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忌惮
忌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 dàn,指对某些事或物有所顾忌、顾虑,表现为害怕、顾虑畏惧。出自《礼记·中庸》。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忌惮
- 拼音:jì dàn
- 出处:《礼记·中庸》
- 反义词:无畏 无所顾忌 无所忌惮
词目
忌惮
拼音
jì dàn
基本信息
英语类似词组
be terrified of
be afraid of
fear
dread
scruple
出处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示例
1、《南史·蔡徵传》:“位望既重,兼声位熏灼,物议鹹忌惮之。”
2、《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幽王)自姜后去世,益无忌惮,耽于声色,不理朝政。”
3、 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他最忌惮出嫁后的女人们走近塔基旁边来。”
4、郭沫若《黄河与扬子江对话》:“她们都是横冲直撞,真真是肆无忌惮。”
5、明 徐渭 《读龙惕书》:“将清浄者喜其无情,圆活者忘其诡随,遂非者假口洒脱,而放肆者遂至于无忌惮。”
相关词语\成语
同义词
顾忌、畏忌、胆寒、胆怯、恐惧、害怕、惧怕、畏怯、畏缩、畏惧、胆怯
相关成语
横无忌惮:任意妄为,无所顾忌。
略无忌惮:毫无畏惧。形容非常放肆。
无所忌惮:惮指怕。毫无顾忌,任意妄为。
恣无忌惮:犹肆无忌惮。
其他相关词语
忌妒(jì dù):亦作“嫉妒(jí dù)”。妒忌,因为别人好而忌恨。
忌刻(jì kè):嫉妒刻薄。
忌克(jì kè):同“忌刻”。
忌口(jì kǒu):亦作“忌嘴”。因病或其他原因不宜吃某些食物。
忌讳(jì huì):(1)由于迷信、风俗习惯或个人理由等原因,对某些言语举动或事情有所顾忌而形成的禁忌 。(2)对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事力求避免。例:患痢疾最忌讳吃生冷油腻。
忌日(jì rì):(1)亦称“忌辰”。指先辈或长者去世的日子。旧俗在这一天忌举行宴会或娱乐活动。(2)迷信的人指不宜做某事的日子。
忌辰(jì chén):同“忌日”(1)。
肆无忌惮 ( sì wú jì dàn )
解释:非常放肆,一点都没有顾忌。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宋·朱熹注:“小人不知有此,则肆欲妄行,而无所忌惮矣。”
用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指一点没有顾忌。
示例:她们都是横冲直撞,真是~。 ★郭沫若《黄河与扬子江对话》 周恩来《反对扩大内战与政治暗杀的严正声明》:“这完全是有计画的,而且是~的政治暗杀。”
英文:unbridled; brazen; unscrupulous; unprincipled; wanton
近义词:肆意妄为、放浪形骸
反义词:规行矩步、循规蹈矩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