捞出阴乾至种子表面无水即可播种。每亩播种量在500g左右。通常採用条播或穴播。因其种子细小, 要求床面整平, 播种要浅, 上覆1cm细土后稍加镇压即可。条播行距30cm, 穴播株距30cm。无性繁殖是将野外的幼苗挖回移栽到苗床中, 较易成活, 但缓苗时间长, 也不适宜大面积栽植。
3 田间管理
种子出土前后要及时除草, 切不可形成草荒。一般播后15 天左右畦面萌发出子叶, 逐渐进入苗期, 此期需及时拔除杂草, 保持畦面清洁。当幼苗长到3 ~ 5cm高时进行疏苗, 防止幼苗拥挤, 为幼苗生长创造适宜条件。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当苗高5 ~ 7cm时, 按株、行距30cm × 30cm进行定苗。要求田间有草必除, 严防草荒, 结合除草进行中耕。2 年生以上的植株生长速度快, 主要于生长前期进行鬆土除草作业, 通常进行1 ~ 2次, 待苗长高后可与少量杂草伴生。
狭叶荨麻适应性较强, 生长旺盛, 几乎不用多加管理。一般在休眠期, 把饼肥或腐熟好的猪粪, 在土壤结冻前后覆盖在清理乾净的床面上。狭叶荨麻以幼苗、嫩茎叶为产品, 应勤浇水, 保持较高的含水量, 使产品柔嫩。
4 採集及食用
人工栽培的狭叶荨麻从4 月即可採收, 直到7月。幼苗长到16cm以上时, 採收其嫩茎嫩尖, 沸水焯后可做汤、做馅、凉拌及炒菜。7、8 月採收全草, 阴乾供药用。9 月可割取地上部分剥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狭叶荨麻有螫刺, 採摘时要戴手套, 以免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