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隶属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位于温州市东南海域,总面积201.06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为11.1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189.93平方公里。区内有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52个,主岛—南麂岛面积为7.64平方公里,西距大陆最近点约30海里。2005年,被《中国地理杂誌》等中国二十三家媒体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是以海洋贝藻类、海洋性鸟类、野生水仙花及名贵海洋鱼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 地理位置:浙江省温州市
  •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 景点级别:国家级
  • 陆域面积:11.13平方公里
  • 海域面积:189.93平方公里
  • 类型:海洋生态系统类型
  • 保护对象:贝藻类、海洋性鸟类、野生水仙花
  • 批准时间:1990年9月

历史沿革

199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成为中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
1998年,成为中国最早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路的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1999年,南麂保护区管理局被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科委等4部委评为中国自然保护区工作先进集体。
2004年,经国家海洋局批准,保护区主要从以往单一的贝藻类保护,拓展到海洋性鸟类和野生水仙花以及名贵海洋鱼类等多物种保护。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温州市平阳县东南海域,北纬27°24′30″至北纬27°30′00″,东经120°56′30″至东经121°08′30″,总面积201.06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1.3平方公里,距平阳县鳌江港56公里,离台湾省约150公里。由大于500平方米的52个岛屿,数十个明、暗礁及周围海域所组成。其中最大的岛屿为南麂岛,面积7.64平方公里,因形似麂而得名。
南麂列岛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南麂岛为南麂列岛的主岛,外形似麂,头朝西北,尾向东南,面积7平方公里,海岸线曲折,计长24.8公里,周围有龙嘴头等5个呷角和国姓懊、马祖澳、火昆澳3个海湾及港湾南麂港。

海洋环境

洋流
南麂列岛海域即是黑潮支流——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流的相互作用区,又是江浙沿岸水、台湾海峡水和台湾暖流水三种水团相互互动的海区,流系複杂,锋面发达。由于海岛区礁星棋布,受地形影响,局部涡流亦十分发达,水体交换良好。该海区夏季在台湾暖流水的控制之下,冬季则受江浙沿海水的支配。
南麂列岛南麂列岛
潮汐
南麂列岛海域的潮汐为正规半日潮,年平均潮位3.2米,平均潮差为3.74米,最大潮差可达6.76米,一般大潮时的潮差为6.0米左右,为中国主要强潮地区之一。最大涨、落潮流速分别为1.7千牛和1.6千牛,全潮平均流速在0.6千牛以上。
风浪
南麂列岛海域常年波浪较大,全年平均波高在1.0米左右。夏、秋季在热带气旋的作用下时常出现强风浪,波高可达6.0米以上,实测最大波高为10.0米。而春、冬季波浪相对小一些,最大波高一般在4.0米以下,但冬季的寒潮大风也会引起大浪。
水温
南麂列岛海域表层水温年平均为18.7°C,月平均水温8月份最高,为27.8°C,2月份最低,为9.6°C,年较差达18°C之多,极端最高水温32.1°C,极端最低水温5.7°C。表层海水盐度变化範围在28.8(11月份)——33.5(7—8月份)之间,年平均盐度为30.5。海域水体终年清澈,悬浮物含量低,平均透明度大于2米,最大可达7米。
化学成分
南麂列岛海域海水PH值春季较高,平均值超过8.40,秋、冬季PH值下降,变化範围为8.26—8.29,属正常海水範围。水体溶解氧含量较高,全年均在4.4以上,阳高可达9.36,超过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溶解氧含量的需要标準,氧饱和度因剧烈的海水运动常处于100%状态。化学耗氧量冬季为0.28—1.70,平均0.69,符合一类海水水质要求:夏季为0.42—4.58,平均1.48,平均值在一类海水标準範围内。表层水的含量为0.271—0.463,平均为0.367;深层水的含量分布均匀,平均为0.022。

功能分区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实行三级分区管理,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试验区。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
核心区面积8.04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34.04平方公里,试验区面积158.98平方公里。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贝藻类为主,其中核心保护区中的大擂岛以保护水仙花为主,下马鞍以保护鸟类为主。

保护目标

保护对象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以海洋贝藻类、海洋性鸟类、野生水仙花及名贵海洋鱼类为主要保护对象。

植物

南麂列岛的陆生植物,有种子植物89科253属317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7种,被子植物86科246属310种,双子叶植物72科178属222种,单子叶植物14科68属84种。在317种种子植物中,有木本植物69种,草本植物206种,各类藤本植物42种。
水仙花水仙花
南麂列岛的竹屿、大擂岛盛产水仙花,範围广、密度高、芬香浓、体态美。较之别处的水仙花,南麂水仙在具有多倍体型特徵。

动物

南麂列岛是海洋鸟类栖息处和越冬繁殖场。据鸟类专家调查,已纪录和鸟类共40种,以雀形目和鸥形目鸟类为主,其中留鸟18种,夏候鸟12种,冬候鸟和旅鸟共9种,不仅种类可观,而且数量甚多,下马鞍岛曾一次记录到2000余只,其中以黑尾鸥、白鹭等属国家级保护的鸟类为主。
黑尾鸥黑尾鸥
南麂列岛原与大陆相连,岛上所有陆生脊椎动物与大陆所共有,后因海陆变迁而形成岛屿,动物留居岛上。出鸟类外,其他动物渡海上岛的可能性较小。

保护措施

机构职能

南麂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经省、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建立隶属于平阳县人民政府的副县级机构,负责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规划和管理,业务上接受国家海洋局、省海洋局的指导。

分级保护措施

①一级保护区(核心区)由保护区监察队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除《条例》规定许可的事项之外的一切活动;②二、三级保护区实行保护区监察队和当地民众保护管理相结合的保护管理方式;③保护区管理局负责组织、指导二、三级保护区内的民众保护管理队伍。民众保护管理队伍由保护区管理局批准聘任的义务监察队员组成,没有行政处罚权;④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义务监察队的培训工作,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由管理局发给义务监察队员证书,凭证书上岗管理和保护。

旅游景点

山秀、石奇、滩美、草绿、海蓝、空远,是南麂自然景观的主要特色,以金沙碧海、奇峰异石、神工奇画、天然草坪和野生水仙花等名称着称。
三盘美景
大沙岙天然浴场大沙岙天然浴场
三盘尾景区,形似串珠状。地形为低丘台地,其中头屿与二屿,二屿与小虎屿之间的二屿门、三屿门位置很低,乱石相接,高潮位时海水淹没低处,小船可自由通行,各山岩便形成了独立的岛屿,好像三个“绿盘”漂浮在海面上,故有“三盘”之称。
大沙岙天然浴场
大沙岙景区是南麂列岛的中心区,位于主岛西南部,属旅游开发的核心地带,各宾馆、文化设施等均设在该景区。大沙岙在南麂本岛的西南部,面对东海,三面环山,长达800余米,纵深达600余米,呈新月形。
虎屿
虎屿虎屿
大沙岙口就是南麂港,海港中有一个岛屿外形像一头老虎,于是称虎屿。虎屿后面,靠近海岸这边有一黑色礁石,叫“虎子”或“虎粪礁”。此自然景观的特点是“海中有岛,岛中有港,港中又有岛”,在国内实属罕见。
美龄居
昔日宋美龄在南麂岛的寓所,又名“栖风居”。位在大沙澳东北面山坳里,背山西海,有公路相通,离台湾基隆港只140海里,十分隐蔽,便于防御退却。美龄居建于1954年,当时南麂岛与大陈岛都驻有国民党残部,宋美龄率歌舞团来两岛慰问,寓所就是专为宋氏到来特建。採用大石块、钢筋、水泥结构。三间平房,约80平方米,中堂作会客室、活动室,两边是卧室,屋后两厢一为卫生间,一为厨房间。
美龄居美龄居

保护意义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处于台湾暖流和江浙沿岸流的交汇处,生态环境独特,生物种类多样,生物区系複杂以及由此构成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决定了该保护区具有全球意义的保护价值。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利于对海洋贝藻类群落、海洋性鸟类及名贵海洋鱼类等海洋生物栖息地的保护。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利于保护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