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炮台

炮台

炮台

炮台,就是架设火炮的台基,是随着火炮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战时工事。一般设在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塞,具有两门以上的火炮,是旧时在江海口岸和要塞构筑的永备炮阵地。主要装备大口径、远射程的火炮。阵地为永备工事,比较坚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炮台
  • 外文名:Battery
  • 拼音:pào tái
  • 出处:《清史稿·兵志三》

词语释义

释义

英语:(军) battery,fort barbette
由于现代战争的变革和火炮的机动性,炮台已不再作为战时工事,因此遭到了遗弃,只有一些具有战略意义或历史意义的炮台被保护下来,并成为历史遗址,如中国沿海城市的厦门胡里山炮台、上海吴淞口炮台、烟台东西炮台和旅顺电岩炮台等。这些炮台架设的多为近代岸炮,在抗击外来侵略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炮台是在海防、江防和边防要塞中构筑的一种火炮阵地。分明炮台和暗炮台,用块石砌筑,每个炮台可置数门至数十门炮。火炮呈圆形、新月形,成一字形排列。
炮台

相关记载

1、旧时在江海口岸和其他要塞上构筑的永备性火炮阵地。一种旧式的固定的火炮发射阵地。构筑在江海口岸或要塞上。《清史稿·兵志三》:“以亲军炮队营驻大沽炮台。”如:上海的吴淞炮台。
2、为放置火炮而建筑的炮位或平台,亦作“礟台”。修筑在江海口岸等险要处用以安放大炮的工事。 宋陈规《守城录》卷一:“城面地步不广,必然难安大炮,亦难容数多。虽有炮台,炮台地步亦不甚广。”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控海口莫如以礮墩易礮台。” 清 薛福成《代李伯相张尚书筹议慑服邻邦先图自强疏》:“烟台无礮台,无陆军,又无兵船,先无自立之根本,转恐无以制人。”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乡村族居,多建礮台。”

炮台历史

天津大沽口炮台

中国近代史与大沽口炮台有着紧密的联繫。19世纪30年代,英国侵略者向我国大量倾销鸦片,残害中国人民,造成大量白银外流。在北方,鸦片经大沽口进入天津。1839年,林则徐到广东禁菸,触怒了英国侵略者,于1840年6月悍然挑起鸦片战争。8月,英军入侵大沽口,提出割地、赔款等无理要求。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同意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偿巨额赔款、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沽口炮台上的清军抗击八国联军大沽口炮台上的清军抗击八国联军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西方列强先后四次入侵大沽口炮台。大沽口军民奋勇抵抗,同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战败后,清政府意识到了大沽口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1858年7月,鹹丰皇帝任命僧格林沁为钦差大臣,督办海防军务,镇守大沽口。他在大沽口原址重建新炮台,增高、加宽、增厚旧炮台。修建后的炮台共五座,南岸三座,北岸两座,分别以“威”、“镇”、“海”、“门”、“高”五字命名。后又在北岸石头缝中增建一座炮台,作为后路策应,俗称“石头缝炮台”,因它的位置在西北方向,西方文献又称之为"西北炮台"。此外,僧格林沁还增强了炮台的布防和火力配备,加强守军的战备训练,做了一系列的战备措施。

广东虎门炮台

乾隆中后期开始清王朝政治日趋腐败,国力日渐衰落。西方各国开始觊觎中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的鸦片大量走私到中国。清朝内部坚决主张禁菸的大臣林则徐于1839年到达广州,查禁鸦片,收缴鸦片两万多箱,从6月3日到25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同时与爱国将领关天培在东莞县虎门积极布防,设定炮台11座,大炮300多门。但腐败的清政府却将林则徐革职查办。1841年1月7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派兵突袭珠江口大角、沙角炮台,守将陈连生等英勇牺牲。主张投降的清朝大臣琦善私下向义律求降,答应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等通商口岸、赔偿烟款。道光帝感到失地赔款,严重损害了清朝声威,于是下令对英宣战。义律于2月25日率军舰进攻虎门炮台,关天培身先士卒,率先死战,守卫战士多次击退英军,但始终等不到援军。他们一直坚持到晚上,终因寡不敌众,400多名将士全部壮烈牺牲。虎门炮台上的“义勇之冢”,埋葬的就是当时抗击英军的部分士兵。虎门白草山西麓沙角炮台后方还有“节兵义坟”,埋葬着1月7日牺牲的陈连升和大部分士兵。
秀英炮台
秀英炮台是海南古代宏大的军事设施,也是中国古代规模较大的军事设施之一。它与广东的虎门炮台、上海的吴淞炮台、天津的大沽炮台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炮台。秀英炮台,对考察海口市的历史、军事的地理地理变迁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炮檯曆经百年,但保存基本完好。是海南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辱的历史见证。
历史上秀英炮台曾经怒吼过两次。一次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法国侵略者想独占海南岛,两广总督张之洞巡海至琼,下令修建秀英炮台。秀英炮台修筑历时四年之久,耗资白银20余万两,挖运土方5万立方米,是海南岛第一炮台。光绪十七年(1891年)秀英炮台竣工时,张之洞再临琼洲,观看试炮,秀英炮台发出了震撼列强的第一声怒吼。
第二次是抗战期间。1938年9月,日军飞机轰炸海口、府城,妄图侵占海南。国民党驻琼守军为了加强防备,将秀英炮台列为重要的防御设施。1939年2月,日军军舰在琼洲海峡游弋,驻守秀英炮台的琼崖警备司令王毅下令开火以示警告。1939年2月10日,在国民党军队撤离时,秀英村的炮兵利用清末修建的炮台,痛击来犯日寇,打响了海南人民抗日第一炮。

炮台遗址

天津大沽口炮台

大沽口炮台位于天津市东南60公里塘沽区海河与渤海的交汇处,是“外接深洋,内系海口”的“海门古塞”。大沽口是京津门户,海河要隘。历史上被称为“津门之屏”。 民间素有“南有虎门,北有大沽”之称,是我国近代史上两座重要的海防屏障之一。
炮台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最初是为了抵抗倭寇。清代多次进行修筑。中国军民曾在这里多次浴血抗击外国侵略者。1840年至1900年60年间,大沽口炮台曾4次被帝国主义列强入侵。1858年(鹹丰八年)5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大沽口炮台失陷;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天津被迫开闢为通商口岸。

广东虎门炮台

虎门炮台旧址分布在珠江两岸的大角山、大虎山等地。林则徐销烟后,和水师提督关天培一道动员民众筹备防务,加固和新建11处炮台,设定大炮3O0多门。以沙角、大角炮台为第一重门户,威远、镇远、靖远、巩固、永安、横档、前山、月台为第二重门户,大虎炮台为第三重门户,组织了3道防线。
其中较为着名的是威远炮台,它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威远岛南山前偏西南海滩处,是鸦片战争的古战场遗址之一、虎门海口防务的主要阵地,也是我国保留得最完整、最具规模的古炮台之一。威远炮台是鸦片战争时期虎门炮台中规模最大、配炮最多的一座指挥台,它是鸦片战争时期爱国将领关天培抗击英寇的地点。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着名导演谢晋拍摄的电影《鸦片战争》就曾在威远炮台进行实景拍摄。虎门炮台遗址现建有鸦片战争博物馆(也是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海战博物馆),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是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是鸦片战争的历史见证。
厦门胡里山炮台厦门胡里山炮台

厦门胡里山炮台

位于厦门岛西南部,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当初修筑此炮台用了五年时间。炮台上最有名的是当时购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一门巨炮,保存完好,有效射程可达6460米,花费白银5万两。该炮在抗战初期还击中过一艘来犯的日本军舰。1997年9月,胡里山炮台设立了荣光宝藏博物院,其中展出的一门小炮是葡萄牙人于十三世纪製作的,长11厘米,重0.22公斤,直径2.4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火炮。所以,胡里山炮拥有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两门炮。

澳门大炮台

澳门大炮台(Fortaleza do Monte)(又名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位于大三巴牌坊附近。历史上曾是军事防御设施的重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之一,也是澳门历史城区的组成部分,是澳门主要的名胜 古蹟。
澳门大炮台澳门大炮台
大炮台建于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本属教会所有,为保护圣保禄教士而兴建,用以防御海盗,后转为军事设施区。炮台四周均置有巨型钢炮,现今古炮已失去军事作用、但成为澳门的重要历史文物和见证。
炮台上有一大片空地,绿草如茵,古树参天;巨型钢炮,雄踞于旁。台上留存着不少文物古蹟和历史建筑。如炮台上的古塔是当年耶稣会的会址之一。空地中心右侧的古钟,由着名铸炮专家铸造,曾被运回葡萄牙,几年前又由修女会转赠回澳门。炮台入口处的石雕,纪录了这座炮台抗御外敌的战绩。
炮台四周环境优美,可俯瞰澳门全景,还可远眺珠江口及拱北一带的风光。大炮台上有两个博物馆,一个是澳门博物馆,直通大炮台下面的大三巴牌坊,另一个规模相对较小,主要介绍大炮台的历史。

深圳赤湾左炮台

左炮台位于深圳鹰嘴山,沿上山公路前行约百米,就看到炮台城的城门。
拾阶而上,右边立有一块块诗碑,上面镌刻着林则徐的诗词,这是1990年江泽民为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而题写的林则徐的着名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左炮台就在鹰嘴山上顶。据了解,赤湾原有左右两座炮台,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共有生铁炮12门,都位于“临海山樑扼三面之险”的蛇口半岛顶端,踞山面海,左右炮台成犄角之势,钳制赤湾港口,雄视伶仃海面,是鸦片战争时期主要的海上屏障。1839年湖广总督林则徐布防珠江口时,曾重修赤湾炮台,为禁菸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利用炮台,在伶仃洋、穿鼻洋大败英军。
赤湾左炮台赤湾左炮台
历史沧桑,赤湾炮台只剩下左炮台保存完好,当地有关部门曾于1985年对炮台进行修复。已修复的左炮台挺立在海拨170米的鹰嘴山头,坐北朝南,分台体和围墙两部分。全长26.2米,宽15.5米,台高4.5米,围墙高3.78米,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炮台城基用大块花岗岩修砌,北面是炮台城的入口,城内东西两厢,仍遗留两座房屋残基,是当年守炮台士兵的居屋。南面的高台宽约8米多,是运用炮位的场地。
炮台上,一门古炮雄视珠江口,虽然炮管已经锈迹斑斑,但依稀还能看出它威武不屈雄姿。炮台西面的城墙上,两颗百年古榕树将它们的根须,深深地扎在城墙里,与城墙紧紧地纠结在一起,几乎与城墙融为一体,没有肥沃的土壤,它们却枝繁叶茂,生命,竟是如此的坚韧;生命力,竟是如此的旺盛。
赤湾左炮台赤湾左炮台
左炮台北面,是一尊林则徐全身铜像,塑于林则徐诞辰二百周年的1985年。铜像高3.2米,重1.8吨,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林则徐铜像。雕像由我国着名雕塑家唐大禧创作,大理石底座正面,是已故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林则徐纪念像”,北面镌刻着谢华先生撰写的碑铭。
林则徐,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手持单筒望远镜,身佩长剑,凝视着波涛滚滚的伶仃洋,目光炯炯。
昔日,林则徐虎门销烟,虽然张我国威,威慑重洋,但他却被革职流放,伶仃洋上,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在耀武扬威,国土一片片沦丧;被割让的国土回归祖国怀抱,山下已是繁忙的港口,或许,看到如今的伶仃洋,林则徐也倍感欣慰吧。

秀英炮台

秀英炮台位于海口市西郊海秀大道约6公里处的秀英村。始建于1887年,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建成,是为抗御法军入侵而建造的。整个炮台连同附属建筑物占地面积约3.3万平方米。炮台共有拱北、镇东、定西、振武、振威五座,在200米长的海岸小山丘上沿东西方向直线而筑。炮门朝北,面临大海,四周有坚固的城垣环抱。两排兵房、弹药库相对,中间是大操场。操场两边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富有生机。1985年海口市政府公布此炮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营口西炮台

营口西炮台位于营口市渤海大街西段,辽河入海口左岸,为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营口西炮台始建于1882年(光绪八年),1888年建成,为夯筑四合土。炮台面海“内筑土台三方,中大旁小,高四五丈”。中间大炮台为二层,高6米,长宽各50余米。台顶四周为矮墙。墙下暗炮眼8处,置炮52尊,炮台四周围墙900余米。营口西炮台是清末东北的重要海防要塞,也是东北最早的海防工程之一。1894年,西炮台经历了着名的甲午海战。1895年初和1900年夏,分别遭到日本和沙俄侵略军的破坏。炮台遗址就其原貌及四周自然景观保护,在全国同类炮台中尚属首位。
中国海疆炮台遗址列
虎门威远炮台
虎门镇远炮台
虎门靖远炮台
台州烽火台及周边炮
江阴要塞炮台
温州龙湾炮台
温州镇瓯炮台
沙面炮台
海口秀英炮台
珠江口上横档岛炮台
宁波镇海炮台
舟山定海炮台
吴淞炮台
平湖天妃宫炮台
珠江口下横档岛炮台
厦门南山顶炮台
赤湾左炮台
九门口要塞
大沽口炮台
马厂炮台
歧口炮台
蓬莱水城
烟台西炮台
烟台东炮台
威海刘公岛炮台
青岛山炮台
镇江焦山古炮台
福州长门炮台
福州马尾炮台
平湖南湾炮台
沙角炮台
大黄滘口炮台
沙路炮台
潮阳炮台
南澳岛猎屿铳城
南澳岛长山尾炮台
厦门胡里山炮台
北海石龟头炮台
江门崖门炮台
珠海拱北拉塔石炮台
珠江口大角山炮台
福州亭头炮台
北海白龙炮台
南宁镇宁炮台
友谊关左弼山炮台
友谊关金鸡山炮台
龙州水口炮台
营口西炮台

炮台镇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炮台镇

炮台镇位于揭阳、潮州、汕头三市中心,东倚桑浦山,西南濒临榕江,扼榕江南北入海口,国道206贯穿全境,距广梅汕铁路揭东火车站4公里,潮汕民用机场位于炮台登岗两镇交界处,水陆空交通枢纽正在逐步形成。
炮檯曆来是潮汕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商贾云集。早在明清时期,商贸活动就十分活跃。据《汕头海关志》载,清康熙24年(1685),粤海关成立,在炮台设立正税口。由此可见,炮台在历史上曾是对外贸易的关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炮台镇

八师一二一团(由炮台镇(原121团)和东野镇(原122团)合併组成)地处天山北麓、準葛尔盆地西南底部,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天山北坡经济带中段沙湾县境内,玛纳斯河中游下野地垦区。团部驻地炮台镇,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213公里,东南距戈壁名城石河子市78公里,西北距石油名城克拉玛依市110公里,西南距奎屯120公里。古新县道、克榆高速公路横穿境内而过,与通连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素有“炮台明珠”之美誉。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炮台镇

炮台镇1985年撤乡换镇,1992年被列入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乡镇。
1992年6月经大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大连炮台经济开发区”,1995年批准成立“大连炮台台商投资区”,1996年被批准为“综合改革试点镇”,1999年炮台镇巧邓屯乡合一,2002年被批准成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4年被批准为1887个“全国重点镇”之一。

炮台山

炮台山,一般指旧时设有烽火台或了望哨的山,也称烟墩山。沿海设立烽火台或了望哨主要是为了防止海盗和倭冠的侵扰。

大连炮台山

位于大连开发区的炮台山,历史上称徐家山。清朝末年为筹建北洋海军,清政府于1887年在大连湾一带修筑海防工程,共修筑6座炮台,其中徐家山炮台是一座陆防炮台。它北依大和尚山,可控制金州和大孤山的通道,东可控制大窑湾,西可控制大连湾,隔红土堆子湾和大孤山湾、和尚岛三座炮台成犄角之势,位置十分险要。
徐家山炮台是环大连湾6座炮台中最大的一座。炮台雄伟坚固,装备有16门大炮。 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日军第二军第一师团10月24日自花园口登入,11月6日占领金州城,师团长山元治想乘胜攻占通往和尚岛炮台的交通要道——丁官寨(大房身),将部队集结于金州城南。守卫徐家山炮台的清兵发现这一情况,急转炮口,猛轰集结起来的日军,日军伤亡惨重。大连湾守将赵怀业,下令守卫清军连夜撤退,逃向旅顺。日军于7日上午占领了环大连湾的6座炮台。
1895年清政府向日本交付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1895年12月25日,日军撤出徐家山炮台。撤退时将炮台兵舍、弹药库炸塌,把大炮的零件拆走。1896年1月,清军接手的是“受到严重破坏”的炮台。1898年3月28日,沙俄军队占领了徐家山炮台。1904年2月9日,日俄战争爆发。5月30日,日军占领了徐家山炮台。沙俄军队在撤退时,将徐家山炮台炸毁,所有的大炮都成了废物。
“炮台山”一名始于1984年创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时。那时徐家屯已被夷为平地,徐家山留给人们惟一的印象就是当年山上的“无双之利器”——大炮,所以,“炮台山”之名代替了徐家屯。

台湾炮台山

炮台山风景区位于宜兰苏澳的苏花公路旁(台9线105公里处南边),海拔约200至300公尺。清光绪十五年,鑒于法军曾想入侵苏澳,清王朝决定在此建立两座海防炮台和营房,防御外敌从海上入侵,炮台山之名由此而来。1889年,郑云泰基于军事要塞的考虑,在山上构筑炮台和营房,以防外敌再犯。日本统治时期,又增设金刀比罗神社并竖立祈愿和平碑。炮台山只留下台基残迹,神社被改为天君庙,碑文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登临炮台山,可远眺三澳(苏澳、北方澳、南方澳)风光,俯看太平洋。

双鸭山炮台山

考古工作者在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流形成的三江平原上发现了千余处汉魏时期的古代聚落址、古城址。它们在双鸭山市分布最为密集。其中,隔七星河相望的炮台山古城,俗称“对面城”,是三江平原中两座规模最大、结构最複杂的古城,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青岛炮台山

青岛炮台遗址公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场遗址,海拔128.5米,位于新老市区中心,背依闹市,面临大海,为岛城最佳观景平台,是一处集教育、休闲、游览、娱乐为一体的新人文景观。现为山东省、青岛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1891年,青岛设定后,清军即在此山修筑炮台。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称俾斯麦山,建有着名的要塞地下指挥部,是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完善的一战时期的地下军事建筑。
炮台
园内建有知春、翠波、览趣、梅友等春、夏、秋、冬四景。1997年炮台遗址对外开放。后又续建炮台遗址展览馆、北炮台、“福”字照壁、伦克忠烈士纪念碑等景点。

炮台游戏

炮台游戏是当今流行的一种网路游戏。玩家在游戏中可以调整炮台的高度、角度,可以对炮台进行升级,用炮台消灭敌人。操作较为简单,但有很强的娱乐性。炮台大PK、桌面炮塔、无名炮台、天空之城防御战都属于这类游戏。
炮台

引申义

新书在首次上市销售时,既不像大多数书那样放在书架上,也不堆放在书桌上,而是被一本一本地放在地上交错垒成高一米左右的中空塔形。这个圆形或方形的“书塔”在图书销售行业中被称为“炮台”。“炮台”的位置一般在书店的入口、收银台旁或自动电梯口等醒目的位置,垒成“炮台”的书一般也是比较热门的新书,是图书销售的风向标。
在台钓装具中也有“炮台”,是指架设钓竿支架的专用底座。有钓箱用炮台与地插式炮台。
在篮球场上,指喜欢定点远投、且命中率很高的人。有时含贬义,指一味远投、不愿突破到内线的人。
中国象棋中,“炮”在吃子时中间必须相隔一子,而中间这一子就称为“炮台”。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