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淮阴师範学院

淮阴师範学院

淮阴师範学院

淮阴师範学院(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市,是一所省属本科院校。

1997年6月19日,学校由创办于1958年的淮阴师範专科学校和创办于1959年的淮阴教育学院合併组建成立;2000年淮阴师範学校、淮安师範学校併入。

截至2018年6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72个普高本科专业;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7个;有省级科研平台15个;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舍面积5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5亿元。图书馆藏总量达219万册;共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联合培养在校研究生120余人。

基本介绍

  • 主管部门:江苏省
  • 学校官网:http://www.hytc.edu.cn
  • 中文名:淮阴师範学院
  • 外文名: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 简称:淮阴师院
  • 创办时间:1958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师範类
  • 属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朱汉清
    校长:焦富民
  • 校训:崇德、励志、博学、笃行
  • 校歌:《淮阴师範学院校歌》
  • 校庆日:每年10月8日
  • 地址:长江路校区: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
    交通路校区:江苏省淮安市交通路71号
  • 院校代码:10323
  • 知名校友:祝世宁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 淮阴师範专科学校
1958年6月,淮阴师範专科学校创办,专业设定为文史、数理、生化三个双科制专修科。
1962年6月,淮阴师範专科学校停办。
1976年11月,南京师範学院淮阴分院创建。
197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淮阴师範专科学校。
  • 淮阴教育学院
1959年9月,淮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创办。
历史风貌历史风貌
1962年,学校接管淮阴师範专科学校校舍、仪器、图书等资产。
1965年5月,学校改名为淮阴教育行政干部学校。
1969年6月,学校停办并被撤销。
1979年7月,经淮阴地区行政公署批准复建“淮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7月,淮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淮阴教育学院。
  • 江苏省淮阴师範学校
1902年,江北大学堂创办。
1904年,江北大学堂创办更名为江北高等学堂。
1905年,江北高等学堂改建为江北初级师範学堂。
1906年,江北初级师範学堂更名为江北师範学堂。
学校先后易名、迁址多次,于1953年5月改为江苏省淮阴师範学校。
  • 江苏省淮安师範学校
1766年,丽正书院在淮安创办。
1904年,在丽正书院的旧址上创办淮安府中学堂,之后更名多次。
1941年,始创盐阜区联立中学,后多次易名与迁址。
1950年2月,学校正式定址淮安。
1953年5月,学校正式定名为江苏省淮安师範学校。

合併建校

1997年6月19日,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淮阴教育学院、淮阴师範专科学校合併组建淮阴师範学院。
学校风貌学校风貌
2000年3月3日,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江苏省淮阴师範学校、江苏省淮安师範学校併入淮阴师範学院。
2002年,学校通过国家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
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2014年作为省内三所试点评估高校之一,接受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6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71个普高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
所在学院专业名称学位授予类别专业属性
城市与环境学院
地理科学
理学
师範/非师範
地理信息科学
理学
非师範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理学
非师範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理学
非师範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管理学
非师範
工程造价(学制四年)
工学
非师範
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学
文学
非师範
广告学
文学
非师範
广播电视编导
艺术学
非师範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学
非师範
法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
法学
非师範
法学
法学
非师範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
非师範
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学
非师範
行政管理
管理学
非师範
智慧财产权
法学
非师範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
理学
师範
套用化学
理学
非师範
环境科学
理学
非师範
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
非师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非师範
物联网工程
工学
非师範
软体工程
工学
非师範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技术学
教育学
师範
教育学
教育学
师範
套用心理学
理学
师範/非师範
国小教育
教育学
师範
学前教育
教育学
师範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
经济学
非师範
财务管理
管理学
非师範
市场行销
管理学
非师範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非师範
审计学
管理学
非师範
电子商务
管理学
非师範
经济与金融
经济学
非师範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师範
社会工作
法学
非师範
旅游管理
管理学
非师範
酒店管理
管理学
非师範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
师範
美术学院
美术学
艺术学
师範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学
非师範
环境设计
艺术学
非师範
动画
艺术学
非师範
书法学
艺术学
师範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
理学
师範
生物技术
理学
非师範
生物工程
工学
非师範
食品质量与安全
工学
非师範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套用数学
理学
师範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非师範
统计学
理学
非师範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教育学
师範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教育学
非师範
外国语学院
英语
文学
师範/非师範
日语
文学
非师範
法语
文学
非师範
翻译
文学
非师範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文学
师範/非师範
汉语国际教育
文学
非师範
秘书学
文学
非师範
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物理学
理学
师範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工学
非师範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非师範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学
非师範
套用物理学
理学
非师範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工学
非师範
测控技术与仪器
工学
非师範
音乐学院
音乐学
艺术学
师範
舞蹈编导
艺术学
非师範
音乐表演
艺术学
非师範
舞蹈学
艺术学
师範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6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7个。
省级重点学科一览表
序号学科名称学士学位授权点
1
数学
数学与套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2
教育学
国小教育、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套用心理学
3
中国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汉语国际教育
4
马克思主义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5
物理学
物理学、套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6
化学
化学、套用化学、环境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7
生态学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6月,学校共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高级职称专任教师600余人,正高150余人,博士近400人,同时聘有一批中国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拥有享受中国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31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8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116名教师被聘为兄弟院校硕士和博士生导师。
学校风貌学校风貌
全国优秀教师:孙智宏、施军、王新风等
省级教学名师:力量、顾书明、徐继明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教育学原理学科教学团队(2008年,顾书明)、理论物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崔元顺)等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6月,学校建有中国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中国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中国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中国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十二五”省高等学校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类)9个、省高等学校软体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7个、省卓越工程师(软体类)教育培养计画试点专业3个、省卓越教师培养计画项目2个、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及建设点11个;拥有中国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立项教材32部、省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22个。
中国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淮阴师範学院-北京创新乐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卓越教师培养计画项目:卓越国小教师培养计画(构建多元协同综合育人体系,培养扎根苏北多科多能型卓越国小教师)、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画(“211三段式”国中语文数学英语卓越教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苏北地区新型师资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及建设点:物理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中心、生物学实验中心、化工实践教育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基础课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生物农业与环境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等
省级及以上重点建设专业一览表
序号专业名称类型级别批准建设单位立项时间
1
物理学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
教育部
2008
2
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级
教育部
2009
3
生物技术
“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国家级
教育部
2013
4
汉语言文学
省级特色专业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06
5
化学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06
6
数学与套用数学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0
7
生物科学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0
8
地理科学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0
9
思想政治教育
省立项建设重点专业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10
法学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11
汉语言文学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12
汉语国际教育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13
数学与套用数学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14
信息与计算科学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1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16
物理学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17
套用物理学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18
电子信息工程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19
化学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20
套用化学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21
化学工程与工艺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22
地理科学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23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24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25
地理信息科学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26
生物科学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27
生物技术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28
生物工程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29
国小教育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30
历史学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2
31
物联网工程
省高等学校软体服务外包
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
省部级
-------
-------
32
软体工程
省部级
-------
-------
3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部级
-------
-------
34
电子商务
省部级
-------
-------
35
数字媒体艺术
省部级
-------
-------
36
电子信息工程
省部级
-------
-------
37
信息与计算科学
省部级
-------
-------
38
电子信息工程
省卓越工程师(软体类)
教育培养计画试点专业
省部级
-------
-------
39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省部级
-------
-------
4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部级
-------
-------
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一览表
序号课程名称建设类型级别建设单位批准年度
1
国小课程设计与评价
精品资源共享课
国家级
教育部
2013
2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
省级二类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1998
3
中国近现代史
省级二类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1998
4
热学
省级二类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00
5
外国文学
省级二类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00
6
无机化学实验
省级二类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00
7
电磁学
省级二类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02
8
现代汉语
省级二类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02
9
物理化学
省级二类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04
10
中国古代文学
省级二类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04
11
有机化学
省级二类精品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06
12
电动力学
省级精品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08
13
课程理论
省级精品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08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
省级精品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08
15
基础生物学实验
省级精品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08
16
中国古代文学
精品课程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0
17
电磁学
精品课程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0
18
物理化学及实验
精品课程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0
  • 教学成绩
截至2018年6月,学校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1项;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基本功展示等竞赛中多次获奖;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考研录取率达12%。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语言文字示範校”、“全国模範职工之家”、“全国绿化模範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範基地”、“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6月,学校拥有5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4个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有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15个。
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理论物理科技”创新团队、“低维材料的设计、性能及套用研究”创新团队、“生态农业技术”创新团队、“信息功能材料设计与器件製备”创新团队等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卓越教师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创新团队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低维光电材料的设计、製备与套用创新团队等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与酶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低维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现代检测技术与智慧型系统重点建设实验室
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区域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特色水产繁育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
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培育建设单位:欧美国家边界争端与化解研究中心
江苏省科学研究基地:江苏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
江苏省高校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苏省中小企业生物工程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研究成果

截至2018年6月,近五年,学校承担中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9项,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星火计画项目11项,部省级项目141项;出版专(编)着176部,发表论文3524篇,其中被SCI(E)、EI、CPCI收录739篇,CSSCI刊载358篇,授权专利576件,获部省级科研奖励21项、厅市级424项;承担省市级“产学研”和科技支撑计画和重点研发项目150余项、横向与“四技”服务课题430余项,签订合作协定520余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18年7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61.0887万种、215.9098万册,其中古籍文献0.3694万种、2.0297万册/件(含拓片474种、1816幅,有13部古籍入选中国国家、省级珍贵古籍名录)、过刊合订本13.6308万册、过报合订本1.3364万册;中文现期期刊1836种,外文现期期刊70种;购买和自建中外文资料库35个,中外文电子图书约140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2万余种。
图书馆先后自建全文《周恩来研究文献资料专题资料库》《馆藏图书电子版资料库》《淮安市文史资料资料库》《淮阴师範学院报专题资料库》等资料库,参与JALIS《江苏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系统平台》《纸质文献跨区域通借通还文献传递服务站点》等项目建设。
  • 学术期刊
《淮阴师範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于1979年创刊,开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周恩来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现当代学人研究”、“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新文学与现代传媒”、“网路与人文研究”、“文化产业研究”等栏目;自1999年起蝉联四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2年入选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期刊、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列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资料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中国数位化期刊群、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来源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
《淮阴师範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2002年,主要刊登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套用技术研究方面富有创新的学术论文,被CA化学文摘(美)(2014)收录。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6月,学校与宁夏大学、江苏师範大学等江苏省内外高校联合培养在校研究生120余人;同美国、英国、芬兰、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40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係,先后向中国境外高校派出交换生与双学位学生等共730余人,接收来自寮国、印度尼西亚、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国家的学历国际学生共25人,来自韩国、日本等国家长期语言国际学生累计60余人次,美国、英国、芬兰、法国、韩国、日本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学校学习、实习及文化交流的短期国际生330余人。

校园文化

形象标识

学校徽志为圆形,标徽图案由梅花、书本、周恩来纪念馆等图形构成,梅花图形周边中英文校名环绕,寓意为淮阴师範学院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中文校名字型采自周恩来同志手稿集字。
校徽校徽
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印有周恩来同志集字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员工佩戴的徽章底色为红色,字型为白色;本科生及其他学员佩戴的徽章底色为白色,字型为红色;研究生佩戴的徽章底色为黄色,字型为红色。
学校校旗为矩形旗帜,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

精神文化

校训:崇德、励志、博学、笃行
校风:勤奋、求实、创新、奉献
淮师精神:坚守朴实、追求崇高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语言文字示範校”“全国模範职工之家”“全国绿化模範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範基地”“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
朱汉清
院长、党委副书记
焦富民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杨亚军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金叶玲
党委常委、副院长
施军、杨亚军、周军、赵宜江
副院长
赵宜江、李相银

知名校友

祝世宁:1981年毕业于淮阴师範学院,功能材料学家,南京大学教授。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