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小药师

小药师

小药师

宁波城市之光书店创办人、贰楼饭局老闆。宁波民间文化的地标性人物,酷爱开书店,浙江很多地方的民营书店都是他的下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小药师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日期:1978年

人物生平

“小药师”非常腼腆,说话永远是不变的缓慢语速。在圈子里,他被书友们形容为真诚坦率,“人品闪亮”。
小药师
2012年,在宁波呼童街上开了颇有文艺范的“贰楼饭局”。他说,一楼租金太贵,只能退而求其“二”。自从开了“贰楼饭局后,他在书店出现就少了。“小药师”从书店老闆摇身变成餐馆老闆,属于成功转型。他曾开玩笑说,靠饭店赚来的钱补贴书店。这个饭店,也成了书友常年的聚集地。

个人生活

“我想我还在找人生的意义,不过我也知道没有答案,我只是用故事、电影去做一个诠释,去做一段意义出来,然后把心得传达给大家。其实就是那幺回事,去找一个没有答案的答案,然后分享给大家。不断地寻找、不断地生活,这是我对生命的看法,你也可以说我在製造人生有意义的一个假象吧。可是这个假象对我们活下去的勇气,还有我们作为一个群体拥抱在一起,其实很重要。”——小药师
看书成为工作
小药师自小就喜欢读各类的闲书。当初同龄人在“上学”,小药师已经在“读书”了。“那时候也没啥辨识能力,幸亏国家帮我们筛选了一部分,也不至于受黄赌毒的毒害。”他开玩笑。那时候他挑书的标準是看封面、看作者、看内容简介或者看同一系列的书。在他看来读书既是门槛很低的事情——认得几个字就行;又是门槛挺高的事情——找到一本好书需要用心。
城市之光书店城市之光书店
大学毕业后,自认为生性散漫的小药师心想如果开一家书店,就不用找工作了,第一家书店完全出于“利我”的考虑应运而生。“在开书店三年以后才想起,可能这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好了。”把读书看成一件有意义的消遣,“一辈子都在有意义地玩多好。”
喜欢“独食”的书虫
小药师很少借书给他人。“我宁愿送,这是经验。”也不喜欢向他人借书:“爱书人的心情是一致的,将心比心。”所以遇见好书,如果他判定有20本的销售能力,“一般我都会进50本。是因为库存书的一次出清,可能导致永久的缺货。”
贰楼饭局贰楼饭局
书店里的书可以让他分享一部分,但在平日的读书生活中,他更爱“独食”。“不会主动去分享,读书和跑步一样,一个人才有独享的风景。”
小药师的一天从阅读开始,到阅读结束。“睡醒的第一时间用来阅读,入睡前的那一段时间用来阅读,当然厕所阅读也是他最喜欢的阅读时间。”
小药师对待自己的书籍极为随性:“我有些朋友不喜欢书上有摺痕,我更喜欢书有一种古旧感。我偶尔读史,发现过去的时光就永远过去了,再过数十年,这些书都不属于你了。你还不能允许有摺痕吗?”
读书的意义
小药师并不认同“读书改变命运”的提法。“我觉得读书没有这幺大的作用,有些人不读书,照样可以明白是非。读书只是让你的人生有趣一点。这也算是隔离浮躁生活的一种方式。”
因为书店,小药师认识了一大票“书友”。“大家都说宁波读书的人少,其实我发现宁波读书的人还挺多的,至少比同类城市的多。可能只是因为大家看到的都是各个点,就认为自己身边读书的人不多,而通过这家书店将这些点聚集起来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面。”
左岸与城市之光书店左岸与城市之光书店
爱读书的人交流起来并不困难,都不会去留意是谁说了第一句话。“我能从读者的眼光落在哪个书架上看到他的喜好,然后推荐合适的书给他。”
虽然现在有电子阅读,但是小药师不太习惯。“书还是纸质比较好,看起来有感觉,眼睛落在纸张上,才叫看书吧。”他身边那群爱书的人也都这样认为。
小药师从一大堆书籍中找出一本《读库》,指着上述段话——这是张立宪(《读库》主编)转述的李安的一段话,这也代表了小药师对读书生活的理解。
“城市之光”是家“小”书店,更準确地说是“书铺”:十来平方,白坯房,简易书架,加上满满一屋子的书,倒也有汗牛充栋的感觉。当天光顾的老读者用“质朴”来形容书店形象,这就像他所喜爱的人文类书籍:质朴无华,不掺水。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