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翔安隧道

翔安隧道(厦门海底隧道)

翔安隧道

厦门海底隧道一般指本词条

翔安隧道(Xiang'an Tunnel)是中国福建省厦门市连线湖里区与翔安区的跨海通道,位于九龙江入海口处,是厦门市东北部的城市主干路的重要构成部分。

翔安隧道于2005年4月30日动工兴建;于2009年11月5日完成隧道贯通工程,隧道全线贯通;于2010年4月26日通车运营。

翔安隧道西起五通立交,下穿九龙江入海口,北至翔安南立交;线路全长8.695千米,跨海部分全长6.05千米;道路为双向六车道的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为80千米/小时;工程总投资约为31.97亿元人民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翔安隧道
  • 外文名:Xiang'an Tunnel
  • 始建日期:2005年4月30日
  • 投用日期:2010年4月26日
  • 所属地区:中国福建省厦门市
  • 类型:跨海隧道、公路隧道
  • 长度:8.695千米
  • 宽度:64.14米
  • 车道设定:双向六车道
  • 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
  • 起止位置:五通立交、翔安南立交
  • 途经线路:翔安大道
  • 管理机构:福建省厦门市公路局

建设历程

1996年,厦门市人民政府提出新增出岛通道的想法。
翔安隧道动工仪式翔安隧道动工仪式
1998年,厦门市人民政府就厦门市“东通道”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同了厦门市区需要一条新出岛通道。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保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等国家部委对厦门出岛通道该项目进行批覆核准意见。
2005年4月26日,东通道名称确定为“翔安隧道”;4月30日,翔安隧道动工建设,并举行动工仪式;9月6日,翔安隧道施工人员进场施工;9月15日,翔安隧道进行翔安端的施工建设工程;10月1日,翔安隧道进行五通端的开挖工程;11月27日,翔安隧道进行服务洞施工建设工程。12月5日,翔安隧道转入翔安端转入洞内施工建设。
2006年2月24日,翔安隧道转入五通端转入洞内施工建设。
翔安隧道设定欢迎语的LED屏翔安隧道设定欢迎语的LED屏
2007年6月20日,翔安隧道进行海底风化深槽的开挖施工工程。
2009年6月13日,翔安隧道完成右线贯通工程;2009年11月5日,翔安隧道完成左线贯通工程,隧道实现全线贯通。
2010年4月15日,翔安隧道通过竣工验收;4月26日,翔安隧道通车运营;4月28日,翔安隧道完成通信信号的全覆盖工程。

隧道位置

翔安隧道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连线湖里区与翔安区,西起湖里区的仙岳路与环岛干道组成的五通立交,下穿九龙江入海口,北至翔安区,沿着翔安大道止于与翔安南路构成的翔安南立交;途经该隧道主要线路为翔安大道。
翔安隧到进出口全景翔安隧到进出口全景

隧道设计

隧道结构

  • 整体布局
翔安隧道由地面道路、水下隧道部分,服务洞口、双向进洞口及各匝道组成,隧道主路段呈西南至东北方向布置。
翔安隧道夜景翔安隧道夜景
  • 设计特点
翔安隧道设计採用三孔隧道方案,两侧为三车道行车主洞,中孔为服务隧道,左右线隧道各设通风竖井一座。隧道的平面布置採用了组合曲线 ,以绕避或减小软弱构造带对隧道的不利影响。採用三孔形式修建,两侧为行车主洞, 中间一孔为服务隧道;隧道断面则採用接近圆形的三心圆拱。

隧道参数

翔安隧道全长8.695千米,其中,通过海底的隧道长6.05千米,跨越海域宽度约4.2千米,标準宽度为64.14米。隧道最低点设计标高 约-70米,行车隧道与服务隧道的间距为22米,左右行车隧道间距设为50米,隧道建筑内轮廓断面面积为122平方米,行车道以上净空断面面积为100平方米。主洞限界净宽为182.25米,限界净高为5.0米,行车横洞净空5米,横洞净空20米,服务隧道内轮廓为39.325平方米;竖井直径8.3米,送风面积为27.01平方米,排风到面积24.92平方米。
技术标準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路
设计速度
80千米/小时
车道设定
双向六车道
服务等级
二级
荷载标準
公路-I级,按城-A级验收
纵坡係数
2.92%
遇洪频率
道路:1次/100年,隧道:1次/300年
抗震等级
按VII度设防
参考资料:

设备设施

2010年4月25日,翔安隧道开通运营,该隧道设有通风系统、给排水与消防、供电与照明、监控系统、通信系统、收费系统、标誌、标线和管理中心等设施。

运营情况

票制票价

2019年5月1日,厦门市人民政府停止收取厦门市“四桥一隧”车辆通行费,其中“一隧”为翔安隧道。

通行事项

2019年3月15日起,翔安隧道实行变道区设定方案,确保全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变道,其中:
  • 变道方式
出岛方向允许虚线侧车辆变换车道,禁止实线侧车辆变换车道:
侧看翔安隧道洞口侧看翔安隧道洞口
1、第一组变道区允许车辆由3车道向2车道变道,再由2车道向1车道变道;
2、第二组变道区允许车辆由1车道向2车道变道,再由2车道向3车道变道;
3、第三组变道区与第一组变道区相同;
4、大中型客车及货车不允许变道,只能在最右侧车道行驶。
进岛方向允许虚线侧车辆变换车道,禁止实线侧车辆变换车道:
1、第一组变道区允许车辆由1车道向2车道变道,再由2车道向3车道变道;
2、第二组变道区允许车辆由3车道向2车道变道,再由2车道向1车道变道;
3、第三组变道区与第一组变道区相同;
4、大中型客车及货车不允许变道,只能在最右侧车道行驶。
  • 严禁事项
1、不得频繁、随意变更车道,仅允许在变道区内,且不妨碍本车道及相邻车道车辆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变道;
2、严禁大中型客车及货车在隧道内变换车道,翔安隧道实行分车道行驶,单向三车道左侧两车道为小型客车专用车道,最右侧车道为客货混行车道,大中型客车及货车只允许在最右侧车道行驶。
翔安隧道洞口禁止掉头转弯翔安隧道洞口禁止掉头转弯

交通流量

2016年1月至4月,翔安隧道双向平均单日通行量近10万辆。
截至2019年,翔安隧岛平均单日进出岛通行量约9.1万辆,非工作日的平均单日通行量约8.9万辆。

建设成就

技术难题

  • 建设难题
翔安隧道在施工过程主要有三大技术难关,分别是:
1、陆域全强风化地段大断面浅埋暗挖施工;2、浅滩段透水砂层施工;3、海底风化深槽施工。
  • 施工技术
翔安隧道针对技术难题,在施工中运用的主要技术有:
翔安隧道内部车道图2翔安隧道内部车道图2
1、创新改造传统CRD施工作业法,在软弱围岩中连续月掘进速度超过60米,最高值达73米,创造了当时同等地质条件下世界特大断面海底隧道施工进度纪录。
2、採用“地下连续墙井点降水”法,成功穿越630多米的富水砂层;
3、用“全断面帷幕注浆技术”和“注浆小导管技术”,克制了强风化槽的肆虐。

科研成果

技术名称
所获奖项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建设与运营成套技术》
2014年中国公路学会科技一等奖
参考资料:

荣誉表彰

2010年4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文,对翔安隧道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联合通报表彰。

文化特色

  • “永不言弃”浮雕
“永不言弃”洞壁浮雕共分两组,第一组位于翔安隧道五通往翔安方向洞内FI风化槽,第二组位于翔安往五通方向的的隧道全线贯通点,每组规格宽3.5米,长60.5米,其长度源自6.05千米的翔安隧道总长,两组浮雕墙为花岗岩为材质,採用了阳刻手法,乾挂施工工艺,展现的是翔安隧道建设期间建设者们攻坚克南和艰苦卓绝的建设场景,歌颂了隧道建设这门忘我复出和所创造的伟大业绩,对纪念翔安隧道作为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座大断面海底隧道具有特殊意义。
“永不言弃”浮雕“永不言弃”浮雕
  • “永不言弃”雕塑
“永不言弃”雕塑位于翔安还对隧道五道段洞口的中分绿化带上,整体为方形柱结构,高10.28,高2.78米,柱身上方为三维现代建筑工人成V字型地环绕在柱体上,雕塑造型洋溢着浓郁的阳刚起止,任务柱体结合花岗岩石材本身带给客群的阳刚之感,採用块面的塑造手法,形象地刻画出建造这无畏大自然艰险的恢弘气魄和乐观进取的精神面貌,表现了在困难面前工程建设者一往无前的力量和不屈不挠的斗志。
“永不言弃”雕塑“永不言弃”雕塑
  • “业翔民安”雕塑
“业翔民安”雕塑位于翔安隧道翔安端洞口,该雕塑高13.5米,宽5米,材质为铜砖,原名“华夏苍穹”,因起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以其所在的片区“翔安”两引申,取名“业翔民安”寓意“业以翔至高,民以安为本”,蕴含对城市百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的咏颂和美好祝福。
“业翔民安”雕塑作品的造型构思源于中华古文明的“司南”与“琮”,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天地、磁场和方向的认知,一级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
“业翔民安”雕塑“业翔民安”雕塑

价值意义

翔安隧道的建成为中国海底隧道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之后建设厦门至金门、福建至台湾本岛的海底隧道提供借鉴。(《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评)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