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宫体恶性肿瘤
《子宫体恶性肿瘤》是2003年9月1日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惠祯。该书讲述了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子宫内膜癌病理学;子宫内膜癌的扩散、转移与分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演变等17部分内容。
基本介绍
- 书名:子宫体恶性肿瘤
- 作者:陈惠祯
- ISBN:7535227856, 9787535227850
- 页数:211
-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3年9月1日
- 开本:16
- 丛书名:妇科肿瘤学临床丛书
- 条形码:9787535227850
目录
导言
1 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1.1 发病率
1.2 危险因素
1.3 子宫内膜癌的分子生物学特点
2 子宫内膜癌病理学
2.1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2.2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特徵
3 子宫内膜癌的扩散、转移与分期
3.1 子宫内膜癌的扩散、转移
3.2 分期
4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演变
4.1 阴道出血
4.2 阴道排液
4.3 下腹疼痛
4.4 其他症状
5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5.1 病史
5.2 临床检查
5.3 细胞学检查
5.4 宫腔镜检查
5.5 子宫内膜标本活检术及分段诊刮术
5.6 影像学检查
6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
6.1 病因预防
6.2 早发现,早诊断
6.3 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的治疗
7 子宫内膜癌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7.1 治疗原则
7.2 治疗方案的选择
8 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及其术后辅助治疗
8.1 实用解剖
8.2 手术探查及手术病理分期
8.3 手术方式、方法及适应证
8.4手术併发症
8.5术后辅助治疗
9 子宫内膜癌的放射治疗
9.1 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方法
9.2 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方案
9.3 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的併发症
10 子宫内膜癌的化学药物治疗
10.1 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化学治疗
10.2 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的化学治疗
11 子宫内膜癌的内分泌治疗
11.1 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
11.2 子宫内膜癌内分泌治疗的作用机制
11.3 子宫内膜癌的孕激素治疗
11.4 他莫昔芬治疗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
11.5 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11.6氨基导眠能
12 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12.1 复发问题
12.2 治疗
12.3 预后
13 子宫内膜癌合併妊娠
13.1 临床表现
13.2 处理
13.3 预后
14 子宫内膜癌的激素替代治疗
14.1 激素与子宫内膜癌
14.2 子宫内膜癌的激素替代治疗
14.3 激素替代治疗的益处
14.4 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套用
15 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及预后因素
15.1 病理类型
15.2 组织学分级
15.3 疾病分期
15.4 子宫肌层浸润
15.5 腹腔细胞学
15.6 淋巴结转移
15.7 附属档案转移
15.8 分子生物学指标
15.9 其他因素
16 子宫内膜癌治疗后的随访
17 子宫体间叶(质)性肿瘤
1 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1.1 发病率
1.2 危险因素
1.3 子宫内膜癌的分子生物学特点
2 子宫内膜癌病理学
2.1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2.2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特徵
3 子宫内膜癌的扩散、转移与分期
3.1 子宫内膜癌的扩散、转移
3.2 分期
4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演变
4.1 阴道出血
4.2 阴道排液
4.3 下腹疼痛
4.4 其他症状
5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5.1 病史
5.2 临床检查
5.3 细胞学检查
5.4 宫腔镜检查
5.5 子宫内膜标本活检术及分段诊刮术
5.6 影像学检查
6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
6.1 病因预防
6.2 早发现,早诊断
6.3 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的治疗
7 子宫内膜癌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7.1 治疗原则
7.2 治疗方案的选择
8 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及其术后辅助治疗
8.1 实用解剖
8.2 手术探查及手术病理分期
8.3 手术方式、方法及适应证
8.4手术併发症
8.5术后辅助治疗
9 子宫内膜癌的放射治疗
9.1 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方法
9.2 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方案
9.3 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的併发症
10 子宫内膜癌的化学药物治疗
10.1 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化学治疗
10.2 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的化学治疗
11 子宫内膜癌的内分泌治疗
11.1 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
11.2 子宫内膜癌内分泌治疗的作用机制
11.3 子宫内膜癌的孕激素治疗
11.4 他莫昔芬治疗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
11.5 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11.6氨基导眠能
12 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12.1 复发问题
12.2 治疗
12.3 预后
13 子宫内膜癌合併妊娠
13.1 临床表现
13.2 处理
13.3 预后
14 子宫内膜癌的激素替代治疗
14.1 激素与子宫内膜癌
14.2 子宫内膜癌的激素替代治疗
14.3 激素替代治疗的益处
14.4 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套用
15 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及预后因素
15.1 病理类型
15.2 组织学分级
15.3 疾病分期
15.4 子宫肌层浸润
15.5 腹腔细胞学
15.6 淋巴结转移
15.7 附属档案转移
15.8 分子生物学指标
15.9 其他因素
16 子宫内膜癌治疗后的随访
17 子宫体间叶(质)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