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感恩(心理学)

感恩(心理学)

感恩(心理学)

感恩,因意识到被给予而自发认为是被恩赐或被爱,从而有感谢对方的意愿产生的心理活动或现实行动。感恩是对一个人是否具备善良品质的的基本参考特徵之一。在理性思维中被认为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东西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慾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予你的一切,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如果报复心理是一种应对、反抗外部不利因素的自我防御保护机制,那幺感恩心理就是它的回馈机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感恩
  • 外文名:Thanksgiving

分类

在理性思维方式下,如硬币皆有两面一样,报复心理的一面为报复,另一面则为感恩。通常,一个人在利益上因另一个人的行为而产生损害,会使前者要求后者做出赔偿或前者会使后者也产生同样的利益上的损害,人的这种反应被称为报复。若一个人在利益上因另一个人的行为而产生增益,会使前者做出让后者满意的利益上的增益,人的这种反应通常则被称为感恩。报复心理做为一种保护自己利益不受损失的反应是应对、反抗外部不利因素的自我防御保护机制,这个我们都比较容易理解。何以理解感恩也作为一种应对、反抗外部不利因素的自我防御保护机制?答案:一个人的行为使另一个人的利益产生增益,如果后者不感恩或不主动感恩以使前者在利益上也产生增益的话,前者很可能会主动要求后者感恩自己;如果前者得不到符合自己标準的利益上的增益时,前者很可能会採取行动报复后者。因此,出于自我防御保护自己已得利益的目的,感恩是必须要付诸行动并要满足对方要求的。而在现实中,因社会道德观念影响,感恩者会增加自己被再次帮助或被给予的几率,忘恩者往往会大大增加被冷漠对待的机率。在有些励志故事中有富商给贫困地区小学生捐献图书,最终有回信感谢者被选定资助完成学业的桥段,旨在提醒年轻人人要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让感恩成为习惯,这样才能增加自己被贵人扶持的机会。

意义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幺,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感恩
一切情绪之中最有威力的便是爱心,可它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出来。感恩也是一种爱,因而安东尼?罗宾喜欢通过思想或行动,主动表达出自己的感恩之情,同时也好好珍惜上天赐给他的、人们给予他的、人生经历的。如果我们常心存感恩,人生就会过得再快乐不过了,因此请好好经营你那值得经营的人生,让它充满了芬芳。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的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的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的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的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愿感恩的心改变我们的态度,愿诚恳的态度带动我们的习惯,愿良好的习惯升华我们的性格,愿健康的性格收穫我们美丽的人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