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贾家沽道善音法鼓大轿老会

贾家沽道善音法鼓大轿老会

贾家沽道善音法鼓大轿老会

贾家沽道善音法鼓大轿老会

法鼓大轿会是贾家沽道传统民间盛会,其全称是:贾家沽道善音法鼓大轿会。法鼓会始建于康熙年间,由大觉寺和尚所创建,贾家沽道法鼓大轿会是由大直沽梅氏兄弟所传授。会员手中使用器具主要是鼓、钹、铙、铛、鑔歌等打击乐器和两顶八抬大轿及銮驾等。历史上,每年农曆四月二十五日是本村庆祝表演的节日,在旧社会每年风调雨顺、五穀丰收的时候,法鼓会都要出会庆祝,在本村中有一座大庙,有前殿、后殿。院有三棵大槐树。每年四月二十五,周围村的村民都要来赶庙会,农曆四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日都要到下五庄庆祝演出,路线是从张贵庄经詹庄子、潘庄、辛口、冯口、杜庄子、吴家咀到张达庄之后回到本村,转天去锋窝(现在的大寺)经陈塘庄、宣楼、土城到杨庄子,天黑后上灯表演,夜间过河到郑庄子回本村。五月初一从小孙庄到田庄、大直沽全街、后台,初二夜间回村。其中四月二十五日本村的庆祝表演活动从历史清代以来一直延续至今
说起法鼓,天津人并不陌生,它在天津地区沿着海河水系,具有广泛而深厚的民众基础,是天津卫人喜爱的民间艺术。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来津时这道法鼓会参加过皇会,后在肖振赢当市长时参加过一次在天后宫百道花会表演,还有本村村民刘全善当过曹锟的卫士,聘请法鼓会为曹锟的母亲祝寿表演。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下诏书投降后。8月18日村里的老地下党员刘宝田,王凤祥和贾家沽道国小师生一起组织法鼓去汉奸特务较多的河西宣楼,土城作宣传表演。1949年为欢迎人民解放军进驻天津,由进城干部申文斌和村长孙明玉组织了法鼓大轿会,出会到市内演出。
解放后,每到年节贾家沽道村民都能听到法鼓那深沉,激昂和带有节奏的鼓乐声,它给人们增添了喜庆气氛,但是就是这样一种富有乡土气息和强烈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了打翻在地的厄运,被当做四旧砸烂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老百姓对法鼓会的喜爱依旧,积极筹措资金购买器具和製作道具。历时一年多把会上一切东西整理齐全,于1983年10月1日国庆节在第二工人文化宫设摆并表演,全村村民男女老少,高高兴兴庆祝国庆节。当天全村村民家家户户吃麵庆贺。第二天老市长李瑞环为碟桥通车剪裁,法鼓大轿会又进行了表演。之后又受邀在河东区政府组织的河东沽上春好第一节开幕式上演出。10月中旬又受邀去燕园为老干部祝贺演出。随后又接到铁路局邀请去北站宁园演出。1986年1月13日受邀在河东区政府大楼门前参演由台湾长乐有限传播公司拍摄的纪录片——万里江山大陆寻情。1987年在古文化街,与着名老艺人郭振清合拍纪录片如烟往事。1987至1990年连续四年被北京邀请参加北京龙潭杯比赛,并获得金奖。1998年3月15日由冯骥才组织,为大直沽荐福观音寺的奠基演出,后又被南开第三人民文化宫邀请为国际教科文组织设摆演出。
2003年本村拆迁,法鼓会的道具保存在河东郑庄子街办事处,但由于保存不当,造成很多物品丢失损坏。直至2013年在天津市正达实业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才又重新购置新的道具,重新组织法鼓会,招收新会员,在置办齐全套用物品及确定会所后,即可申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贾家沽道法鼓大轿会,它是贾家沽道全体村民传统的我文化娱乐方式,并经过岁月的锤鍊,形成了一种完成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是村民的乡情寄託,直到当今兴盛不衰,他悠久的传承具有历史价值,传统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表演内容,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