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蓝藻水华

蓝藻水华

蓝藻水华

蓝藻是藻类生物,又叫蓝绿藻;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枯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 大约距今35一33亿年前,蓝藻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现在已知蓝藻约2000种,中国已有记录的约900种。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85%)淡水产,少数海产;有些蓝藻可生活在60一85℃的温泉中;有些种类和菌、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共生;有些还可穿入钙质岩石或介壳中(如穿钙藻类)或土壤深层中(如土壤蓝藻)。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蓝藻水华
  • 拉丁学名:Cyanobacteria
  • 别称:蓝绿藻
  • :植物界
  • :蓝藻门
  • :微囊藻、鱼腥藻、束丝藻等
  • :铜绿微囊藻等
  • 分布区域:世界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等
  • 种类:藻类生物

形态特徵

蓝藻不具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液泡等细胞器,含叶绿素d,无叶绿素b,含数种叶黄素和胡萝蔔素,还含有藻胆素(是藻红素、藻蓝素和别藻蓝素的总称)。一般说,凡含叶绿素。和藻蓝素量较大的,细胞大多呈蓝绿色。
形成群体的微囊藻形成群体的微囊藻

生长环境

环境条件适宜
蓝藻水华多发生在夏季6-9月,有明显的季节性,受温度、阳光、营养物质的影响;温度在20℃以上;水体PH值偏高、光照度强且时间久的条件下,蓝藻形成气囊浮出水面并且迅速繁殖,以至形成蓝藻水华的现象。
鱼种放养不合理
在施肥量较高且有大量生活水污水排入湖中。水中营养盐类丰富,能促进蓝藻、铜绿微小鱼藻、螺旋藻等大量繁殖。如果此时猎食这些藻类的花白鲢、罗非鱼数量没有或很少。则大量浮草植物会在水中老化死亡腐烂。
施肥不均匀
一般是说前期施肥量过大,或后期施肥量少或不施肥。导致大量浮草植物漂浮出水面而形成水华现象

分布範围

世界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等

危害特点

蓝藻很难消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由于难以消化所以很多鱼类不吃。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恶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
蓝藻水华引起水体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
蓝藻大量繁殖恶化了水中的通风、光照、缺氧;导致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阻碍水藻的光合作用。减少了鱼类的生存空间,使与池中的丝状藻和浮游藻等不能合成本身所需要的营养而导致死亡
蓝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缺氧,水质变坏
由于缺氧甚至无氧且水质变坏,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无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是强烈的致癌物质,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而且MC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但可被活性碳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碳净水器对被污染水源进行净化。

防治措施

及时打捞

在夏季高温水华容易形成的情况下,在水中将水华打捞出来投放到其他鱼池(这些湖水当然是少或者没有浮草植物)中作为鱼食,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或者放到其他空旷陆地上。

补防鱼种

可以通过放养滤食性(filter-feeding)鱼类——鲢、鱅来控制蓝藻水华,也称之为非经典生物操纵技术(non-traditional biomanipulation)。在鱼池或者湖水中以h㎡水面补防体积4500g左右白鲢鱼种1400-1800尾,既可防治水华又能增加鱼产量。

施肥均匀

鱼数量密度较高的水中施肥时间间隔不能过长,一般2-3D为宜,高温期间最好坚持至少2天施肥1次。

相关事件

2007年5月底至6月初, 江苏无锡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太湖蓝藻污染饮用水源事件,无锡市70%的自来水被污染,200万人的生活用水受到了影响,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主要是由于水源地附近蓝藻大量堆积,厌氧分解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NH3、硫醇、硫醚以及硫化氢等异味物质。
蓝藻水华现场蓝藻水华现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