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冷
湿冷,是指潮湿寒冷的天气使人的体感温度大幅低于所处环境的空气温度的一种气候特点,是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气候特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湿冷
- 特点:低温且空气相对湿度大
- 成因:越潮湿的空气导热性越好
成因
空气越潮湿,其热导率越大。冬季时,空气相对湿度越大,人体越易散失热量,人会感觉越冷。一般物理课上老师会提这样一个问题:一块表面3摄氏度的铁和一块表面3摄氏度的木头,哪个摸上去更冷?答案是铁。因为铁的热导率较大,会把人的体温立即传导给铁,因而人会感觉铁块摸上去更冷。同样的道理,因为水的热导率相对较大,所以潮湿的空气更利于热量传导,因此人会感觉湿冷比干冷要冷得多。
总体而言,中国北方比较乾燥而南方比较潮湿,所以人体感知的寒冷程度和南北方气温体现出的差异有较大落差。不少人觉得南方冬天比北方冬天更冷,有网友戏称“北方的乾冷是物理攻击,多穿衣服就可轻鬆防御;南方的湿冷是魔法攻击,穿再多衣服都没用,得有抗性!”
危害
风湿性关节炎这类免疫系统疾病,在中国南方是常见病、多发病,这与南方冬季湿冷有关。湿冷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致使初冬的时候南方往往爆发流行性感冒。
南方冬季湿冷的天气易出现冻雨,而南方使用的基础设施基本都不适合在冻雨下使用。冻雨出现后,容易导致雨凇和结冰发生,从而对有线通讯和电力输送(压断电线和电话线)、交通运输、果树及农作物等工农业生产造成危害。